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应用效果分析

郭百庆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民医院154600)

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在ICU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ICU住院且采取机械通气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取咪达唑仑进行镇静治疗,观察组采取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镇静治疗,比较两组镇静效果及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对比显著优于治疗前,但治疗前后两组间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满意镇静时间分别为(0.6±0.1)min、(30.1±13.8)min、(28.5±10.7)min;对照组药物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满意镇静时间分别为(1.2±0.4)min、(85.7±19.6)min、(38.1±18.2)min;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镇静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丙泊酚;咪达唑仑;ICU机械通气

ICU病房内部分患者需要使用机械通气进行辅助呼吸,但部分患者由于负面情绪严重,对机械通气进行抵抗,导致对治疗造成不良影响[1]。因此,给予患者良好的镇静措施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ICU住院且采取机械通气患者采取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ICU住院且采取机械通气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呼吸功能不全采取机械通气;排除近期应用巴比妥、氯胺酮类药物患者、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容量休克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将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男13例,女8例;年龄43~75岁,平均(57.2±5.2)岁;原发病: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有6例,重度哮喘患者有8例,重症肺炎患者有4例,颅脑损伤患者有3例;对照组男12例,女9例;年龄45~76岁,平均(57.3±5.4)岁;原发病: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有8例,重度哮喘患者有7例,重症肺炎患者有4例,颅脑损伤患者有2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患者心电监测,同时对于患者原发病给予对症治疗,并给予患者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抗炎等常规治疗,采取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镇静,静脉注射0.06~0.16mg/kg咪达唑仑,之后采取静脉泵入0.08~0.16mg/(kg·h)咪达唑仑。观察组采取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镇静治疗,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之后采取丙泊酚1mg/kg进行诱导,并采取微量泵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和丙泊酚维持量分别为0.08mg/(kg·h)、0.5~1.0mg/(kg·h)。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两组镇静效果,包括药物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满意镇静深度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χ±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分别为(28±5)次/min、(127±13)次/min、(75±12)%;对照组分别为(27±6)次/min、(125±16)次/min、(74±11)%;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分别为(16±4)次/min、(87±11)次/min、(94±8)%;对照组分别为(17±5)次/min、(88±13)次/min、(95±12)%;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对比显著优于治疗前,但治疗前后两组间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镇静效果对比

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满意镇静时间分别为(0.6±0.1)min、(30.1±13.8)min、(28.5±10.7)min;对照组药物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满意镇静时间分别为(1.2±0.4)min、(85.7±19.6)min、(38.1±18.2)min;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ICU患者病情均为严重患者,部分患者不能自主呼吸或呼吸功能障碍等情况,采取机械通气是为保证患者有充足的通气量,改善患者换气功能,减少呼吸消耗;但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及环境刺激下,出现多种焦虑、抑郁、烦躁、厌世等负面情绪,从而引起病理性应激反应,出现人机对抗等情况,不仅达不到机械通气效果,同时增加患者耗氧量,加重患者脏器损伤,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为保证治疗效果,对患者采取适当的镇静措施十分重要。其较为理想的镇静药物应具备起效快、半衰期短、体内无蓄积、对呼吸循环影响少、副作用低等特点,临床中较为常用的药物为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咪达唑仑能够产生良好的抗焦虑、催眠镇静作用,镇静效果较为显著[2],但剂量较大时易对呼吸产生抑制,延长机械通气时间。丙泊酚具有作用时间短、半衰期短、镇静深度以控制等优点,在停药后苏醒迅速[3],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两药联用充分发挥药物之间的协同效果,减少副作用,促进镇静效果。结果显示,两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满意镇静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了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苏醒迅速、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关学宏,杨晓铭.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4(1):297-298.

[2]丛云峰.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应用于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2,02(18):164-165.

[3]李琨.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用于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9):138-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