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给药差错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临床护士给药差错分析

甘元君

甘元君(宜宾市矿山急救医院四川宜宾6445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士给药差错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对115例临床护士给药差错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差错表现为错误给药、多给或漏给药物、时间差错等,原因以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查对制度执行不力,医嘱执行流程落实不到位为主。结论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规范医嘱处理流程,加强医护沟通和护士的教育培训与督导,减少给药差错发生。

【关键词】护士给药差错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6-0066-01

护士给药差错也是造成用药差错的重要因素,占总数的22.2%,其主要原因在于护理管理制度执行的不规范[1]。通过对宜宾市矿山急救医院2010-01/2013-12临床护士给药差错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防范对策,减少给药差错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01/2013-12我院临床科室上报给护理部护士给药差错115例。

1.2方法

通过对115例临床护士给药差错回顾性分析,统计护士给药中发生的差错进行原因分析。

2结果

2.1给药差错发生情况及原因归类

115例给药差错发生情况见表1,给药差错原因归纳分类见表2。

表1115例给药差错发生情况

差错分类例数百分率(%)

错误给药3026.09

漏给药物4337.39

多给药物2320

时间差错1210.43

其它76.09

表2115例给药差错原因归纳分类

差错原因归类例数百分率(%)

查对不严5749.57

违反医嘱处理流程3328.70

责任心不强1311.30

医护协调不够76.09

护士知识缺乏54.34

2.2原因分析

2.2.1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是发生差错的根本原因,在“三查七对”中有的未查对床号、姓名,将液体挂错床号,输错病人,口服药发错病人;有的漏查对药品、剂量、浓度,致摆药或配液时摆错或加错药物及剂量。

2.2.2医嘱处理流程落实不到位执行停止医嘱未注销治疗单或输液瓶贴,执行术后医嘱未停止术前医嘱,致多给病人用药;执行医嘱后未打印治疗单致漏给药。

2.2.3责任性原因护士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责任心不强,q12h输液、q6h或q8h用药,夜间护士漏用。病人液体未输完提前拨针,临时医嘱输液漏加液体,致漏给药。术前针推迟注射、夜间用药未按时给药,致病人用药时间差错。使用双袋输液器未关闭开关,致两袋药液混合使用。未按医嘱滴速给药、做皮试后忘记观察结果。

2.2.4医护协调不够医生下达医嘱未告知护士,致护士推迟审核医嘱或漏执行医嘱。医嘱药物剂量过大、浓度过高,护士未与医生沟通确认,直接给病人使用。

2.2.5护士知识缺乏将中效胰岛素用成短效胰岛素,摆用时算错剂量,甲钴胺等特殊药物未及时进行避光。

3讨论

3.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15例给药差错中,57例是由于护士未认真核对引起的,占本组差错的49.57%。一项护理工作往往存在多个查对环节,在每个环节的查对中,只要“七对”中有一项未核对时,就有可能造成药物错误、病人错误。针对我院护士查对中存在问题分析,我们对护士给药环节每日进行巡查督导,促进护士提高查对制度的执行力;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了护理用药环节中的查对要求:①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认真核对床头卡、腕带上病人姓名、性别、床号等信息、准确识别病人的身份。②配液时将输液条码和输液治疗单上的信息及药物、液体核对无误后,检查药物、液体、注射器、分装袋质量及有效期,按无菌原则配制药液,再次查对无误后并将条码贴在输液袋上。③加液时,将输液瓶贴信息与病人床头卡、腕带上相关信息查对无误后,换上药液,再次查对。④摆药时,认真核对病人床号、姓名、药物名称、剂量、用药时间等,确保正确给药。⑤病人对药物或治疗有疑问时,护士应及时复查医嘱和所调配的药物,以保证给药无误。⑥医嘱实行班班查对,每天一次小查对、每周两次大查对,护士长要亲自参加医嘱大查对。

3.2规范医嘱处理流程

115例给药差错中,33例是由于护士未严格执行医嘱处理流程或处理流程中存在缺陷引起的,占本组差错的28.70%。针对医嘱处理中执行停止医嘱未注销治疗单或输液瓶贴,执行医嘱后漏打印治疗单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电子医嘱执行流程。主班护士审核医嘱后,将医嘱内容摘要记录在医嘱执行登记本上,执行(存盘)医嘱,打印长期、临时医嘱、治疗单,再打印输液条码、采血条码,特殊内容上书写板,通知管床护士处置医嘱。主班护士每天根据医嘱执行登记本上的记录审查医嘱处理是否出错,当天治疗是否落实,并对完成事项打勾,以防遗忘并能及时发现问题。

3.3加强医护沟通

护士对提取的医嘱应先审核其正确性,对不明白或者疑有错误的医嘱及时向医生沟通,包括药名、剂量、途径[2],确定无误后方可执行。医生下达医嘱后,应及时告知护士,避免护士延迟审核医嘱或漏执行医嘱。

3.4加强对护士教育培训与督导

①加强职业道德及质量安全意识教育,培养护士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修养,增加护士责任心,自觉落实好查对制度及医嘱处理流程,防止差错事故发生。②建立有效的督导机制,院、科两级护理管理者对查对制度、医嘱处理流程落实情况每日进行现场督导,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指导,追踪改进效果;定期对给药差错原因进行分析,并运用分析结果细化各护理环节的查对流程。③低年资护士进入临床后应评估其专业技能,针对性进行核心制度、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药物相关知识等培训,在培训中可以由经验丰富的人员对年轻人员带教,纠正她们工作中的不足,培养其良好的护理习惯[3],从而减少用药差错的发生。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落实好查对制度,严格执行医嘱处理流程,是杜绝护士给差错的关键;加强医护沟通及护士的教育培训工作,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护士给药差错的发生;对查对制度、医嘱处理流程实施有效的督导,是预防护士给药差错发生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丽芳.我院用药差错的原因与防范分析.临床合理用药,2013,6(15):40-41

[2]杨世芬.护理工作中的用药差错分析及对策.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4):139

[3]郭瑞华,原春花.120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青岛医药卫生,2013,45(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