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建模教学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之我见

雷淑慧

雷淑慧

(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河南郑州450052)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11-0000-01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加强中学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入手,着重阐述了开展中学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并对中学数学建模教学作了初步的探讨与思考。

关键词:数学建模;中学数学;模型;思维;能力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和新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已经颁布,新一轮的数学教学改革正在逐步展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正在渗透到数学教学改革的每个角落,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和突破口的课程、教材改革正把素质教育逐步引入数学教育的实质性环节。数学能力的培养从以前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改变为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因此对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探索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数学建模的界定

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当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人们就要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把它表述为数学式子,也就是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研究和学习数学模型,能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最后通过计算得到的模型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而这个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数学建模的全过程应该包括:

1.分析问题: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掌握第一手资料。

2.假设化简:根据问题的特征和目的,对问题进行化简,并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

3.建立模型:在假设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数学知识,来刻划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其相应的数学结构。

4.求解并检验模型:对模型求解,并将求解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较,以此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5.模型分析:如果模型与实际比较吻合,则要对计算的结果给出其实际含义,并进行解释。

事实上,从方法论角度看,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工具。从具体教学角度看,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活动。

二、数学建模教学的意义

(一)通过数学建模教学使学生增强了“用数学”的意识

随着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认识的统一,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很关键。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训练思维能力,不仅旨在加强数学与实际的联系,而且也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测试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力度在不断加强。因为数学高考的考试目标是“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重视考查中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注重考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二)通过建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中学数学建模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以数学建模为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会团结协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合作的能力,以数学建模方法为载体,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三、数学建模课题研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建立数学模型要经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剖,将实际问题抽象——建立数学模型———经数学方法求解,然后“翻译”回到实际问题,成为实际问题的解的过程,但完成这一过程,并不是轻而易举的。

例:某高速公路指挥部接到预报,24小时后将有一场超历史记录大暴雨,为确保万无一失,指挥补决定在24小时内筑一道堤坝以防山洪淹没正在紧张施工的一隧道工程。经测算,其工程量除现有施工人员连续奋战外,还需要20辆翻斗车同时作业24小时,但是,除了有一辆车可立即投入施工外,其余车辆需从各处紧急抽调,每隔20分钟能有一辆车到达并投入施工。已知指挥部最多可组织到25辆车,问24小时内能否完成防洪堤坝工程?说明理由。

可以想象,如果某学生是计算者,那他感受到形势的危急和责任的重大,数学与生命财产连在一起,学生顿感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他们马上提笔计算,但建立什么模型,题目中没有任何暗示,有较高的要求,此时介绍数学建模的方法,无疑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1)读题:把“问题情境”翻译为数学语言,找出问题的目标与条件的关系:各车的工程量之和不小于欲完成的工程总量20×24()

2)建模:设从第一辆车投入工作算起,各车的工作时间为小时,依题意得,这些数组成一个公差为d=--(小时)的等数列,且24

3)求解;当=24时,应有20×24,即25480,

将=-4=24-4=20,代入得;25×20480,

可见25辆车陆续投入作业可以完成20辆车同时作业24小时的工程量。

由此例可知,要完成数学建模这一过程,学生必须过三关:

(1)事理关:读懂题意,知道讲的是什么事件;

(2)文理关:需要将“问题情境”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的符号语言,用数学式子表达关系;

(3)数理关:在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有对数学知识的检索能力,认定或构建相适应的数学模型,完成由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此后解答过程也需要教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教强的数理能力。

(二)建模教学问题的编拟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导向性:选编的问题富有时代信息,并具有真实性、科学性、趣味性、新颖性、可行性;

(2)隐蔽性:问题的条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3)原始性:引导学生亲自去调查研究,注意材料的原始性;

(4)模拟性:所编的问题应适合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并对社会问题简化处理;

(5)综合性::所编的问题应是生活知识、语言知识、相关知识的综合;也包含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的综合;

(三)课题的研究也要突破高中数学课程框架体系,注意多学科的渗透,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的教育;为将来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所必需的能力打基础;教师自身要不断汲取各方面的营养,提高认识,教师要转变为学生的导师,不断地开展开放型教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教学生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

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顺应了当前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数学建模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场景。

中学数学建模具有广阔的美好的发展前景,我们的建模教学不应拘泥于形式,受缚于教条。我们应密切关注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课本,改变原题,将知识重新分解组合、综合拓广,使之成为立意高、情境新、设问巧、并赋予时代气息的问题,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广阔性、创造性是大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