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败血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观察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败血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孙玥

孙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454950)

【摘要】目的观察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盲选取样我院收治的26例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败血症患儿,分析其检查以及治疗资料。结果26例患儿疾病中,误诊为母乳性黄疸1例,ABO溶血病15例。给予患儿常规的抗感染以及光疗治疗后,23例治疗有效,3例无效死亡。结论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败血症患儿早期较难确诊疾病,在患儿入院后,常规进行血培养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并以此为依据给予患儿对症治疗,有利于提高患儿生命质量。

【关键词】黄疸败血症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4-0173-01

败血症为儿科一种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发生误诊情况。为有效提高败血症患儿生命质量,本次研究中,分析收治的26例败血症患儿的一般资料、检查以及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盲选取样我院从2013年1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26例败血症患儿,男16例,女10例,年龄为,年龄为2-38天,其中早产儿4例,足月儿20例,过期产儿2例。黄疸发生时间多于7天10例,发生时间小于7天为16例。皮肤擦伤史2例,挑马牙史3例,生后青紫窒息史4例,羊水污染10例,胎膜早破7例。

1.2临床表现以及生命体征

皮肤重度黄染18例,中度黄染5例,轻度黄染3例。26例患者中,20例患儿的精神状态良好,大小便、睡眠、吃奶情况正常、体温、心肺腹检查均显示为正常;6例患儿体温升高。2例咳喘呼吸增快,两肺可闻及湿罗音;3例出现皮肤脓疱疹;4例脐部有脓性分泌物,2例挑马牙史,3例胎膜早破。

1.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高15例,白细胞正常11例,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升高,血色素下降1例,血小板减少1例。肝功能:观察可见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均显示增加,最高位589.5?mol/L,最低值为179.5?mol/L,所有病例患儿均表现为间接胆红素升高,合并丙氨酸转移酶升高6例,轻度直接胆红素升高20例。在患儿入院当天对患者进行药敏检查以及血培养检查,检查可见肺炎链球菌2例,L链球菌2例,尿球菌1例,大肠杆菌9例,溶血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金黄色葡菌8例。

1.4误诊情况

26例患儿疾病中,误诊为母乳性黄疸1例,ABO溶血病15例。

2结果

入院后均给予患儿常规的三代头孢、青霉素实施抗感染以及光疗治疗,病情严重者,可输注静脉丙球、白蛋白、血浆治疗,之后根据血培养结果调整用药,若治疗效果良好,不需调整治疗药物。给予患儿为期2-3周治疗,统计黄疸消退时间:23例3天内黄疸情况明显改善,7天左右完全消退。3例早产儿因并发化脓性脑膜炎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疾病,死亡。之后对23例患儿疾病进行复查,可见血培养显示为阴性,均康复出院。

3讨论

在新生儿时期,败血症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全身感染性疾病,是儿童主要致死原因。因其早期临床症状以及生命体征不典型,较难确诊患儿疾病。疾病一旦确诊,表明患儿疾病已为恶性期,错失最佳治疗时机[1]。败血症无明显的特异性表现,唯一表现为黄疸,主要特征为黄疸疾病恶化加重,消退复见或消退延迟。分析败血症出现黄疸机制为病原体以及毒素作用下,破坏红细胞出现溶血,减轻肝脏摄取胆红素能力,同时正常的肝排泄功能受到影响,血红素水平上升,出现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患儿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6例患儿体温升高。2例咳喘呼吸增快,两肺可闻及湿罗音;3例出现皮肤脓疱疹;4例脐部有脓性分泌物。由此可判定,为新生儿败血症疾病。早期诊断败血症疾病,因其唯一表现为黄疸,因此,需要医生在诊断疾病时高度重视,并认真询问患者病情,明确局部感染病灶发生的原因。若患儿有宫内窘迫、胎膜早破、挑马牙史、皮肤损伤等病史,应提高警惕,且有必要对患儿进行血培养检查[2]。本次研究中,3例出现皮肤脓疱疹;4例脐部有脓性分泌物,2例挑马牙史,3例胎膜早破。若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容易确诊患儿败血症,但不能根据黄疸疾病判断疾病。本次研究中,误诊为母乳性黄疸1例,ABO溶血病15例。为有效治疗黄疸疾病,给予患儿必要的抗感染措施,效果显著,且安全高效,减少光疗使用次数。因临床诊断中,极易发生误诊,影响临床治疗,危及患儿生命健康,因此早期诊断疾病,采取措施合理治疗,做好预后,对于成功治疗败血症患儿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支持治疗以及抗生素药物,为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中,血培养结果显示,多为大肠杆菌以及葡萄球菌,因此可采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青霉素族治疗,并结合采用光疗、输注免疫球蛋白、血浆治疗,效果显著。本次研究中,23例患儿均康复出院,仅3例患儿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化脓性脑膜炎而死亡。

综上所述,早期诊断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败血症患儿疾病,入院用药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药敏以及血培养检查,可有效防止误诊发生,并有针对性的对患儿实施有效的治疗,可显著提高患儿生命质量[3]。

参考文献

[1]吴锦玲,顾芹.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J].医学论坛杂志,2009,30(18):90-91.

[2]马继龙,朱义杰,余建申.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50例临床及耐药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0):1827-1828.

[3]陈娟.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40例[J].临床医学,2011,31(6):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