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外科疼痛患者的护理体会

/ 2

浅谈对外科疼痛患者的护理体会

姜长娟

姜长娟(黑龙江省讷河市人民医院1613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2-0349-02

【关键词】外科疼痛护理

疼痛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系列复杂感觉,是临床上许多疾病过程中最常见的症状,也是病人最关切、最急于解除的症状。它发生的部位、性质、轻重缓急,常常预示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是诊断与鉴别疾病的重要指征之一,也是评定治疗、护理效果的标准之一。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有鉴别和分析疼痛与疾病间关系的能力,掌握疼痛的特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病人减轻和解除疼痛。

疼痛感受器是游离的神经末梢,广泛分布于皮肤表层、腹膜壁层、动脉管壁、关节、肌腱、筋膜等处,大部分深层组织和内脏只有稀疏的分布。痛觉可因直接刺激感受器或因细胞损伤时分泌和释放出血管活性物质,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感受器受刺激后通过快痛纤维(传导速度为20~40m/s)和(或)慢痛纤维(传导速度平均为1m/s)传导痛觉。无论饥械刺激还是化学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都能引起痛觉。由于痛觉感受器在身体各部位分布密度不同,不同的脏器、组织对疼痛的敏感度也不相同。

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机体受刺激产生疼痛后能通过调动自身的保护能力,躲避这些刺激以减轻其对机体的损害。如手指在无意中碰到火焰时,疼痛会使手立即缩回,从而脱离与火焰的接触,以减轻火焰对机体的伤害。但当疼痛反应过于强烈时,就会引发一系列对病人不利的病理变化。

【外科疼痛的常见原因】

导致疼痛的原因很多,外科常见的疼痛原因有以下5种。

一外伤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如刀割、碰撞、针刺、锐器或钝器打击、手术、烧伤、冻伤、强酸强碱的刺激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组织损害,受损组织中的神经末梢直接受外伤刺激而引起疼痛,同时组织受损后释放出组胺、缓激肽、5-羟色胺等化学物质再次刺激神经末梢,使疼痛加剧。由于外伤的性质不同,病人的痛觉也不相同,烧伤病人往往有灼痛感;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血肿压迫神经末梢可产生钝痛、胀痛和局部压痛;骨折时因骨折断端的移位和摩擦刺激骨膜上的神经末梢,可产生剧烈的刀割样疼痛。

二细菌感染病菌侵入机体,先在局部引起急性炎症,或者加重原先的损伤眭炎症,而后病菌繁殖、产生酶和毒素,使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释放,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疼痛。如细菌感染累及腹膜引起腹膜炎时,因壁层腹膜受周围神经支配,对痛觉敏感,定位准确,尤其是前腹膜的腹膜壁层受到刺激时,可引起压疼、反跳疼和腹肌紧张,且疼痛呈持续性,一般都很剧烈,常不能忍受;急性胰腺炎可引起持续性刀割样疼痛。

三空腔脏器的梗阻、痉挛空腔脏器在管腔发生梗阻时,脏器为了排除阻塞,梗阻部位以上强烈蠕动,引起腔内压力增高,可产生阵发性绞痛。如胆石症发作时的胆绞痛、肾结石造成的肾绞痛、机械性肠梗阻引起的肠绞痛等。

四晚期肿瘤晚期癌性疼痛是一种持续性、顽固性疼痛,一般止痛药难以控制,原因是肿块膨胀性生长、破溃或感染使神经末梢或神经于受刺激或压迫。如空腔脏器肿瘤可引起痉挛,导致绞痛;实质性脏器肿瘤生长迅速时,脏器被膜张力增加,常有隐痛和胀痛;肿瘤晚期发生广泛转移时,因骨质破坏或压迫神经产生剧痛,且疼痛呈持续性,病人不能耐受,需用镇痛和麻醉药止痛。

五心理因素同样性质、同样程度的创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在不同病人身上反应的强弱各不相同,疼痛阈值因人而异。如儿童的阈值比成年人低,情绪紧张、心理状态不佳、愤怒、恐惧等都能降低痛阈,增加疼痛的感觉。对疼痛的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也可影响对疼痛的敏感性,注意力集中则疼痛加剧,反之则减轻。如神经性偏头疼和游走性神经痛常因负性心理因素引起。

【护理诊断及护理计划】

疼痛与外伤或手术、感染、空腔脏器梗阻、循环障碍、癌细胞浸润、瘤体增大、心理障碍等因素有关。

预期目标疼痛减轻或缓解,烦躁转平静或入睡。

护理措施

一估计病人疼痛状况在护理疼痛病人时,了解病史,找出疼痛的原因。观察和记录疼痛部位、性质、时间、演变过程及伴随症状。病人的任何资料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护理疼痛的根本解决有赖于病因的治疗,但是让病人有一个稳定的情绪、愉快的精神、轻松的思想可以提高其疼痛阈值,增加对疼痛的耐受力。因对疼痛注意程度不同,感受也会不同,如在战场上受伤的战士在激烈的战斗中往往没有感到疼痛,仍能坚持战斗。另外,病人常因对疾病和治疗的不了解而产生恐惧、焦虑,从而加剧了疼痛的感觉。因此,护士应尽可能给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要理解、关心、安慰病人,同时给予必要的、耐心细致的解释,对行为反应过激的病人要耐心地劝解,注意倾听病人对疼痛的述说,解释疼痛原因,可能情况下告知疼痛维持的时间,给予心理安慰。同时还应做好病人家属及亲朋好友的工作,共同设法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还可根据病情开展适当的文娱活动,比如:读书、听音乐、看电视等,有助于分散病人对痛点的注意力,减轻痛苦。

三对症护理对机械性损伤所致疼痛,应给予包扎、制动、消炎、止痛;对术后伤口疼痛,应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如四肢手术后可因组织出血或创伤后组织肿胀压迫神经末梢产生疼痛,故应将伤肢适当抬高,以利淋巴液和血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引起的疼痛;对胸腹部手术后病人,应指导病人在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以减轻咳嗽时伤口震动产生的疼痛;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及时更换卧位,整理床铺,防止局部皮肤长期受压或因床褥皱褶、碎屑摩擦造成的疼痛不适,翻身时要注意保护好伤口,避免因动作不协调而引起的疼痛。

四止痛根据不同病情协助医生正确选用和执行止痛药物和方法,如冷疗、热疗、针刺、推拿、按摩及药物止痛等,并观察和记录其效果。在对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时,动作应准确、轻柔,尽量减少医源性刺激引起的疼痛。指导病人掌握疼痛发生的规律、发作时间及缓解疼痛的措施,使病人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刘桂英;手术病人术后疼痛及止痛的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年01期

[2]刘明敏;外科术后疼痛护理新进展[J];护理研究;2008年S1期

[3]周顺华;许凤兰;术后病人疼痛护理探讨[J];人人健康(医学导刊);2008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