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制临床导师制培养模式之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八年制临床导师制培养模式之探讨

韩述岭

韩述岭(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广东广州510515)

【摘要】我校今年在八年制培养模式中引入“临床导师制度”,旨在对八年制学生的临床课程学习以及见习、实习阶段给予指导。就临床导师实践阶段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在多方努力下,八年制教育得以更好、更高效的开展与实施。

【关键词】八年制;临床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0-0305-01

八年制采用精英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技能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为发展潜力远大、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强的临床医学专门人才[1]。我校拟对学生实行“三导师”制度[2],其中在临床课程学习以及见习、实习阶段由主治医生级别的教师指导学生临床课程学习、临床技能训练、临床科研等,称之为临床导师。对于临床技能要求较高的八年制而言,临床导师这个衔接基础与临床的角色无疑起到了重大作用,作者综合各学校以往经验予以总结,希望能为临床导师制的更好开展提供一些有益意见。

1临床导师配备方案

八年制从第五年开始进行临床课程学习,为保证基础与临床的紧密衔接,建议在临床课开始前,即选定临床导师。为保证公平自愿,临床导师的配备采用双向选择制:先由具备申报意愿的主治医师申请担任临床导师,学生根据个人意愿申报各临床导师,最后由临床导师根据学生的个人简介、成绩以及面试结果等予以选择。建议每位临床导师指导2-4名学生。

2临床导师工作内容

由于八年制学生临床课课时较五年制而言有所压缩,在强调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基础课程掌握不够全面;同时,学生在各科见习、实习的过程中均有带教老师,但各老师之间缺乏沟通,没有系统连贯的授课方法,同时由于临床工作繁忙、不能系统教授学生问病、查体等基础知识,往往导致八年制学生知识相对琐碎、缺乏连贯性。因此,八年制临床导师的职责强调对学生临床基本功的训练,如问病、查体、临床操作、病历书写等,指导学生临床课程学习,并承担为学生答疑解惑及心理辅导的工作。

3临床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1专业对口问题。临床导师制尚属探索阶段,学生与老师在选择过程中可能会感觉无可适从。多数学生在选择临床导师时往往并无将来从事二级学科的明确方向,而临床导师本身作为主治医师,已具备相应科室的职业化思维及工作模式,对学生的教育也会倾向于自己所了解的专业方向。导师和学生都应该有意识地弱化这种倾向性。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可能没有明确的二级学科,但部分学生已有内科、外科等一级学科倾向,对这些学生而言,可相应选择较为基础广泛的学科,如普外、心内、呼吸等;对部分学生而言,已具有相应的二级学科志愿,则可填报相应学科;对少部分学生而言,如完全没有学科分化,则建议填报心内、呼吸等内外科皆应用的科室。对导师而言,则应从基础层面出发,分清楚八年制学生的教育阶段并予以相应调整。如学生处于临床课程学习阶段,则应全科指导,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如学生处于临床见习阶段,则应重视问病、查体等临床技能培训,当学生处于临床实习阶段时,则可根据学生的志愿做相对专业的培养。

3.2双向选择操作中的问题。导师与学生在彼此选择前往往素未谋面,彼此不了解。学生能够对临床了解尚少,只能通过获得的极少量信息与自身对导师研究方向的感兴趣程度及周围熟识者对导师的主观的评价来选择导师;而导师也只能凭与学生的短暂交谈接触或学生撰写的个人简历来确定自己所指导的学生。同时,由于科室、研究方向的热门程度不同,可能造成多个学生同时选报一个导师,造成资源分配的不均匀。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学校在填报临床导师之前,能给予学生与导师相对充裕的选择时间,增进彼此了解;申报导师时设置第一、第二志愿,若第一志愿存在冲突时,可予相应调剂;建议学生专业内部在正式报名申报导师之前做无记名统计,了解同一导师的报名情况,以便学生们内部自我调剂,避免资源分配不均。

3.3教学方式问题。由于临床导师在日常的工作中承担教学、医疗、科研等相对繁重的任务,同时,在临床导师正常上班时间学生往往需要上课或者实习、见习,故而八年制学生的培养可能需占用临床导师的休息时间,可能存在沟通较少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作者认为:需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去寻求临床导师的指导;临床导师需在学期伊始就根据学生本学期的课程制定出相应的方案,制定固定的时间为学生授课;临床导师可以充分利用相关科室的教学资源,通知学生参加科室及医院的教学查房、讲座等活动。另外,由于八年制学生相对来说心理压力较大,临床导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影响应承担起心理辅导及生活指导的责任,以期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3.4教学评价及鼓励政策。由于临床导师不同于基础导师及科研导师,其教学成果多表现在学生的能力提高等方面,不能客观地通过发表论文、设计实验来评价老师的教学成果。作者建议,可采用学生阶段性考核、学生病例抽查以及满意度调查等方法,评价临床导师的教学成果。同时,临床导师相对基金、研究课题少,经费不足,学校可根据导师所带学生的数量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并根据教学成果评价给予临床导师一定的鼓励,以期增强其积极性。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已经对现行的高等医学教育体制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3]。八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在我国目前尚属新生事物,缺乏实践经验,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临床导师的设立,具有其必要性,但同时存在的问题,我们也需要正确面对。我们只有一方面积极开展讨论,集思广益,另一方面积极稳妥地进行实验,摸索经验,才能尽快完善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体制,以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输送杰出的医学人才与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杜军,戈应滨,顾洛.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6):78-80

[2]邹丽琴.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8;7(3):225-226

[3]夏欧,曾志嵘,杨军等.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探讨[J].科教文汇,200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