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审美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谈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审美教育

徐春艳

谈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审美教育

徐春艳

郑州幼儿师范学校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激发幼儿的感性经验与情感,明确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和发展空间,鼓励幼儿创作出不同于以前作品的创作。注重美术活动中各领域的渗透,激发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感受;激发;情趣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91x(2009)1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领域的目标定位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它淡化了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就美术活动而言,它更强调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注重激发幼儿的情感,明确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那么,在美术活动中应该怎样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增强审美体验

“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的情趣。”它说明了环境对于幼儿感知和体验美的重要性。幼儿感知越多,理解就越深刻,表现就越丰富,因此老师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

首先,可让幼儿感知日常生活中的美。如:清晨的朝霞,月夜的星空,朦胧的下雨天,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画面显示出的色彩和情感是各不相同的,另外,各种各样的玩具、衣服、器皿,不但色彩丰富而且造型美观,都能让幼儿有美的享受。老师可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游戏,如用泡沫塑料蘸上颜色点成花纸,用蜡笔画出形象,再涂上水彩色;用藕片、象棋、瓶盖以及手掌蘸上颜色作印印压压的活动。还可利用各种色纸、旧挂历和糖果纸作自由撕贴,进而作色彩明暗对比的拼合。这样,不断以美的色彩刺激孩子的感官,增强他们的感知能力。

老师还可利用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积累幼儿的审美经验。平时可为幼儿选择一些适合的不同风格的名画、图书或影视节目,经常给他们讲解或引导他们观看。还可以和幼儿谈论他们的生活、家庭以及小伙伴,让他们回忆生活中有趣的事,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创作题材,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老师还可利用家长这一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家长尽可能带孩子多接触田野、山水、公园、动物园、商店、展览馆等环境。家长要尽可能引导幼儿正确观察,用语言多与孩子交流,以加深他们对家庭、身边环境、社会的认识,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

二、调整教学指导策略,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和表达

美术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不同,教育活动的效果也会不同。教师要以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以幼儿为本,调整好活动指导策略,改变“一刀切”的教法,鼓励幼儿进行大胆表现。

首先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引导幼儿进行大胆的表现和表达。如小班幼儿在画草时,老师可设计一个“请小羊来做客”的绘画活动,不让幼儿进行单纯的临摹,画出不一样模式的草地。老师可先让幼儿提前到园里的草地上玩,引导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感受草地的茂密柔软,观察草的色彩及外形,然后出示小羊玩偶,通过情景表演,提出要求:“看谁画的草儿好,而且和别人的不一样,小羊就到他的草地上去做客”,这样的环境及情景表演,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作画愿望,幼儿能创作出长短不一,疏密不等的各色草地,很富有创造性。

其次,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发散幼儿思维。活动过程中,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该做什么,怎么去做,让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索能力。如大班美工活动《装饰小纸裙》,看完裙装表演的录像,教师恰当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有什么好办法能把手中的小纸裙打扮得更漂亮?幼儿开动脑筋,分组交流,动手操作,装饰出各式各样与众不同的自己喜欢的小裙子。

幼儿在创作时,可能会经常采取某一种模式或造型,老师要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进行创新,以避免形成同一种僵化的思维模式。当老师不理解幼儿的作品时,可以虚心地问问幼儿,或许就理解了幼儿的作品,并了解了作品背后更深层次内容。作为教师,要学会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要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表达方式。

第三,教师要鼓励幼儿超越自己,超越老师。老师可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引导、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创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有时甚至可以有意识地给幼儿提供一些不完整的图像,让幼儿当“小医生”给作品“看病”,可告诉幼儿:“老师想不出办法,请你们来帮帮忙”,鼓励幼儿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还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和发展空间,鼓励幼儿创作出不同于以前作品的创作,学会超越自己。

第四,重视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及活动结束的评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观察幼儿的情绪,倾听幼儿绘画时的语言,记录他们思维闪光点,随时对积极思维、大胆想像的幼儿给予鼓励,并激励所有幼儿积极思维,关注胆小的幼儿。在活动结束时,一定要展示所有幼儿的作品,一方面是对所有幼儿的肯定,另一方面,也便于幼儿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老师要尽可能正面评价每一个幼儿的作品,不要总是表扬那些技能好的幼儿,要注重评价策略,既不挫伤幼儿的自信心,也不使幼儿形成骄傲自满的心理,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评价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能从别人的评价中逐渐学会独立地、全面地、客观地看问题,学会别人,解除自我中心,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三、注重各领域教育中渗透美术教育

美术教学活动渗透于各领域,可以调动幼儿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在语言教育教学中,通过看图讲述动人的故事或朗诵上口的儿歌,让幼儿发现美、体会美。可以让幼儿把自己创编的诗歌、故事说下来、画下来,把自己的体验、情绪情感通过绘画或手式表现出来。在社会领域中,引导幼儿认识周围环境过程中,注重爱祖国、爱集体、爱同伴、爱老师、认识自我的教育,使幼儿学会关心、学会帮助、学会同情他人,萌发幼儿的道德审美情感,诱发他们的创作动机,让幼儿通过美术来表现这种自我情感和与他人情感沟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