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临床效果观察

梁明

梁明(吉林省双辽市中心医院眼科双辽136400)

【摘要】目的:探讨CanonStaarKS-Ai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及CanonStaarKS-3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两组之间人眼波前像差的差异。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40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CanonStaarKS-Ai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及CanonStaarKS-3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做波前像差检查。测量人工晶状体眼的球差、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阶像差及总体高阶像差,对检查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瞳孔直径在5.0mm状态下CanonStaarKS-Ai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组的球差、第四、第五、第六阶像差及总体高阶像差均明显低于CanonStaarKS-3球面人工晶状体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眼视觉质量明显优于球面型人工晶状体眼。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非球面;波前像差

【中图分类号】R779.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107-01

近年来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人工晶状体也在逐渐改良、完善,患者对术后视觉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白内障手术已从单纯的复明手术提高到屈光手术的高度。

以往白内障手术中植入传统的球面人工晶状体,增加了人眼的正球面像差[1,2],术后所出现的夜视力差、眩光、视物变色等视光学症状越来越受到白内障医生和患者的关注。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因其本身具有负球面像差从而减小眼的球面像差,使患者明、暗视力、对比敏感度等视功能得到改善[3,4]。为观察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我们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CanonStaarKS-Ai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其成像质量。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与分组:收集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CanonStaarKS-Ai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20只眼作为观察组,同期收集20只眼植入CanonStaarKS-3球面人工晶状体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1例(11眼),女9例(9眼),年龄50岁~72岁,平均64岁。对照组:男12例(12眼),女8例(8),年龄52岁~74岁,平均66岁。

1.2手术方法:做上方巩膜隧道切口,长3.2mm,于2点位做角膜辅助切口。前房注入粘弹剂后,行直径5~5.5mm的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I/A吸除残余皮质,注入粘弹剂,植入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吸除粘弹剂。

1.3术后随访: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三个月,患者随访时进行波前相差检查,仪器采用VisxWavescan波前相差分析仪。检查前滴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1次,瞳孔直径>5.0mm时行波前像差检查。所有检查均由同一位医生操作,每只眼重复检查4次,选择重复性最好的2次检查结果,将这2次检查结果的各阶波前像差均方根(RMS)值求平均值后计入本次研究结果。观察项目:测量植入2种不同人工晶状体眼的3~6阶高阶像差RMS值,即RMS3、RMS4、RMS5、RMS6。比较2组之间各阶高阶像差及总体高阶像差(RMSSh)之间的差异。对检查结果进行T检验,设定P<0.05为显著性检验标准。

2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两组的各同阶高阶像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CanonStaarKS-Ai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组的四阶球差RMS值为-0.012±0.021um,第四阶像差RMS值为0.068±0023um,第五阶像差RMS值为0.077±0.021um,第六阶像差RMS值为0.037±0.013um,总体高阶像差RMS值为0.386±0.069um。CanonStaarKS-3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组的四阶球差RMS值为0.117±0067um,第四阶像差RMS值为0.224±0.123um,第五阶像差RMS值为0.094±0.025um,第六阶像差RMS值为0.083±0.030um,总体高阶像差RMS值为0.621±0.175um。CanonStaarKS-Ai组的四阶球差、第四阶像差、第五阶像差、第六阶像差及总体高阶像差均明显低于CanonStaarKS-3组,并且有显著性差异。CanonStaarKS-Ai组的四阶球差RMS值出现负值,明显低于CanonStaarKS-3组。

3讨论

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日趋成熟,已进入屈光性眼内手术时代。患者对术后视觉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希望术后能“看得见”,而且更希望要“看得好”。随着波前像差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些问题与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波前像差的改变密切相关。

人眼并非理想的光学系统,对于年轻人,角膜的正球面像差可以通过晶状体负球面像差得到平衡,因此眼的总球面像差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人眼具有最佳的视觉功能。角膜在人的一生中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屈光状态,而晶状体的改变是视觉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波前像差的增加[5]。尤其在40岁以后,晶状体核硬化、形状及屈光指数均发生变化,球面像差逐渐转为正性,失去了平衡角膜正球面像差的作用,使眼的总球面像差升高,导致对比敏感度等视功能减退。传统的人工晶状体具有正性球面像差,将这种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人眼的高阶像差显著增加,非球面型人工晶状体应运而生。CanonStaarKS-Ai是一种具有负球面像差的非球面型人工晶状体,它的屈光指数为1.413,植入这种非球面型人工晶状体可以平衡角膜产生的正球面像差,从而减少人眼的总像差,将眼的像差状态恢复到年轻人的水平,提供高质量视觉质量。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CanonStaarKS-Ai组的球差、第四阶像差、第五阶像差、第六阶像差及总体高阶像差均明显低于CanonStaarKS-3组。充分证明白内障手术植入带有负球面像差的人工晶状体可以明显减少人眼的高阶像差,将人眼的像差状态恢复到年轻人的水平,从而提高视觉质量,使白内障手术真正达到眼内屈光手术的高度。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出现,不同程度上减少了白内障术后人眼的球面像差,使患者明、暗视力、对比敏感度等视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我们相信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将进入一个个性化、个体化的时代。

参考文献

[1]MillerJM,AnwaruddinR,StraubJ,etal.Higherorderaberrationsinnormal,dilated,intraocularlens,and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corneas.JRefractSurg,2002,18:579-583

[2]熊瑛,卢奕,楮仁远等.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的波前像差.眼视光学杂志,2003,3:13~15

[3]MesterU,DillingerP,AnteristN.Impactofamodifiedopticdesignonvisual.function:Clinicalcomparativestudy.JCataractRefractSurg,2003,29:652-660

[4]BordeianuCD.Thinoptximplant-thelastborderinmoderncataractsurgery.After7months,resultsoffirstimplantsinRomania.Oftalmologia,2005,49:58-66

[5]FujikadoT.Developmentofanewevaluationsystemforvisualfunction.NipponGankaGakkaiZasshi,2004,108:809-834

作者简介:梁明(1971.3-),女,专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