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技生的职业道德与就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浅谈中技生的职业道德与就业

刘美英

◎刘美英(华北地质勘查局职工大学,河北保定071051)

中图分类号:G7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72-01

摘要:职业道德是个人素质的基础,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才有高水平的个人素质,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挖掘中技生个人素质潜力,是提高中技生的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技生;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技生就业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压力迅速增加,原来中技生就业“风景这边独好”的形势已经逐渐变得萧条。现在的招聘单位更看重个人素质水平,例如诚信、自律、谦虚和责任心等等,并且要求越来越高。虽然中技生有一技之长的优势,但从实际就业状况上看,中技生应聘能力低、工作不稳定,究其原因,多是个人素质水平低下未能满足招聘单位的要求造成的。

职业道德是个人素质的基础,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才有高水平的个人素质,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挖掘中技生个人素质潜力,是提高中技生的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当前中技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一)只重眼前利益不重长远发展。

一方面,中技毕业生普遍选择走向经济发达地区,选择应聘收入丰厚的企业单位,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实际能力尚不能满足这些地区和企业;另一方面,偏远贫困地域的企业无人问津,艰苦脏累的岗位遭到冷落,而这些地区和岗位很可能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现在的就业市场就形成了人找工作难,工作找人也难的两难局面。

(二)缺乏科学且完整的职业生涯设计。

适宜的工作选择应是择己所爱,择己所能,择业所需,择己所力。有些技校生报读的专业由父母确定,而不是他们所感兴趣的专业。另一些中技生对专业了解甚少,盲目选择专业,如有的同学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创造力,却选择了设计和游戏等方面的工作;不善言谈,性格沉闷的同学,选择了公关文秘或销售等方面的工作。还有一些同学盲目选择薪水高的岗位应聘,选择的职业不是自己理想的职业,工作缺乏热情,更谈不上奉献精神。以上各例是没有及早做好科学的完整的职业生涯设计的表现,最需要中职技校帮助他们策划职业生涯。

(三)职业道德素质偏低。

中技生普遍来自农村和县城,其思想道德平均水平与城市学生相比较低;此外,不少中技职校只注重技能培训,忽视了思想品德培养,这两点导致了中技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普遍偏低,使他们的就业能力受到了严重限制,跟不上许多企业招聘条件,在经济危机之下更成为了中技生就业竞争中的致命弱点。

二、加强中技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正确认识技工学校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处理好专业理论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关系。

技工教育它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其重要特征是鲜明的职业性,它侧重培养工艺型、操作型、应用型的中、高级技能人才。与此相适应,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不能只抓技能教育,忽视职业道德教育;也不能重抓技能教育,轻抓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将两者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统筹兼顾,两手同时抓,用同样的力气抓。

(二)注重在细节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技工学校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应从课堂理论教学入手,逐步向养成教育和实践教学过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及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会自我职业生涯设计,根据市场需求择业。此外,学校要营造一个文明、卫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通过“文明班级”、“星级宿舍”的评比培养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的习惯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专业技能比赛等,提供给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从而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再如,在公共场所设置职业道德教育的格言、警句牌等,在校园网上开辟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网站或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开辟职业道德教育专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把择业观、职业理想等根植在广大学生的心中。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整合师资队伍结构。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中技生职业道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其次,建立专业课教师定期下企业挂职锻炼制度,以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体验性和实效性;再次,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或从生产一线挑选品质高尚、有经验的师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充实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队伍力

(四)学校与家庭、企业、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学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忽视家庭、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启示和引导、社会对职业道德评价和认同,都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形成和能力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技工学校要根据企业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所要从事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初步具有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能力;根据家庭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职业道德品质。企业、社会和家庭在学生公共道德培养和一般职业道德养成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尤其是家庭,对独生子女的个性品格和道德情感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各方形成合力,共抓共管,职业道德教育才会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傅建东.职业道德教育:隐性课程的视角[J].教育与职业,2004,(21).

[2]张铎.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6,(02).

[3]马德华.面对就业难,人们从茫然走向坦然[J].人才开发,1996,(07).

[4]邓兴喜.在市场经济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深化[A].亚太区按摩研讨会论文集[C],1999.

[5]牛丽,沙热木.中等专业学校如何搞好素质教育[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