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百米神话博尔特的失败原因2010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盖伊胜博尔特的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浅谈百米神话博尔特的失败原因2010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盖伊胜博尔特的技术分析

高栋万仲平

高栋万仲平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7

中图分类号:G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12-0000-01

摘要: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2010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盖伊百米胜博尔特的比赛的技术。研究表明:从理论角度来言,盖伊的步频与步长的搭配、支腾比的搭配比博尔特更合理;保持步长不变的情况下应把腾空时间缩减到当时所需的最低限度。关键词:盖伊;博尔特;步长指数;步频指数;支腾比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0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盖伊百米胜博尔特的比赛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田径》教材、《体育科研方法》等专著及期刊、杂志相关论文28篇,为本研究的顺利展开提供了基本理论支撑。

1.2.2信息技术法

资料获取及处理过程如下:

1)资料获取:下载北京电视台播出的《天天体育》中钻石联赛盖伊百米胜博尔特的比赛录像。

2)单帧时间的处理与计算:用超级解霸软件的慢动作播放功能对盖伊和博尔特的慢动作比赛的视频重复播放,用《格式终结者》软件进行转码,格式为MPG。然后用豪杰超级解霸9的连续抓图功能对盖伊和博尔特的全程技术进行连续拍摄。单帧时间=成绩/总帧数。单帧时间确定后,用BetterJPEG1.3.9.5软件统计每个技术阶段的图片帧数,以计算各技术阶段的时间。

3)将2010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盖伊百米胜博尔特的比赛视频分解为每秒25帧图片后,逐帧翻看并计算盖伊和博尔特的步数。最后一步至终点的距离参照分道线的宽度计算。

4)图片处理:用OfficeForWindowsEXCEL输入数据制作。

1.2.3数据处理:平均步长=100米/步数;平均步频=运动员成绩/步数.。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结果

表12010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斯德哥尔摩站100米决赛有关数据

名次运动员身高成绩步数平均步频步频指数平均步长步长指数

cms(步/秒)(米/步)

1盖伊1809.8446+100cm(46.46)4.6798.4222.1921.217

2博尔特1969.9742+60cm(42.24)4.2578.3432.4041.226

依:前四列(名次、运动员、身高、成绩)等数据资料来源于国际国联官方网站

2.2分析

2.2.1从步数、步频、步长看盖伊胜博尔特的技术特点

在平均步频方面,盖伊和世界纪录保持者博尔特分别是4.679步/秒和4.257步/秒,盖伊比博尔特快0.422步/秒。据此得出,每10秒盖伊比博尔特多4.22步,乘以步长即为9.081米。根据盖伊与博尔特的步长之差0.212米/步来算,要追回步频慢造成的9.081米的差距,博尔特需要42.83步,比赛中博尔特用了42.24步,可见两人的步长和步频在这种比例的时候,盖伊占微弱优势。为更直观地描述上述分析,我们根据表1绘制了图1和图2。

步长与步频是决定运动成绩的两个决定性因素。步长取决于腿长和柔韧性;步频取决于神经的控制能力、肌肉收缩速度,以及摆动半径大小。由此可见,无论步长或步频均与身高、腿长密切相关,因此,探讨步长、步频与百米成绩的关系,单从步长、步频来分析显然是不科学的、不准确的。要结合运动员身高的因素,采用步长指数(平均步长/身高)、步频指数(平均步频×身高)来分析短跑运动员的步长与步频能力,才能从深层次揭示短跑项目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对此,本文结合运动员的身高因素,对盖伊和博尔博的步长指数、步频指数进行了相关统计。(见图1、图2)从步长指数和步频指数看,盖伊步频指数8.422,博尔特8.343,在同等条件下,下肢长,则摆动半径大,转动惯量大,摆动速度降低,所以步频慢。由于身高的差距,两人在步频指数方面差距不是很明显,步长指数方面也相差较小,博尔特略大于盖伊。步频快时,步长短;步频慢,步长长。在实践中,无论改变步频或步长或二者同时改变都将对跑速产生影响。刻意加大步长必然会降低步频,反之也一样。因此,只有掌握步长和步频的动作结构特点,调整到最佳状态,使二者合理搭配,才能达到提高跑速的效果。

步长与步频是提高速度中的一对矛盾,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

2.2.2途中跑支撑与腾空的时间比

表2盖伊、博尔特的支撑、腾空比

运动员支撑时间(秒)腾空时间(秒)支腾比

盖伊0.0950.1151:1.21

博尔特0.1040.1291:1.24

跑步是周期性最强的项目之一,在一个跑的循环当中可分为支撑和腾空两个动作周期。步频的快慢取决于支撑时间和腾空时间的长短。表2可见,盖伊的支撑、腾空时间为0.095秒和0.115秒,均少于博尔特的0.104秒和0.129秒。在支撑时间方面,博尔特用时比盖伊长;大家都知道,若在作用力相似的情况下,合理的加长作用时间,产生的反作用力就会变大。因此,博尔特获得的动力更大。博尔特的单步距离比盖伊长,所付出的代价就是腾空时间比盖伊长。

单看支撑时间和腾空时间,每个运动员都是不一样的。《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在“短跑技术分析及其训练方法”中指出:优秀运动员的技术特征之一,表现在一个单步中支撑时间和腾空时间的比例上。现代优秀运动员途中跑中的支撑时间与腾空时间之比约为1:1.2[]。盖伊支腾比为1:1.21,博尔特为1:1.24。与之基本吻合。

2.2.3全程跑技术分析

博尔特起跑反应时为0.165秒,这个成绩只比马丁纳的0.169秒强百分之四秒,八名选手中排名第7。起跑没有优势,接近终点时减速,可见博尔特在途中跑过程中的能力非常强大。一年后,博尔特在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百米飞人大战中以9秒58的惊人成绩再创世界纪录,第二名盖伊成绩为9.71,相差0.13秒。这次他的起跑反应时间为0.146秒,盖伊人0.144秒。

起跑阶段占了优势的盖伊在起跑后不久,优势渐渐被博尔特追回,在加速阶段,博尔特追回了劣势,博尔特虽然起跑不占优势,但在起跑加速环节超过了盖伊;在途中跑阶段,盖伊慢慢显示出了优势,将博尔特甩在了身后;在最后冲刺阶段盖伊越跑越快,与博尔特之间明显拉开了距离。最终盖伊击败博尔特,获得冠军。

3结论

3.1步长和步频一直就像矛与盾,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比例,才能成为短跑的佼佼者。

3.2只有掌握步长和步频的动作结构特点,调整到最佳状态,使二者合理搭配,才能达到提高跑速的效果。

3.3保持步长不变的情况下应尽量把腾空时间缩减到当时所需的最低限度,可提高速度。

参考文献:

[1]孙庆杰.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刘建国,等.田径运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张贵敏.田径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