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语会话中解读日本人的“和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1-21
/ 3

从日语会话中解读日本人的“和意识”

马文静

——以口语的“言葉遣い”和“引申含义”为中心

马文静(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401)

摘要:日本人在日常会话时特别讲究“言葉遣い”(语言的表达方式),意思是说谈话时要照顾到对方的情绪,从而使对方与自己的心意相通关系融洽,达到“和”的目的。本文从日语“言葉遣い”及词语的“引申含义”入手,通过对日语会话中常出现的“言葉遣い”表达方式和“引申含义”现象进行分析,考察日本人“以和为贵”人际关系。

关键词:言葉遣い;和意识;引申含义

中国分类号:H3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

作者简介:马文静(1969-),女(满族),河北易县人,日语系讲师,硕士,从事日语语言文化研究。

1引言

语言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特征成为人类文化的载体,反映着特定的人类集团的社会生产关系、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日语作为日本民族的语言当然折射出日本文化的许多特征。本论文期望通过对日语会话中一些现象的分析,考察日本人的“和意识”。

“和”在日语里读“wa”,《广辞苑》里解释为:

1.温和、柔和、和气。

2.和解、亲和、和睦。

3.调和、中和。

4.数字之和。

5.日本的意思,和语,和风,和服等。可以看出“和”最初的意思就是“和气、和睦、关系融洽”。古代,圣德太子在十七条宪法的第一条,就明确规定国家要“以和为贵”,国民要和睦相处,万事以“和”为原则。可见“和意识”在日本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于日本人的“和意识”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做过研究,金田一(1991)指出为了达到“和”的目的语言上要在照顾对方的情绪上下工夫;李兆忠(2005)认为求“和”是日本人的生存之本,表现了日本民族的高度团结及对外来文化的中和吸收。本论文希望通过对日语会话的“言葉遣い”(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词语的引申含义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考察日语会话是如何表现日本文化的“和意识”的。

2“言葉遣い”在会话中的表现

日语会话最讲究的是“言葉遣い”。所谓的“言葉遣い(语言的表达方式)”意思是指谈话时要照顾到对方的情绪,用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使对方与自己心意相通、关系融洽,达到“和”的目的。

2.1会话中婉转的表达方式

在日语中有许多特定的婉转表达方式,比如“ようだ”(好像…)、“そうだ(好像…)”、“らしい(好像…)”、“でしょう(是…吧)”、“だろう(是…吧)”等等,都属于日本人的“言葉遣い”。这些都是日本人为了避免给听者留下“过于强硬”的印象而使用的较为婉转的表达方式。

日语会话中没有实际意义的终助词也发挥着同样的作用,看似无意义的语气终助词传达着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关怀之情,其中的内涵非常微妙,这就是日本文化的“和”意识的细致表现。比如“…だねぇ”、“…ですねぇ”中的“…ねぇ”。“いいお天気だねぇ(今天天气很好啊)”表示希望自己与对方持有相同的感觉,也就是追求同感、求得共鸣的心理。而如果加上终助词“よ”的话则表示在听话人不了解情况时做出解释、说明。这样听话人会感觉到虽然自己不懂,但并未受到歧视,还得到耐心的解释而心情舒畅,大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いいお天気だよ(今天天气很好啊)”就是在听话人还未起床时,说话人了解了外面的情况后,告诉听话人“今天天气很好啊”。没有实际意义的终助词在日语会话中如此的盛行,反映了日本人始终希望与周围的人保持同样的心情,时刻不忘“以和为贵”的思想意识。

2.2在应答方面的婉转表达

日本人在应答方面也同样讲究“言葉遣い”。日语中回答问题的方式也是“はい(是)”“いいえ(不是)”两种,这与英语的“YES”和“NO”,汉语的“是”与“不是”好像没太大的区别,但实际上却有日语的独到之处。日本人很喜欢使用“はい”,但“いいえ”是不常用的。究其原因要从日本文化的角度来考察。日本人认为语言要含蓄,于是简单的应答方式也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はぃ”既是对提问的肯定回答,也是对对方的看法表示认同,也就是告诉对方“你是正确的”“我支持你”。而“ぃぃぇ”则像在对对方说“你的想法是错的”。这样的话,日本人认为是在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是非常失礼的、有背“以和为贵”原则的行为。

根据金田一(1988)调查材料表明,日本人回绝对方用“いいえ”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表示谦虚的时候,比如别人夸奖自己时“あなたは英语がよくおできになりますね(你的英语真好啊)。”这时回答要说“いいえ、とんでもない。わたしなど…(不是,没那么好)”以示谦逊避免招致反感,大家得以和睦相处。另一种情况是在安慰或鼓励对方的时候,在对方说“私はやっぱりだめなひとなのね(我真的是不行啊)”等悲观、消极的话时,一定要回答“いいえあなたはほんとうに力があるんですよ(不是的,你很有能力)。”这时,强掉“ぃぃぇ”,不是拒绝的意思,而是为了给对方信心和勇气。

日本人在其他的应答方式方面也是很讲究“言葉遣い”。比如说,当朋友邀请自己:“コ-ヒ-をお飲みになりませんか(一起去喝杯咖啡吗)?”即使不想去也不能回答“いいえわたしは眠れなくなるといけませんから,私は飲みません(不,我因为很困不喝了)”。这样的回答会给对方留下受到打击或被歧视的印象,这不符合日本人“以和为贵”的处世原则。所以即使不想去喝,也要说:“はい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でもちょっと…(好的,谢谢!只是我有点儿…)。这样婉转的回绝对方的好意的方式容易被接受,得到对方的理解不至于伤了和气,这种日本式回绝方法正是日本文化“和意识”的反映!

3日语的引申含义

语言与社会文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从语言和社会文化的关系中可以了解该地区的社会性格。那么,日语反映了日本人怎样的性格呢?下面从口语中的感恩意识和日语的引申含义(言外之意)考察日本文化的“和意识”。

3.1口语中的感恩意识

山下秀雄先生的在《日本のことばとこころ》一书中,举出这样一个有趣的例子:作者在日语教室教外国人学习日语,上复习课时提问到:“あなたたちは敬语ということを知っていますか(你们知道敬语吗)?”学生们回答到“先生はそれを先週私たちに教えましたから私たちはそれを知っています(因为上周老师教过了,我们知道)。”这句话从语法关系来看一点错误都没有,主语、谓语排列整齐,助词的用法也很准确,但是日本人是这样说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呢?这就是语言的文化背景问题,日本人讲究语言含蓄、暧昧,以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这样的回答就像在说“おかげさまで私は迷惑しました(托您的福,我们都烦了)”实在是大不敬。而且,“知ってぃます。”本身会给人留下傲慢无理的印象,就像在夸耀自己“だから教わらなくてもいい(所以,可以不教了)”。那日本人是如何回答的呢?“先週教わりました(上周教给了)。”或更尊敬一点“先週教えていただきました(上周得到您的教诲)”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日本人喜欢用“…してぃただきます(得到)”“…させてぃただきます(请允许)”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愿。使用明确接受恩惠的表达方式反映了日本人以谦逊为美德的民族气质,也体现了日本文化的感恩意识。

在日本店休的门前贴着这样的字幅“今日は休ませてぃただきます(请允许我们今天休息)!”这里的“…させてぃただきます”表示“您能允许我店休息,实在万分感谢!”的心情。日本人每天都在使用富有感恩意识的语言,比如,饭前要说“ぃただきます”,饭后要说“ごちそぅさま”等。这简单的日常用语,一方面是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更重要的是感谢天地自然的赐予之恩。

3.2含蓄、暧昧的表达方式

日本人认为只有暧昧(模糊)的语言,才有价值。日语“~んです(表示解释说明)”在口语中也相当盛行就是这个原因。具说大约70%以上的日本人都习惯在句尾加上“~んです”,虽然它本身表示解释说明,但在口语中却被赋予了微妙的引申含义。

比如说日语里邀请别人做事时,可以用“行きませんか(不去吗)?”或“行かなぃんですか(是不去吗)?”。虽然是非常近似的两句话,但含义是不同的,回答也不一样。比如说同样在自己想去的情况下,被问到“ぃきませんか?”时,回答“ええ行きましょう(唉,去吧!)”。可当对方问到“行かないんですか”时,想去的话就要回答“ぃぃぇ行くんです(不,要去!)”。为什么会这样呢?可以解释成是察言观色的结果,“行きませんか”是问话人看出听话人有意去而发出的邀请,也就是“行きましょぅ(去吧)”的意思。而“行かなぃんですか?”则表明说话人看出听话人不太情愿去,为不让对方为难提问的方式,所以答话人若想去就要回答“ぃぃぇ行くんです(不,要去!)”以做解释。同样富有微妙含义的还有“知らなぃんです(是不知道)”。虽然“わたしは知りません”、“わたしは知らなぃんです”都表示“不知道”的意思,但是含义却不同。“わたしは知りません”只表示“我不知道”。而“わたしは知らなぃんです”是表示“知らないので(因为不知道)”,意思是“私知らなぃので教ぇていただきたいと思っています(因为我不知道,希望赐教)”,后面省略的部分则是日本人认为最有价值的部分。正是善于使有这种富有特殊含义语言的表达方式,才令彼此保持友好关系,做到“以和为贵”。

在日语的会话中使用频率很高的“…とおもいます(我认为…)”、“…のよぅなきがいたします(感觉好像…)”等“言葉地味(语尾)”,都有“这只是我的想法,你怎么考虑呢?”的含义,所以加上这些“润滑剂”,即让对方接受自己的建议,又不至于留下独断专行的坏印象,收到与对方和睦相处的效果。

4结语

在日语会话中,不论是婉转表达方式还是引申含义的表达方式,都表明日本人重视人际关系“以和为贵”的思想意识。日本文化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传承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并在日本本土上形成更具本民族特色的“和意识”,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日本人的“和意识”不仅在语言表达上体现出来,在生活工作等各方面都有所体现。今后,笔者还会继续关注该领域的研究动态,进一步深化自己的研究。学习外语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的东西,还要了解语言背后深藏的文化特征、背景,这样才有助于理解语言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掌握并应用该语言为社会服务。

参考资料:

[1]金田一春彦.日本語の特質[M].东京: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91:35-252.

[2]江口信清.ヒトと文化[M].东京:八千代出版,1988:145-155.

[3]金田一春彦.日本人の表现[M].东京:新潮文库,1985.

[4]金田一春彦.日本语[M].东京:岩波书店,1988.

[5]多田道太郎.ことわざの風景[M].日本东京:講談社,1980.

[6]多田道太郎,等.日本語と日本文化[M].东京:朝日新聞社,1978.

[7]山下秀雄.日本のことばとこころ[M].东京:講談社,1991:115-159.

[8]李兆忠.暧昧的日本人[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5:215-229.

[9]陈红.日本语和日本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238-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