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症状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小儿高热症状的护理

丁京叔1张静1刘旭光2

丁京叔1张静1刘旭光2(1吉林省四平市妇婴医院136000;2吉林省四平市传染病医院136000)

【摘要】目的讨论小儿高热症状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如有疼痛可适当应用镇痛剂,一般应用解热的镇痛剂,同时具有解热和镇痛作用,咳嗽应用止咳剂。有些婴幼儿对发热耐受较好,虽有发热甚至高热,病儿精神较好,仍嬉戏如常,可不必处置。但病儿如有高热惊厥病史,应及早给予处理。

【关键词】小儿高热护理

发热即体温的异常升高,体温在39~40℃称高热,超过40℃称超高热。连续发热超过2周以上者称长期发热。病因有:感染性疾病是发热最常见的病因。各种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感染均可能引起发热。其中可能引起长期发热的有:败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肺炎、脓胸、尿路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伤寒、结核病等;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见于:大量组织破坏(恶性肿瘤、严重的组织损伤)、结缔组织病、变态反应、产热过多、散热过少、体温调节失常(颅脑损伤)等。发热是机体防御疾病和适应内外环境温度异常的一种代偿性反应。感染时,发热可刺激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有利于抗体形成;增强白细胞内多种酶的活力,增强肝脏的解毒作用。这些都是机体抗御疾病的有利因素。临床上体质虚弱的病儿虽患严重感染,可不发热,说明防御功能不良,预后往往是严重的。发热超过一定限度,尤其是高热持续过久则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①高热代谢增加,耗氧量也大大增多。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增加13%。②高热时需加速散热,因而心搏加快(体温升高1℃心搏加快约15闪/分钟,表皮血管扩张,故心血管负担加大。③高热可使大脑皮质过度兴奋,产生烦躁,惊厥;也可发生过度抑制引起昏睡、昏迷。这些情况在婴幼儿多见。④高热时消化道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动力降低,胃肠运动减慢,故有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现象。⑤持续高热反而使机体防御功能降低,不利于康复。发热的治疗主要治疗在原发病和对症护理。

临床护理

1.一般护理①饮食:高热时,一方面由于物质分解代谢增加,使糖、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大量消耗;另一方面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大量消耗;另一方面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影响消化吸收,因此,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注意食物的色、香、味,鼓励少量多餐,以利增进食欲。高热时因呼吸加快、皮肤出汗增多致水分量丧失应鼓励病儿多饮水。尤其是药物降温,出现大汗淋漓,应及时给病儿喂水;对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输液或鼻饲,以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②休息:发热时机体新陈代谢增加,消耗多及进食少,故体质虚弱,休息可使新陈代谢维持最低水平,减少能量消耗,有效防止病情的恶化。对高热病儿应绝对卧床休息,热度低者可酌情减少活动,适当休息。注意调节室温和环境。适宜的室温可防止不必要的能量消耗,有助于精神镇静。要体温上升期,由于寒冷、寒战,室温应稍高些。环境应舒适。避免噪声、直射光线、污染空气及臭氧等刺激。③体位:根据原发病的需要选择合适舒适的体位。④口腔护理:发热病儿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口腔食物残渣有利于细菌繁殖,同时由于维生素的缺乏和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口腔炎和口腔粘膜溃疡。应在晨起、餐后、睡前协助病儿漱口,做好口腔护理,使病儿舒适。⑤皮肤护理:高热病儿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应随时揩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防止受凉,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对长期持续高热者应协助其改变体位,防止褥疮、肺炎、肠蠕动减弱等并发症出现。

2.病情观察①生命体征:定时测体温,一般每日测量4次,高热者应每4小时1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2次,如系超高热或高热惊厥趋势或其他特殊情况时,需1~2小时测量1次。退热处置1小时后应测体温。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同时注意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②发热的伴随症状是否出现及其程度。③发热的原因及诱因有无解除。④饮水量、饮食摄取量、尿量及体重。⑤治疗效果,即比较治疗前后的全身症状及实验室好转或恶化。给退热处置后应观察有无体温骤降,大量出汗、软弱无力等现象。如有以上虚脱表现,应予保暖,饮热水,严重者需静脉补液。此外要随时注意有无新的症状或体征出现,如神志改变,皮疹、呕吐腹泻、淋巴结肿大等,尤其对诊断不明者更应密切观察。

3.对症护理即发热同时伴有的其他症状的护理。如有疼痛可适当应用镇痛剂,一般应用解热的镇痛剂,同时具有解热和镇痛作用,咳嗽应用止咳剂。

4.治疗护理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卫功能之一,所以并非对所有发热都要给对症治疗,只有在高热的对机体可能有不良影响时才给降温处置。临床上一般在体温38.5℃以上接近39℃时才给对症治疗。有些婴幼儿对发热耐受较好,虽有发热甚至高热,病儿精神较好,仍嬉戏如常,可不必处置。但病儿如有高热惊厥病史,应及早给予处理。①物理降温:正确、合理地采用各种物理降温比较安全,如头部冷湿敷或枕冰袋可以降温并减少脑细胞耗氧量。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浴幼儿降温效果较好,但需注意:有时酒精擦浴后,只是皮肤表面温度下降,肛温仍可很高。酒精是一种挥发性的液体,擦浴后酒精在皮肤上迅速蒸发,吸收和带走机体的大量热量,同时酒精擦式又具有刺激皮肤血管扩张的作用,使散热增加,一般选用25%~35%的酒精100~200ml,温度为30℃左右。擦浴前先置冰袋于头部,以助降温,产可防止由于擦浴时全身皮肤血管收缩所致头部充血;置热水袋于足底,使足底血管扩张有利散热,同时减少头部充血。擦浴中应注意病儿的全身情况,若有异常立即停止。擦至腋下、掌心、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应稍加用力且时间稍长些,直到皮肤发红为止,以利散热。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颈、足底,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擦拭完毕,移去热水袋,间隔半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做好记录,如体温降至39℃温以下,取头部冰袋;温水擦浴法:取32~34℃温水进行擦浴,体热可通过传导散发,并使血管扩张,促进散热。方法同酒精擦浴法:冷盐水灌肠,既可降温又可通便,且有利于及时送检大便标本以助诊断。在细菌性痢疾多发季节,如遇高热病儿多用冷盐水灌肠。用于体温高达40℃的清醒病儿,选用4℃的生理盐水100~150ml灌肠,可达到降低深部体温的目的,降温效果较好,适用于体温超过39℃者,但常在冬眠疗法的基础上使用,单独使用病儿常易发生寒战。②药物降温:常用药物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安乃近、氯基比林、吲哚美辛(消炎痛)等。吲哚美辛对某些不易控制的长期发热和癌症发热有效。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在未明确发热原因时,不要轻易使用退热药,以免改变其原有热型或其他临床特征,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熟悉各种解热药的药理作用禁忌证和配伍禁忌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注意药物剂量,因为解热药是通过机体一的蒸发散热而达到降温目的,所以,药物用量过大会引起机体大量出汗,体液大量丧失出血血压下降、脉搏细数,四肢厥冷等虚脱或休克现象。解热药只是对症处理,不能消除病因,而且有些退热药有杀伤细胞作用,所以,对高热病儿应先行物理降温,必要时才考虑使用药物降温。

康复护理

发热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康复期病儿饮食中注意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摄取是必要的。指导病儿建立有规律的生活;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增加机体的耐寒和抗病能力;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流行性感冒等;向病儿和家属介绍有关发热的基本知识,避免各种诱因;改善环境卫生,重视个人卫生;告诫病儿重视病因治疗,如系感染性发热,当抗生素使用奏效时,体温便会下降。

参考文献

[1]吴拥军.小儿发热惊厥的临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5年02期.

[2]余少芬.婴幼儿高热抽搐的急救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