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探讨刘小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2

4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探讨刘小娟

刘小娟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610017

摘要:目的:分析4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并探讨临床诊治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48例,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和治疗组(密切监测,查明出血原因,对症治疗),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展开分析并对症诊治。结果:通过比较得出对照组中显效率20.83%(5/24)、有效率54.17%(13/24)、无效率25%(6/24);治疗组中显效率87.5%(21/24)、有效率12.5%(3/24)、无效率为0;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通过使用胃镜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检查,研究发现,消化性溃疡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征象及部位是出血主要因素之一,应该密切进行观察并及时抢救,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关键词: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是国内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般表现为黑便、呕血等临床现象,倘若病情加剧则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休克伴出血征兆。本文通过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48例,分析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并探讨临床诊治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通过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4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院标准:均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经过B超、胃镜及肝功能检查已确诊为肝硬化,同时签署了相关知情同意决策书。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共24例,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35.24±1.43)岁;治疗组共24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36.15±1.2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肝硬化类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使用奥曲肽注射液(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

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0272),以及进行抗休克及止血。具体使用方法:静脉滴注,25μg/h,最大剂量≤50μg,坚持使用6天为一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密切监测,查明出血原因,对症治疗。具体如下:①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黑便、呕血等临床病症进行重点监测,并使用补液、扩容、抗休克等对症治疗;②口服凝血酶500U(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2015),使用温开水(不超37℃)或生理盐水溶解成10-90单位/ml的溶液,口服,每天3次,依据出血程度及部位增减浓度及次数;③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山东益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1817),深部皮下或肌内注射,每天1-2次,每次10mg,每天总量≤40mg。

1.3疗效判断标准

依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制订的肝硬化疗效评定标准[1],显效: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24h内未出现消化道出血情况,无呕吐现象、无活动性出血,黑便色泽变为黄色;有效:患者在2-3天内未出现消化道出血情况,七天内无活动性出血、黑便色泽变为黄色;无效: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均未改善,甚至有加剧现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疗效情况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得出对照组中显效5例(20.83%)、有效13例(54.17%)、无效6例(25%);治疗组中显效21例(87.5%)、有效3例(12.5%)、无效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其主要的临床特点为再生结节及假小叶形成、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2]。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其临床表现为黑便或呕血,常常导致肝功能衰竭或者出血性休克,乃至死亡。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很多,目前,研究如何减少并发症和快速止血是相关研究人员探讨的主要课题。

3.1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机制

在临床中,主要使用胃镜进行探查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经过检测可知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以及非食道胃底静脉曲张[3]。例如,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等,其中重度门脉高压性胃病引发的出血较为常见,仅次于首要因素。针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一般以内科治疗为主[4]。在未明确检测出出血部位和原因的时候,应使用常规输血、止血、制酸剂及胃黏膜保护剂治疗。直至经胃镜检查后明确指出出血部位及原因,继而对症治疗,最大程度降低其苦楚和压力。

3.2对比两组临床诊治效果

在本文研究中,主要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48例的临床资料,经研究得出对照组中显效、有效及无效的人数依次为5例、13例、6例;治疗组中显效、有效及无效的人数依次为21、3例、0例;对照组总有效率75%低于治疗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临床中应该积极密切监测,查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以便及时对症治疗,大幅度提高治愈率。

综上所述,针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该首先使用胃镜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出血病因并对症治疗,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建成,沈艳平.4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探讨[J].当代医学,2011,17(6):58-59.

[2]郝改红.4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探讨[J].医药前沿,2013,30(30):69-70.

[3]王芳.4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5(15):3499-3500.

[4]赵玉良.4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5,03(3):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