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银杏达莫与长春西汀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1

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银杏达莫与长春西汀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祁伟张逸飞

祁伟张逸飞

(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内科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银杏达莫与长春西汀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加用银杏达莫治疗,观察组加用银杏达莫与长春西汀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但观察组CSS评分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观察组临床总疗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疗效率为70.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银杏达莫与长春西汀联合治疗,临床效果优于单纯银杏达莫治疗。

【关键词】长春西汀;银杏达莫;急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6-0213-02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中常见的恶性脑血管病之一,老年人是主要发病群体,但近几年来其发病年龄不断年轻化。由于急性脑梗死具有病发率高、死亡率高、病残率高、预后差等临床特点,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因而需要积极的给予有效治疗。长春西汀与银杏达莫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药物,笔者将这两种药物联合运用,以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用药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均符合我国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并通过头颅CT予以确诊。48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在53~78岁,平均(68.3±7.2)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比、疾病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作对照研究。

1.2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以后均给予急性脑梗死的常规内科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改善血流变、清除自由基、降压调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措施。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银杏达莫治疗,静滴,30ml/次,一天一次;观察组予以银杏达莫与长春西汀联合治疗,银杏达莫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长春西汀每次30mg,静滴,一天一次。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药物不良事件,并运用我国脑卒中量表(C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测评。

1.3疗效判定

基本治愈:CSS评分下降幅度在91%~100%,患者基本恢复日常生活自理的能力;显效,CSS评分下降幅度在46%~90%,患者恢复部分自理的能力;有效,CSS评分下降幅度在18%~45%;无效,未达到上述的标准。治疗总疗效率=基本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采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标准差(x-±s)表达,两组之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χ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CSS评分变化比较见表1。

2.3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尿常规、凝血功能以及肝肾的功能等指标对比,均没出现明显变化,也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局部脑灌注不足,脑内出现大量的自由基,损伤神经细胞,因此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上尽快回复血流灌注意义重大。长春西汀是从植物长春花中提取出的一种生物碱,为高脂溶性,易穿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可以抑制脑内磷酸二酯酶活性,减少血小板的聚集,改善脑血流变,从而改善脑组织的低谢[1]。此外,其还具有调节脑内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释放转化,利于脑梗死区域侧支循环的及早建立,利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2]。银杏达莫含有银杏黄酮甙与双嘧达莫,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流灌注、改善脑动脉顺应性和微循环的作用,并且抗血栓的形成。两者联合运用,起到相互协同作用,从本组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恢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表明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银杏达莫与长春西汀联合治疗,临床效果优于单纯银杏达莫治疗。

【参考文献】

[1]谢珺超,闫晗,张佩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长春西汀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内科杂志,2015,32(4):252-254.

[2]刘楠,张微微,魏微等.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3):27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