手法按摩在面肌痉挛治疗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手法按摩在面肌痉挛治疗中的作用

郑小华李兴

郑小华李兴(湖南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423000)

【摘要】目的观察推拿在面肌痉挛治疗中的影响,以确定在治疗面肌痉挛时,是否配合推拿治疗。方法将68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6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电针、红外线、穴位注射加推拿治疗,而对照组采用电针、红外线、穴位注射治疗。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临床治愈6例,显效1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面肌痉挛治疗中加入推拿能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面肌痉挛推拿电针红外线穴位注射

面肌痉挛系指面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作性无痛性阵挛性收缩。本病多发于面神经炎的后期,常起始于眼轮匝肌,随即波及到口轮匝肌,通常只限于一侧面部[1],是针灸临床常见病之一[2]。本次共收集病例60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临床观察的68例病例均来自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康复科门诊。按照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查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6例,当病例纳入完成80%左右,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均衡性检验,然后按非被试因素均匀分配,使组间不平衡指数达到最小。治疗组:男14例,女18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3.73±6.81岁,病程3-21月,平均病程13.40±5.26月。对照组:男17例,女19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3.60±7.55,病程4-23月,平均病程13.63±5.04月。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西医全国统编教材《神经病学》(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拟定:⑴中年以后发病,女性多见;⑵抽搐多从眼轮匝肌开始,可扩散至面颊肌、口轮匝肌甚至颈间肌;⑶紧张劳累后加重,入睡时停止,不可自行控制;⑷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1.3纳入标准⑴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⑵病程≤2年,年龄≤65岁;⑶头颅CT或MRI未发现颅内站位性病变者。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⑴电针:以面颊局部取穴为主[3],取翳风、攒竹、太阳、颧髎、合谷。各穴得气后通电,留针30分钟。⑵红外线:在电针的基础上同时配合红外线照射30分钟。⑶穴位注射:出针后选患侧翳风穴,用维生素B122ml注入。⑷头面部推拿:以拇指或食指指腹点揉印堂、患侧阳白、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四白、地仓、颊车、下关、翳风、风池各穴,力度以患者微感酸胀为度,时间为5min;再用大或小鱼际轻柔患侧面部,手法轻快,力度宜轻,以面部无酸胀感为度,持续5min;然后再四指并拢,轻拍患侧面部皮肤至微红或微热感。电针、红外线、推拿1次/日,穴位注射隔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2.2对照组电针、红外线及穴位注射同治疗组,不用头面部推拿。

3疗效观察

3.1Shorr制订的面肌痉挛强度分级[4]:0级:无痉挛;1级: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增多或面肌轻度颤动;2级:眼睑、面肌自发轻微颤动,无功能障碍;3级:痉挛明显、有轻微功能障碍;4级: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伴眼裂变小,影响工作、行走,不能开车、阅读等。

3.2疗效标准根据shorr面肌痉挛强度分级拟定: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劳累及精神刺激面肌无抽搐;显效:痉挛强度减轻2级;有效:痉挛强度减轻1级;无效:痉挛减轻小于1级。

3.3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疗效,治疗组临床治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临床治愈6例,显效1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注:△P<0.05,说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面肌痉挛系指面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作性无痛性阵挛性收缩,起初多为眼轮匝肌阵发性痉挛,逐渐扩散到一侧面部、眼睑和口角,痉挛范围不超过面神经支配区。少数患者阵发性痉挛发作时,伴有面部轻微疼痛。晚期可出现肌无力、肌萎缩和肌瘫痪。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生的确切病因未明,多为面神经炎后发为本病。故本病的主要病理为面神经的损伤,出现异常兴奋,肌肉放电较随意运动时的频率为高,肌电图检查可出现肌纤维震颤和肌束震颤波。诱发本病的因素有膝状神经节受到病理性刺激、精神紧张、疲劳、面部随意运动、用眼过度等。

面肌痉挛属于中医学的“面风”、“筋惕肉瞤”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面部经筋出现筋急的病变。外邪阻滞经脉,或邪郁化热、壅遏经脉,可使气血运行不畅,筋脉拘急而抽搐;阴虚血少、筋脉失养,导致虚风内动而抽搐。本病多以抽动、收引为特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风胜则动”,《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灵枢?经筋》云:“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故本病临床辨证多属于风证和寒证。针刺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神经兴奋性,从而促进病变部位功能恢复。红外线有温热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血流速度加快,从而促进病变部位不通则通。穴注维生素B12可使面神经得以营养加强,提高肌肉耐受性,利于面肌痉挛的修复。推拿同针灸一样有经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的作用,同时推拿可使局部皮肤微热,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在气血不通,瘀血阻滞的部位进行弹拨理筋,还能达到散气活血,通利关节的神奇妙功,使神经肌肉传导恢复,改善神经麻痹状态。

参考文献

[1]蒋雨平.临床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59.

[2]李天发.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研究近况[J].中外医疗,2008,13:154-156.

[3]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71.

[4]ShorrN,SeiffSR,KopelmanJ.Theuseofbotulinumtoxininblepharospasm.AmJOphthalmol,1985,99(5):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