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水平考试教学辅导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8
/ 2

汉语水平考试教学辅导初探

张新春

(新疆水利水电学校预科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针对每年两次的汉语水平考试,教师应从平时的教学入手,通过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汉语水平,达到顺利通过汉语水平考试的目的。

关键词:汉语水平考试;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教学方法

汉语水平考试是对民族学生汉语水平的一种测试,汉语水平考试是一份综合性较强的试卷,它分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和综合填空四大部分,这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光靠考前临阵磨刀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就应有意识地做这方面的训练。针对汉语水平的教学辅导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在此谈谈自己的粗浅的体会和看法。

1听力理解

主要考查学生在生活、学习和与人交往过程中对一般性交谈与讲话的听力理解能力,考查学生能不能听懂正常语速下的对话和讲话,能否听懂广播电视中的时事新闻和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中常用的熟语、俗语。要求学生能够做到:领会内容要点,把握具体信息,领会说话人的语气、态度和观点。在教学方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1合理运用教材。我们使用的教材分主课文和副课文两部分,主课文是精讲部分,而副课文为泛读部分,我就把泛读部分的内容作为听力理解的训练。首先把文章中一些较难的词语解释写在黑板上,然后我以平时说话的速度进行朗读,朗读完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这就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首先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然后是抓住文中关健信息,这就培养学生省略由第二语言向母语转化的过程和跨越文化知识的障碍,达到强化听力理解的目的。

1.2注重平时的训练。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就需要学生多听广播,多看电视,广交汉族朋友,和他们交谈,练习听力。利用课堂时间可以让一个学生读报纸或杂志,其他同学听,然后由同学概括地说出自己听到的大概内容,这样既练习了听力,又练习了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2语法结构

主要测试学生对汉语语法结构掌握程度,它包括有判断指定词语的位置、词语的选择以及语序的排列等。

2.1介词的运用。对于学生来说介词的运用首先是个难点,因为维语和哈语中没有相应的介词去表现汉语中介词所表现的语义,而是用名词的格或后置词表示的,再者,介词虽然有共性,但同时又都有个性,许多介词表示的语法意义不止一种。如:

“从”“自”“自从”这三个介词,它们相同之处在于都能表示时间或是事件从过去某个点到现在,但它们之间也有区别,在表示时间上“从”和“自”只表示起点,不表示过去的时间起点。“从”还可表示“凭借、根据”,其他两个词却不具有这种意思。例如:

(1)从他记事以来,就不记得妈妈打过他。(这里应该用“自从”)

(2)他自商店买了很多吃的。(这里应该用“从”)

(3)这本书你从谁借的。(维语中是用从格表示的,所以直接译成“从”,应译成“跟”,表示对象)

2.2选词填空这方面学生感到困难的是,老师在讲课时遇到常见的近义词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它们进行区分:意义差别的辨析、感情色彩辨析、用法方面辨析,例如:

“充分”和“充足”

(1)词义着重点不同:“充分”着重指足够的意思。“充足”着重指多到能满足需要。

(2)适用对象不同:“充分”常修饰较抽象的事物。“充足”常修饰较具体的事物,也可修饰较抽象的事物。

(3)搭配对象不同:“充分”多与动词搭配,比如“充分了解、充分认识”等。“充足”多与名词搭配,比如“充足粮食、充足设备”等。

3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考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也考查考生对所学词语的掌握情况。汉语水平考试所给出的阅读材料内容涉及面特别广,他牵涉到社会文化、经济生活、科技知识、人物活动、地理环境等许多领域,这就需要平时多加训练,也就意味者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课外也要求学生阅读报纸、杂志,以保证他们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题。

3.1运用教材训练

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就应重视起来,首先还是充分地运用教材,我们可以拿出课文的某一段,让学生速读完后,再让学生对其含意进行概括总结,并针对课文提一些细节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寻找文章或段落的主题句和启发性词语。主题句可以推测文章或段落的大意,启发性词语可揭示下文的重要性或结论。

3.2提高阅读速度的训练

阅读速度和理解率密切相关,读得慢除了在一些细节的把握上优于读得快以外,两者在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上差别并不大。相反,读得快在多数情况下甚至跟更有益于文章中心的掌握。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对语言处理能力,包括猜词悟意能力、推测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在训练中教师要对阅读时间加以控制,定期进行检查对比,并长期坚持下去。

3.3不同体裁文章阅读技巧的训练

汉语水平考试给出的阅读材料的文体不同,由于写作方法和语体风格的不同,阅读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应在这方面进行集中性训练,以使学生尽快掌握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技巧。

另外,教师在为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时,以具有时代性、知识性、思想性和真实性的文章为首选,其语言应简明易懂,却意味深长,对他们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4综合填空

它既有综合性词语填空,又有综合性汉字填空。主要测试考生依据上下文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和在综合运用汉字能力的基础上书写常用汉字的能力,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汉字的一些常用词语、成语,并记住用于怎样的上下文中。

4.1材料的选择

要选取多种不同用途的综合材料,可以是记叙文,短的议论文,还可以是应用文,像广告、便条、通知和一封信等。记叙性的文章要搞清楚人物关系和情节,对于说明性或论说性的短文,要求考生一定要搞清楚全文的内部关系,例如:

近日在报纸上读到一篇通讯,(9)标题是“收费上大学与成本问题”。这个标题有矛盾,因为收费是学校收费,学生要上大学只能缴费。“上大学”是从(10)的角度说的,它与“收费”的主体不统一,不应该放在一起。(11)本文的标题应改为“收费办大学与教育成本问题。”

9.A.本B.各C.其D.它

10.A.学生B.教师C.学校D.读者

11.A.因为B.因此C.反之D.然而

第10题,四个选项语法都是对的,全文讲的都是学校和学生、收费和上大学这两组关系,因此首先应把与此无关的干扰项“B.教师”、“D.读者”排除掉。在学校和学生这组关系关系上,上大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A.学生”是正确的。

4.2填空

学生感到最难的是给空格填字,其实找着规律就不难了。

仔细看空儿的前后字,空儿往往不是跟前面的字组成词语或成语就是跟后面的字组成词语,见到一个空儿,要把前后的字都仔细看一看,如果前面的字已经是一个词,后面的词只是半个词,可以断定,这个空儿跟后面的字一个词。

汉语中有很多词,即可以是两个字的,又可以是一个字的,意思基本一样,如:为了——为如果——如但是——但

当这些词是一个字的时候,如果后边有空儿,这个空儿可能跟后边的字一个词,当然,也可能跟前边,这是一个陷阱,要小心。还可以在读句子的时候,先猜一猜带空儿的这个词在句子中大概是什么意思,是什么词,然后在你可以放在这里的一组词中,找意思和语法搭配都差不多的词,试一试。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希望对考生们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建新.影响预科生汉语阅读的主要原因及教学对策[Z].语言与翻译,1999.

[2]李学仁.影响听力理解的主要原因及对策[Z].语言与翻译,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