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探究——以《钠的性质与应用》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探究——以《钠的性质与应用》为例

张春玲

张春玲宁波市鄞州区同济中学315175

摘要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本文以“钠的性质与应用”为例,探究元素化合物学习中有效教学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有效教学探究实验情景创设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实现要依赖于一定的教学手段,“情境—问题—活动”的教学模式是完成整个过程的关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体现在许多方面,如课题引入的有效性、实验设计的有效性、问题情境设置的有效性、多媒体使用的有效性、习题设计的有效性等等,只有使有效教学渗透在教学的各个方面,才能真正的达到有效性。

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往往是围绕问题情境的设计和学生的课堂活动而展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课堂知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笔者以《钠的性质及应用》一课为例,对有效教学过程进行初步分析。具体教学实施过程如下:

一、课题引入的有效性

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看过魔术表演吧?下面在上课前,我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大家都知道,水火不相容吧?但我这个魔术却是用水来点火。(课前在酒精灯芯里暗藏一小块钠,实验时用胶头滴管在灯芯滴一滴水)。

(表演魔术:滴水点灯)

在刚才的魔术中,奇妙现象的产生都是钠的功劳。胶头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使每位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去认识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反应的奥秘,形成持续不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是《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本课在引入时,老师用了一个简单而又有趣的魔术:滴水点灯。课前在酒精灯芯里暗藏一小块钠,实验时用胶头滴管在灯芯滴一滴水,立刻酒精灯就被点燃了。一般水都是灭火的,为什么在这里却可以点火。学生就在认识上有了一个冲击,对这堂课产生了一个浓厚的兴趣。此时,老师乘热打铁,揭示“刚才的魔术中,奇妙现象的产生都是钠的功劳”,非常顺利得进入到了课程的学习。

二、实验设计的有效性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中主要对钠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四个个探究实验对知识进行展开,层层递进,使学生对知识有系统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探究实验一: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钠切

面的颜色、光泽的变化。(或用两块玻璃片挤压用刀切下的一小块金属钠,观察金属钠的颜

色光泽。取走一块玻璃片继续观察钠的颜色和光泽)

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钠的物理性质为银白色金属光泽、固体、质软,密度比煤油大

探究实验二:观察暴露在空气中的钠切面颜色、光泽又何变化?(请同学观察并回答)

现象:颜色变暗(思考原因?有没有发现化学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过程?)

学生观察后发现,钠表面的金属光泽消失。经过思考,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推断应该是钠发生与氧气发生了反应4Na+O2=2Na2O,并且推断Na2O为碱性氧化物。

继而老师马上追问:Na2O是Na与氧气的唯一产物吗?若在点燃条件下,金属钠何氧气的反应如何呢?进行第三个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三:将一小块钠放在空气中加热,观察现象。请同学们观察并回答,记录下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并回答,记录下实验现象: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反应式:2Na+O2点燃Na2O2淡黄色固体

说明钠在空气中会被氧气氧化成Na2O,而在点燃条件下生成Na2O2

老师继续追问:Na2O2也是碱性氧化物吗?

学生结合书本的资料卡回答:不是。NaOH不是Na2O2与H2O的唯一产物(2Na2O2+2H2O=4NaOH+O2↑)

在这里。让学生分析资料信息与书本关于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异同,思考,解决问题。

探究实验四:向一只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将一小块(绿豆大小)金属钠投入小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请学生叙述他们实验过程中记录下来的实验现象

浮:金属钠存在水面

解释:钠的密度﹤水的密度

熔:熔成闪亮的小球

解释: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

游:向各个方向游动

解释:有气体生成

声:发出嘶嘶声

解释:气流作用,冒出气体

红:使加入的酚酞变红

解释:生成碱性物质

现象:

钠块浮在水面上,迅速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最后消失,溶液变成了红色。

整个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充分运用实验在化学课堂中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加深了对钠的性质的印象,增强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学会了运用实验探究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

三、问题情境设置的有效性

问题情境的设置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入阶段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逐步展开,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少而精的问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有思考的价值,思考的必要和解决的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这样教师的课堂教学才能更精彩更有效。

本节课的问题主要是围绕钠的结构决定其性质而展开的,而出现的问题也是以解决矛盾为主。对于实验二中白色产物和实验三淡黄色产物,同样是钠和氧气的产物,提出问题:两者是否为同一物质?经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两者不是同一物质。通过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学生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意见,由于其与水反应的产物不一样。接着再由学生总结: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得到不同的产物。再如请学生猜测钠与水反应的产物,并写出其反应方程式。学生会比较轻松的推断出NaOH,但是就气体的成分就会有疑问到底是氧气还是氢气。此时老师就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引导学生用化合价升降守恒的方法推断出是氢气,从而得出反应方程式:2Na+2H2O=2NaOH+H2↑

抓住关键点,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加深对概念与规律的理解。创设问题情境的思路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也可以故意设置错误论点,让学生“唱反调”;也可独辟蹊径,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辩论,使真相越辩越明;还可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较困惑的情境,使枯燥理论变得有血有肉。但在化学教学中不应让设置问题情境流于形式,为了提问而提问,也不应把一个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分解得非常具体,设置成一系列细碎的问题,使学生易获得标准答案,这样将会使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思维的框架中,这种提问既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立性,也不利于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思路和掌握知识的整体结构。

四、习题设计的有效性

练习作为学习材料,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习题的设计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对习题的选择、习题的层次性、习题的生活化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类型的习题对巩固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着不同的作用。

本节课习题围绕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选题。首先设置了一系列关于钠的物理性质、结构特点、几个实验现象等基本的知识的考察,全体学生都可以顺利完成。接下来给出一个关于钠与水反应的计算题,这是一道较难题,需要学生对这个化学方程的理解并且有一定的计算功底。然后就是一题实验题,用这道题可以检验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后面补充习题主要是以复习为主来巩固知识。

解答习题是一种独立的创造性的活动,习题所提供的问题情境,需要探索思维和整体思维,因而可培养人的观察、归纳、类比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精确的,简易的表述等一系列能力,给学生以发展智慧的机会。学生也通过课堂的练习及时发现问题,理清重难点,能够针对不同的题型理清解题思路,达到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新课程强调问题意识,提倡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思维,驱动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深入探究。新课程改变了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做法,加强了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有效教学正是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盛建武.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2.

[2]曹绍炼.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八种策略.教学科学研究,2007,(3).

[3]潘小明.数学课堂教学中“低效现象”之透视.教学与管理,2007,(3)

[4]梁田.“情境——问题——活动”教学模式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探究.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1月份第1期

[5]应智慧王海峰.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从两节高中化学参赛课再谈新课程.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7月份第4期

[6]刘向海.探讨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国校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