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课标》精神构建教学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贯彻《课标》精神构建教学模式

梁梅珍

——情境对话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广东信宜市教育城初级中学梁梅珍

【摘要】创设情境式对话教学是对传统“讲、读、译、背、记”教学模式的改革,它合乎语言学习的规律,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激发兴趣,增强实际运用能力,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和教育的要求。创设情境式对话教学的步骤可分为活动诱入境、复现旧情境、呈现新情境、表演现情境和开拓新情境五部分。前三个步骤重在培养听力,以“听懂”为目的;后三个步骤重在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以“会用”为宗旨。听懂是“会用”的前提,“会用”是“听懂”的目的,几个步骤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创设情境式英语对话教学模式是依据《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而构建的,它指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交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而传统的“讲、读、译、背、记”课堂教学模式是难以达到这一基本理念的。因为它主要是强调知识的传授,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把学生看作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忽视了学生的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忽视了语言学习的特点,这种“就范式”的教育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这一教学目标。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改革,一是教学要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学习有其规律,它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因此教学要创造适合语言学习的环境,好比学习游泳,光传授技巧是不够的,必须下到水中,在练中学,在练中体会。学习语言也要有适宜说话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有话可说,说得自然,学得轻松。二是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欲望,学生在主动的探索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主导下的学生生动活泼的认识活动过程。三是要调动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有不断探求知识的欲望。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课堂教学上提出了创设情境式英语对话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可适当对教材进行改编),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增强实际交际能力。

创设情境式英语对话教学能够重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知识,增强语言能力。教师作为知识的引路人,发挥主导作用,师生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符合《课程标准》,也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创设情境式英语对话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和运用语言能力为目标,其教学步骤可分为活动诱入境、复现旧情境、呈现新情境、表演现情境、开拓新情境等。前三个步骤重在培养听力,主要以“听懂”为目的;后两个步骤重在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以“会用”为宗旨。“听懂”是“会用”的前提,“会用”是“听懂”的目的。因此,几个步骤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现以人教版初中英语第一册Lesson86(这一课是学习现在进行时第二课时)为例,对这种模式的各个环节作个详细的阐述。

第一环节——活动诱入境

中小学生在刚上课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情绪波动比较大。此时如果让学生唱一首英语歌曲,让学生边唱边调节情绪;或者教师带领学生做个游戏,比如:听录音做动作、猜谜、表演哑剧等等,会改变这种现状,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教授Lesson86一课前,我先让学生唱一首以前学过的歌曲“Fly,Fly,Flyyourkite!”在学生唱的过程中,我就问个别学生:“Whatareyoudoing?”学生就会答:“I’msinginganEnglishsong.”接着问全班学生:“Whatareyoudoing?”他们会答:“WearesinganEnglishsong.”这样做,一方面能调节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又能起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

第二环节——复现旧情境

由于语境的关系,学生学习英语的遗忘率通常比较高。教师要想在讲授新对话之前复现相关的旧对话,首先要将对话的主题告诉学生,然后由教师与学生,或让一组反应比较快的学生先做个示范,再普及到全体学生中去。在这期间,学生边听边回忆,通过短时间的思考对话说出来,为学习新对话打下基础。

例如:在学生唱完“Fly,Fly,FlyYourKite!”这首歌之后,我立刻做了一个放风筝的动作问个别学生:“WhatamIdoing?”学生会回答:“Youareflyingakite.”然后我要求全班学生每人做一个动作,我一个接一个地问他们:“Whatareyoudoing?”他们会一个一个地回答;“I’mdrinkingtea/ridingabike/running/jumping/swimming.”等等。通过这一示范练习,学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练习到多个有关进行时态的句子和复习了许多以前学过的动词短语。

第三环节——呈现新情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就告诉我们: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

呈现新情境是一节课的重点部分,要在学生复习了旧对话,打下了一定基础之后趁热打铁,利用实物演示、录像演播、语言描述或亲身表演等各种形式,将新对话呈现出来。要力求做到:方式新颖,贴近生活,真实自然,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例如:学生做完有关“Whatareyoudoing?I’m….”的对话后,我请一位同学Standup并问他:“Whatareyoudoing?”那位同学答:“I’mstanding.”接着转而问全班同学:“Whatishe/shedoing?”全班同学回答:“He/Sheisstanding.”这样呈现出的对话就比较自然,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自觉的活动。

第四环节——表演现情境

学生的表现欲望通常都很强烈,教师如能在上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会想尽办法成为对话中的一个角色,并做到“我就在对话中”。例如:在熟读了新对话之后,我将对话地点设定在运动场上,要求一部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有放风筝的,有打篮球的,有放飞盘的,有打乒乓球的,有游泳的等等。其余的学生两个一组进行对话:A:“Whataretheydoing?”“Theyareflyingakite/playingbasketball/throwingafrisby/playingPing-Pong/running/jumping/swimming.”由于形式新颖,绝大多数学生能将这一对话逼真自然地表演出来。

第五环节——开拓新情境

让学生将对话表演出来,这只是上课的一个基本目的。要想让学生真正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由学会到会学,就必须想办法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去思索、去探究。这种探究不是属于少数拔尖的学生,而是属于全体学生。在这种内驱力的推动下,学生群体会为求知而乐,为探究而兴奋、激动,会达到一个比预期教学目标丰富得多、广阔得多的境界,真正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使学习动机稳定、强化,从课堂到课余,乃至今后漫长的学习生活中,这才是教师上课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例如:学生在表演完新对话之后,我做一个打扫天花板蜘蛛网的动作并对学生说:“Lookatme!WhatamIdoing?”让学生猜。这时学生的兴趣来了,他们个个都争着举手发言:“Areyouflyingakite?”“Areyouplayingbasketball?”“Areyouplayingvolleyball?”“Areyou升国旗?”有些同学用中英结合的句子来猜,把全班同学都逗乐了。接着他们继续猜下去,如果他们猜:“Areyoucleaningthehouse?”我会回答:“Yes,Iam.”谁猜对了,就给他或她所在的组加一分,然后让他或她上讲台做动作让其他同学猜,看哪一组的同学最聪明,猜得最多。通过这种猜谜活动,同学们能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做既复习了所学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本节课的高潮。

创设情境式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分析、研究,适当改编教材;要懂得如何去为学生创设一种适宜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要不断交换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之能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英语的学习中,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