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要凸现学生主体地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1

数学教学要凸现学生主体地位

李兆龙

高邮市汤庄镇中心小学李兆龙

过去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上,学生机械地记忆,生硬地模仿,很多学生对学习索然无味,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因此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凸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举措。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中很多知识应该是由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

如教学“长方形面积”,每个学生准备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8个,教者先给出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和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学生很快量出它们的面积。教者再给出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让学生去量,有学生提出小方块不够用。老师提问引导学生:“纸片不够用你能想出办法求出这个大长方形一共可放多少个小纸片吗?”学生经过一番猜测、探究、交流,智慧的火花会撞击出来。有的说“一行摆6个,可摆4行面积是24平方厘米”,有的说“一行摆4个,可摆6行,面积是24平方厘米”,还有的说“把纸片对折,再对折,折成了4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一个小长方形可摆6个,4个小长方形就是24个,大长方形面积就是24平方厘米”,学生说出多种折法和摆法。老师问:“不用小方纸片,你们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吗?”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小方纸片由够量到不够量再到不用量,学生的思维经过了三次跳跃式的发展,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由来有了一个清楚而又深刻的认识。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建立数学知识的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功,体验到尊重和信任。自信、自尊、自强的精神面貌油然而生。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对学生要“导其所思,引其所做,扬其所长,促其所成”。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凸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如教学口算“12×20”(苏教版第六册),学生有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10的口算基础,我就放手让学生去想办法求出结果。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回到小组中交流讨论,最后集体讨论,出现了以下几种想法:①先求2个12是多少,再求20个12是多少,②先求10个12是多少,再求20个12是多少,③先求10个20是多少,再求2个20是多少,最后加起来,④因为12=3×4,先求20×3=60,再求60×4=240;⑤先求一半是多少,再乘2,⑥先算12×2=24,再在积的末尾添1个0,得240。学生的思维开放了,他们调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想出了好多方法。接着,我又出示几条题目,要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直接写得数,做完后集体总结口算的最佳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再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逐步使学生形成了口算这类题的最佳方法。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旧知,又得到了新的启发,获得了新的知识。

数学教学活动应当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老师如果只是“一语道破天机”,那对学生是毫无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