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建筑给排水节能途径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市政建筑给排水节能途径浅析

何泽光

连云港徐圩新区监察室江苏连云港222000

摘要:建筑产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但也是一种能耗很高的产业,这就使得建筑工程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污染、对资源造成了一定的浪费,有悖于国家提出的节能环保理念,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给水与排水是市政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核心内容,其满足了建筑正常用水需求,但也阻碍了节约水资源目标的顺利实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给水排水的节能程度直接反映了市政建筑工程施工能力的高低,直接体现了市政建筑绿色环保等级的高低。本文就市政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途径,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市政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途径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不断完善,我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目前俨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根据“十三五”规划的相关要求,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供现代化的居住空间,是建筑产业的重要任务;在整个“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市政建筑的规模、数量不断提升,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建筑给水、排水问题,该项工程不仅是提升建筑装饰质量的关键,同时也关系到建筑的节能需要。

1我国建筑给水排水节能依据与现状

建筑产业是名副其实的高能耗产业,数据显示,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3%左右(2014年统计),但大部分消耗并不在于建筑施工阶段;建筑施工阶段约占建筑投资的70%,但总体能耗的90%则来源于建筑长期的运用过程中,因此,建筑节能的设计也应该基于这一时期展开。我国目前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条文,为建筑节能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等,但相对而言,针对性较强地建筑给水排水法律条文并不多,需要进一步地完善。结合现状而言,我国建筑给水排水浪费严重的原因,主要在于超压出流水量导致,即由于给水配套的阀件压力比额定的流量大,导致整个给水系统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进而破坏整个系统,产生水量分配的失衡问题。这种浪费问题较为隐密,通常不会引起关注。同时,在市政建筑领域,缺乏与建筑排水相配套的设施,导致水资源无法充分地回收和利用,直接进入地下管道或进行地面蒸发,形成水资源的浪费。例如,在生活用水中都有这样的问题,洗浴所用的水温在前期达不到指标,就会被完全释放掉,没有产生任何的水资源利用价值。

2市政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途径

2.1基于过程的给水节能措施

简单地说,给水即为建筑提供必要的水源需求,以满足日常的生产、生活需求,常见的类型包括饮用水、消防水、热水、中水等,从给水的过程来看,需要同时符合建筑和给水系统的需求,才能满足节能的需求。首先,针对市政管网进行考察,对管网系统的压力充分应用,避免建筑中增加增压设备,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管网压力实现直接供水,既可以减少经济成本,同时也不会影响建筑给水系统的早期规划设计。其次,从建筑内部出发,实现不同高度楼层的水压平衡。这需要科学地安排竖向分区,在不同楼层进行分阶段储水、供水。再次,科学地设计生活用水水池的位置,避免水泵功率不足导致的认为提升作业。最后,可以利用支管减压的方法,平衡不同出水管的压力,一方面符合居民需求,另一方面减少对建筑给水系统的改造。结合以上几个方面,要实现节能措施,可以引入变频技术。采用变频调速泵组技术,实现供水的合理化,这样可以有效地规避在不同用水时段对压力的需求。例如,在用水高峰期,自动提升供水能力,而在用水较少的情况下,减弱压力;整体上说,这种技术比恒压给水方式更科学、更合理。此外,在为建筑内部给水的过程中,应该优先考虑外网供水而不是内网供水,只有当外网供水不足以支撑需求的情况下,再利用增压装置和储水系统,针对区域用水楼层提供服务。这种设计的优势就在于,尽可能少地持续消耗能源维持水资源高效现状,而是采用了按需分配的原则。

2.2冷却水及排水的节能措施

从建筑节能设计的要求来说,排水系统应依赖重力促使排水系统运转,而冷却水的来源则要充分进行收集,包括雨水、空调凝结水、蒸馏水等,实现重复利用,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当然,如果水资源相对丰富的领域,可以采取自然水(雨水、地表水、地下水)用来冷却,一方面基于提升冷却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在冷却塔之间形成充分的气流组织。同时,考虑到不同的冷却水成分差异,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要针对性地展开,选择科学的物理或化学方法。

2.3建筑设备及材料节能措施

建筑给水排水本身就属于建筑安装范畴,因此在选择施工设备和材料的过程中,也要侧重于节能需求。事实上,这也是实现水资源节约的最重要手段,例如,在厨卫空间的水资源消耗最大,可以采取一些小口径输出管道,避免低效应或者无效应水资源的消耗,再例如,卫生间所采用的坐便器,可以选择一些用水节水产品,如免冲型坐便器、红外线感应节水装置等,通过选择设计科学节水效果突出的设备,既满足生活需求,又减少资源消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工艺为建筑节能带来了崭新奇迹,新材料所带来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等,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保温隔热的能力,在建筑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在内,并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按照需求安装。从这一点上说,选择适当的材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些建筑工程为了节约成本,往往选择镀锌钢管、泡沫塑料等材质,当温度达到一定高度或发生漏水问题之后,就会出现腐蚀问题,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目前,较为优秀的节能材料包括铜管、PP-R管材、钢塑管材、PE管材等。同时,新的材料技术也可以较好地采用绿色能源,双方结合来减少能源的消耗。太阳能、风能等,例如选择水源热泵,可以在较为严寒的季节保持55℃左右的水温,避免前期无效水资源的排放。

2.4利用新技术实现节能措施

进入21世纪,人们对建筑能耗的问题日益关注,提出了“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智慧建筑”等一系列概念,其目的就是在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保障人们的基本需求。基于给水排水节能新技术而言,除了变频技术的引入之外,还可以从整个给排水系统设计优化角度来实现,例如,在配水点安装减压阀、节流板,这样可以实现水压的垂直均匀分布。再例如,针对热水的供应,可以采用电力能源开水器来供应,而不是采取锅炉统一供应,如此一来可以实现资源消耗的定量计划。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给水排水系统对实现建筑能耗减少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途径。除本文中列举的节能途径之外,还有其他有待优化和完善的领域,例如对于雨水排水的设计,市政建筑可以与市政配套设施结合,从可持续性角度出发,建立大型的水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充分挖掘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效应,不仅是对建筑安装工程领域的完善,同时也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降低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琦.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途径探讨[J].建筑节能,2008(02):19-21+33.

[2]杨琦.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途径的探讨[J].给水排水动态,2007(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