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平滑肌瘤的临床分析

/ 1

卵巢平滑肌瘤的临床分析

杨娟

卵巢平滑肌瘤的临床分析

杨娟(黑龙江省友谊县人民医院黑龙江友谊155800)

【中图分类号】R737.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6-0097-01

【关键词】卵巢平滑肌瘤分析

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其组织结构十分复杂,所产生肿瘤的种类较之女性生殖系系统其他部位者更多。

卵巢平滑肌瘤可来自卵巢血管壁的平滑肌或卵巢韧带的平滑肌,肿瘤呈结节状。本组病变特指其性质介于良性平滑肌瘤与恶性平滑肌瘤之间的一组肿瘤。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23岁,孕1产。入院前1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胀痛伴肛门坠胀感,右下腹可扪及乒乓球大小肿物,质硬,有压痛,不活动,于1996年1月17日入院。既往无特殊记载,产后行绝育术。

1.2检查方法入院检查:下腹部膨隆可触及一肿块,上界达脐耻之间,有压痛,不活动,腹水征阴性。妇科检查:宫颈国度糜烂,子宫前位常大,其右后方可及14cm×10cm×12cm肿块,分叶状,其左侧球形突起,直径约6cm,表面尚光,质均硬,有压痛。实验室检查:Hb105g/L,WBC15.5×109/L,№.88。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电解质检验正常。红细胞沉降率45mm/h,血CA125175.9KI/L,CEA<4ug/L.AFP<5ug/L。B超示子宫前位,大小正常,于其右侧可见三个分叶状实质性包块,分别为7.7cm×8.1cm×8.1cm、5.1cm×4.3cm×4.0cm及6.3cm×5.8cm×6.0cm,血流丰富,PI0.28,PI0.25,S/D1.33。

2结果

入院诊断:卵巢恶性肿瘤。入院后于1996年1月22日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大小正常,右侧卵巢肿瘤约12cm×8cm×8cm,表面不平,实质性,与子宫后壁、直肠前臂、大网膜及部分小肠组织粘连;左侧卵巢肿瘤6cm×4cm×4cm,性质同右。双侧输卵管略增粗,盆腹腔腹未见粟粒结节,阑尾略粗,小肠系膜见多个肿大淋巴结(约1.5cm×1.0cm×0.

7cm),盆腔内有淡黄色腹水约40ml。行子宫次广泛切除、双侧附件切除、大网膜大部分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阑尾切除及肠系膜淋巴结活检术。病理检查:右侧肿块13cm×9cm×8cm结节状,切面灰白淡黄色,实质性,质较硬,稍细腻切面有出血,可见条纹,左侧8cm×5cm×4cm,切面灰白外壁光,切面见条纹。镜检:右侧肿块以平滑肌为主,并呈网状束状分布,细胞经~中度异型、核分裂相1-2/10HPF。左侧为分化良好的平滑肌细胞。大网膜见右侧肿块相似组织,盆腔淋巴结无度阴性,腹水中未找到癌细胞。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结合蛋白(desmin)阳性,肌动蛋白(actin)阳性。病理诊断(病检号96404):右侧卵巢平滑肌瘤恶性潜能未定,累及大网膜组织。左卵巢平滑肌瘤。术后7天腹部切口拆线,甲级愈合。家属拒绝化疗,术后12天出院。

3讨论

卵巢平滑肌瘤及卵巢平滑肌肉瘤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种所谓交界性的肿瘤,这方面的报道尚未发现。南昌子宫平滑肌瘤与子宫平滑肌肉瘤间存在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已有报道。本例按照这一诊断标准诊断为卵巢平滑瘤恶性潜能未定,其主要依据是具有细胞轻~中度异型和核分裂相1-2/10HPF,结合免疫组化desmin和actin阳性。若有细胞异型和核黄素分裂》5/10HPF则可诊断为卵巢平滑肌肉瘤。鉴于①本例病理类型较接近平滑肌肉瘤,②临床检查血沉增高,③CA125增高,④出现腹水,⑤B超脉冲指数PI<1阻力指数PI<0.4,⑥术中所见肿瘤为恶性肿瘤表现符合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唯病理诊断尚不足肉瘤之标准,而符合交界性平滑肌瘤六种病理标准中最后一项即恶性潜能未定。本例已生育过一胎且无生育要求,故行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更为合适,因为其毕竟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原定再予适当化疗因患者家属拒绝而未行,此例仍须长期随访以观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