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浅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护理

宋金弟

宋金弟

(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261300)

摘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71例经CT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

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护理。结果:住院1个月后进行评定,观察组NIHSS明显降低于对照组,FMA评分、ADL评

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Abstract:theeffectofearlyrehabilitationnursingcareof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infarctioneffect.Methods:71casesof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infarction

diagnosedbyCT,wererandomlypidedintotheobservationgroupof36casesandacontrolgroupof35cases,twopatientsweregiventheconventionaldrugs,neurological

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treatmentandnursing,theobservationgrouponthebasisofearlyrehabilitationnursing.Results:1monthsafteradmissionwereevaluated,the

observationgroupNIHSS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FMAscore,ADL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statistically,thedifference

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

关键词: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病死率大幅度下降,致残率明显增加,国内

学者主张在发病后,应尽早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地促进功

能恢复,减轻残疾。对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经CT确诊的急性脑梗

死患者71例,其中女32例,男39例;年龄43~84岁,病程12h~

2周。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

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7d进

行早期康复训练护理:①肢位摆放:平卧时肩胛处于伸位,肘腕伸

直,掌心向上,下肢及膝关节略曲,防足下垂;健侧侧卧位时肩胛

处于伸位,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健侧,健侧下肢稍后伸,屈膝,膝

关节呈>90°弯曲,保持屈髋,屈膝位;患侧卧位时不可过度,患手

可置于90°放于枕边,健手可置于胸前或身上,健肢屈曲,患肢伸

直呈迈步或屈曲状,一般尽量减少患侧卧位;②运动训练:早期以

被动训练为主,帮助患者活动患肢,先健侧后患侧,包括肩、肘、

指、髋、膝、踝关节的屈曲、伸展及抬举活动。各个关节屈伸要充

分,如前臂的外旋、腕及手部关节的外展与对掌,要达到生理活动

范围。以后逐渐变被动为主动,按照患者肢体功能所处的阶段,采

取不同的康复训练,如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移行等;③

坐、站立行走训练:患者病情稳定,可进行坐位训练,先抬高床头

30°,逐渐增加到80°为止,背部垫以被褥,让患者能独立坐稳;

站立训练首先帮助患者扶支持物站立,起立时先俯身向前,然后挺

直躯干,两下肢分开,先健侧,后患侧,轮流支持体重;当患者能

独立站立和保持体位平衡后就可以开始跨步动作,先原地抬步,再

向患侧移动身体重心,护士辅助患肢膝关节支撑重力,后迈健肢,

完成1个步行周期,反复练习直到独立行走;④言语训练:进行物

体命名及记忆力训练,对数字、单词、短句进行复述,让患者听常

用名的前半句,令其讲后半句,并让其练习简单的看图说话;让患

者写出亲人、同事的姓名、住址及事件,帮助恢复记忆和语言表达

能力;⑤日常生活训练:如手功能训练、步态训练、精细协调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练习握笔、刷牙、洗脸、梳头、穿脱衣服、整理床铺

等。如开始洗漱时用健手洗脸、漱口、梳头,以后渐渐锻炼用患手

或用健手协助进行。穿衣先穿瘫痪侧,后穿健侧,脱衣则先脱健侧,

后脱患侧等患者如能扶杖而行,可先在室内活动,并可做一些简单

的家务。在训练中必须有人照顾,当患者有日常独立生活能力时,

才能逐渐脱离助手。

1.3疗效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卒中量表NIHSS,运动功能评分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日

常生活能力(ADL)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

2结果

住院1个月后进行评定,观察组NIHSS明显降低于对照组,FMA

评分、ADL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脑梗死在发病2周内为脑梗死急性期,急性脑梗死的康复治疗

有助于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研究表明

急性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应早期进行,早期康复无论是在7d内还是在

2周以内实施,均比未康复者在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水平提高,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方面理想。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

体征不再进展后48h~7d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护理,1个月后评定患

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可见,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在康复护理时一定要重

视心理护理,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积极主动了解患者需求,用热情、

温和、和蔼的言语,拉近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积极参与,取得理想

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秀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工企医

刊,2007,20(6):4.

[2]张通.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与康复[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社,2006: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