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型建筑结构村镇住宅致灾模式与安全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19
/ 2

中国典型建筑结构村镇住宅致灾模式与安全对策研究

韩凤李惠玲刘亚臣

韩凤李惠玲刘亚臣(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168)

[摘要]本文通过在全国范围内调查的499份有效问卷分析,首先分析得出全国典型村镇住宅建筑结构的类型特征和空间分布。其次,本文对我国主要灾害的种类、特点和对村镇住宅的主要危害性进行了研究。最后,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中国村镇住宅致灾的主要因素和致灾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村镇住宅典型建筑结构灾害危害性致灾模式

本论文调研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共收回有效问卷499份。其地区分布如下:华北地区50份、华东地区84份、中南地区77份、西南地区51份、西北地区36份、东北地区201份。。本论文即在此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提出下列分析成果。

1中国村镇住宅典型建筑结构研究

1.1中国村镇住宅的典型建筑结构类型

1.1.1中国村镇住宅建设的主要特点

中国村镇住宅的建设的最大特点是建设管理混乱,多为房主自己画的设计图,而且其建筑材料基本都是就地取材。因此,中国村镇住宅的结构也较为复杂。

1.1.2中国村镇住宅典型建筑结构基本类型的界定

在对村镇住宅进行了全国范围内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本文从建筑材料和承重结构两方面入手,通过对中国村镇住宅特点的整理,将中国村镇住宅典型建筑结构划分为以下四种基本类型,并对各种类型进行了界定。

(1)基本类型和结构特点界定

①土木石结构:指在建筑中以土、石为外部维护结构,木为竖向承重结构的住宅。

②砌体结构:指由砖、石或各种砌块等块体通过砂浆铺缝砌筑而成的结构。

③砖混结构:指以砖作为竖向承重构件,以钢筋混凝土梁板作为水平承重构件所组成的结构体系。

④钢筋混凝土结构:指房屋的主要承重结构,如柱、梁、板、楼梯、屋盖等是用钢筋混凝土制作的结构体系。

(2)主要结构的地位

在499份问卷中,各村镇中比重最大的住宅结构主要是土木石结构(问卷数占问卷总数的31.66%)、砌体结构(问卷数占问卷总数的26.45%)和砖混结构(问卷数占问卷总数的30.26%),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没有在各村镇的住宅结构中占到主要地位。

2中国村镇住宅的致灾模式研究

2.1致灾模式的含义与主要因素

2.1.1致灾模式的含义

本文中“致灾”指的是灾害发生后,村镇住宅出现了损毁、倒塌,甚至导致人员伤亡的情况。

2.1.2致灾的主要因素

通过调研分析,本文认为导致村镇住宅受灾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村镇住宅自身建设的隐患:建筑结构很少按照技术标准,达不到防灾要求。

(2)当地灾害的等级:等级有高低之分,危害的严重性也因此而不同

(3)村镇住宅安全性的其他关键要素:主要是人们对村镇住宅防灾能力的认识、房屋建设指导、质量管理与监督评估。

2.2中国村镇住宅的典型致灾模式

2.2.1防灾意识不足——主观能动性不足

本次调研中重点对建筑标准、房屋建设人员和住宅质量鉴定评估及财产保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1)几乎100%的村镇住宅没有建筑标准,人们很少将住宅结构与主动防灾结合起来。(2)住宅建成后,根本没有房屋质量鉴定评估,也缺乏必要的保护、维修与更新。(3)住宅建设和布置的随意性导致了住宅结构性防灾能力差。

2.2.2灾害复杂性

(1)灾害种类不同,对房屋结构有着不同的安全性要求。我国对村镇住宅产生危害的灾害主要有地震、洪水、火灾、台风、沙暴、风雹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白蚁和海啸则相对危害的空间面积较小。不同的灾害对房屋有着不同的韧性和坚固性要求,从而对房屋产生了不同的结构要求。

(2)许多地区都会有两种以上的灾害,各种灾害发生频率与危害性不同,对村镇住宅结构提出了很高的防灾要求。

(3)各等级的灾害发生频率不同,高等级灾害的发生频率通常较低,容易被忽视,防灾措施和标准通常不会定到最严格的程度。所以,高等级灾害发生后,往往危害性最大,涉及的空间范围也往往最广。

2.2.3村镇住宅的指导、管理和监督评估体系不健全

本次调研问卷对村镇住宅的指导、管理和监督评估体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各地村镇住宅在建设及维护过程中基本上都没有得到完善的指导、管理和监督评估,充分证明我国的村镇住宅建设指导、管理和监督评估体系非常不健全,无规可依、无法可依。

以上三个方面在住宅结构建设和管理等多个层面相互影响,加深恶果,最终形成了中国村镇住宅的致灾模式。

3提高中国村镇住宅安全性的对策

3.1提高村镇居民的防灾意识

通过定期宣传、介绍住宅建设的防灾知识和已发生灾害对村镇住宅的危害性,提高村镇居民的防灾意识,在建设住宅时,加强住宅结构的防灾能力,按照住宅结构的现有国家标准或地区标准来设计住宅,重视建筑质量。加强对住宅安全性的警惕观念,重视对房屋的修复、更新建设。

3.2建立当地化的村镇住宅建筑结构标准

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收入水平,针对当地灾害的各种危害性特征,构建当地群众可以承担的、不同经济收入水平、不同典型建筑结构的村镇住宅安全建筑结构标准。考虑到村镇住宅的简单性和建设人群的特殊性,制订的规范要简单易行。

3.3健全村镇住宅建设指导、管理与监督评估体系

村镇住宅的建设指导将对村镇住宅建设过程中的结构设计、技术运用与结构安全性起到关键作用;村镇住宅建设的管理体系将对村镇住宅的施工质量、建材质量等有保障作用;村镇住宅的监督与评估体系将有利于推行村镇住宅的质量评估和现状评估,对安全性差的村镇住宅要有理有据地进行修复或重建。

4结论

我国村镇住宅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4种典型结构,我国的灾害发生情况和危害性非常复杂,这对我国村镇住宅的安全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经调查研究,本文认为人们的主动防灾意识不足、我国客观的灾害复杂性和当前我国村镇住宅的指导、管理和监督评估体系不健全这三个方面在住宅结构建设和管理等多个层面相互影响,加深恶果,最终形成了中国村镇住宅的致灾模式,应该对应地建立安全性对策。

本论文属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J04A08-10和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07BJY041的共同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