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维显和碘海醇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 2

优维显和碘海醇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索旺生1(通讯作者)孟英杰1于东1李小倩1

索旺生1(通讯作者)孟英杰1于东1李小倩1张研1陈欣2

(1.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河北邯郸056000)

(2.北京安贞医院北京100029)

【摘要】目的:探讨优维显和碘海醇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肾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实施PCI手术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23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使用造影剂种类的不同分为优维显组、碘海醇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4、8d对两组患者的尿β2微球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进行测定,是否发生造影剂肾病作为评价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尿素氮及尿β2微球蛋白在手术后第2、4d均较手术前明显升高,而在第8d又恢复至于术前相当的水平,组间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在术后第2、4、8d差异显著,2d(t=2.134,p<0.05),4d(t=2.348,p<0.05),8d(t=2.412,p<0.05);而两组患者的尿素氮以及尿β2微球蛋白水平之间的差异则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碘海醇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14.5%显著低于优维显组25.6%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X2=4.731,P<0.05)。结论:造影剂可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肾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应该在临床上引起注意。此外,本研究结果提示使用碘海醇作造影剂发生造影剂肾病的风险相对于优维显明显偏低,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关键词】优维显;碘海醇;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肾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070-01

本研究对使用优维显和碘海醇两种常用的PCI手术造影剂后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实施PCI手术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23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使用造影剂种类的不同分为优维显组、碘海醇组。其中优维显组121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3.45±6.48)岁;碘海醇组117例,年龄49-80岁,平均年龄(64.08±6.73)岁。

1.2方法

1.2.1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依据1999年WHO确定的诊断标准,同时注意将应激性或一过性高血糖予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标准如下:(1)发生持续性胸疼超过20分钟,含化硝酸甘油无效;(2)心电图检查发现患者有连续2个导联ST段抬高现象,其中肢体导联大于0.1mV,胸导联大于0.3mV,或连续2个导联ST段压低均大于0.2mV;(3)心肌酶检查结果表明心肌酶含量显著升高并呈动态改变。

1.2.2造影方法参考相关文献结合患者病情实施左、右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剂选择优维显或碘海醇,术中都应用造影剂优维显或碘海醇,同时按标准方法根据实际病变情况行经皮冠状动脉植入术。

1.2.3手术方法所有病人在PCI术前、术中都尽可能的给予水化治疗以减少造影剂肾病发生的机率,术前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及波立维300mg顿服。术中应用低分子肝素,根据临床情况应用欣维宁等。术后应用降脂药、降糖药和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等治疗,且术后给予常规预防穿刺部位感染。此外,手术后还应注意关注患者血糖情况,给予相应的降糖治疗。

1.2.4观察指标分别在术前、术后2、4、8d对患者的血清肌酐、尿素氮和尿β2微球蛋白进行测定。并对两组患者的造影剂肾病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1.2.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并作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作t检验,组间因素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清肌酐

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术后随时间增加,血清肌酐含量均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术后第4d达到峰值,术后8d较术后4d明显降低,其自术后第2d开始两组患者血清肌酐含量较术前差异显著,优维显组(t=7.237,p<0.05),碘海醇组(t=6.237,p<0.05)。组间比较表明在术前两组患者血清肌酐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自术后2d至术后8d,优维显组患者血清肌酐含量均明显高于碘海醇组(p<0.05)。

表1两组患者血清肌酐含量变化(umol/L,±s)

组别术前术后

2d4d8d

优维显组97.4±13.7132.7±17.6135.4±18.4113.2±19.1

碘海醇组97.8±14.6123.3±18.5127.6±19.4104.3±19.4

t0.2172.1342.3482.412

P>0.05<0.05<0.05<0.05

2.2尿素氮含量变化

从图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术后尿素氮含量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第4d时上升至峰值。组内比较表明,优维显组第2、4d的尿素氮值明显高于术前,第8d的尿素氮值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碘海醇组在第2、4d也较术前明显偏高,第8d与术前差异不显著。组间比较结果表明在各个时间点两组患者尿素氮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图1两组患者尿素氮含量变化

2.3尿β2微球蛋白

两组患者术后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第4d时上升至峰值。组内比较表明,优维显组第2、4d的尿β2微球蛋白值明显高于术前,第8d的尿β2微球蛋白值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碘海醇组在第2、4d也较术前明显偏高,第8d与术前差异不显著。组间比较结果表明在各个时间点两组患者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者术后造影剂肾病(CIN)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碘海醇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14.5%,优维显25.6%,卡方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差异显著(X2=4.731,P<0.05);同时对其他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优维显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碘海醇组(X2=4.618,p<0.05)

3讨论

研究表明造影剂造成肾损伤的机制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造影剂可以造成肾脏血管的短暂扩张和持续性收缩,从而使肾小管缺血[1]。。二是造影剂对肾小管细胞有直接毒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造成肾小管的损伤。三是造影剂可使尿酸盐形成增加并沉积引起肾小管阻塞,肾小管阻塞又引起Tamm-Horsfall蛋白分泌和沉淀,进一步损伤肾小管。

血清肌酐水平,尿素氮以及尿β2微球蛋白是评价肾功能的常用指标,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机体肾功能。本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尿素氮及尿β2微球蛋白在手术后第2、4d均较手术前明显升高,而在第8d又恢复至于术前相当的水平,这说明造影剂对肾功能的影响主要在术后一周左右,之后会逐渐恢复正常。组间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在术后第2、4、8d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患者的尿素氮以及尿β2微球蛋白水平之间的差异则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本研究对两组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碘海醇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14.5%显著低于优维显组25.6%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X2=4.731,P<0.05);同时诸如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荨麻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表现为优维显组显著高于碘海醇组(X2=4.618,p<0.05)。这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碘海醇相对于优维显的安全性要高。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造影剂可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肾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应该在临床上引起注意。此外,本研究结果提示造影剂碘海醇相对于优维显而言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邢成伟,曹树军,胡硕强等.冠脉PCI后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14,(14):212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