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临床意义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临床意义研究

傅海军

傅海军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内蒙古突泉1375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段来我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免疫球蛋白检验,检验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IgG、IgA、IgM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IgG、IgA、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人员的IgG、IgA、IgM水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检验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检验;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6-0086-02

本研究就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供研究和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段来我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

研究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23~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71±4.83)岁,平均体重为(64.52±7.31)kg。

对照组人员中,共有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在24~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18±7.46)岁,平均体重为(63.21±7.27)kg。

经确认,本次研究的研究组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及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且排除心肺功能严重受损、其他严重病变及检查禁忌患者,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

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人员的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数据可进行比较和分析。

1.2方法

1.2.1样本采集法

医护人员应在标本采集前,提醒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人员保持12h的空腹状态,于清晨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mL,操作过程中需保持无菌状态,严格规范实验室操作流程。研究组患者采集时间应在疾病进展期,对照组人员不限制采集时间,标本采集30min后送往检验室检验。

1.2.2检验方法

标本采集结束后,使用MODULARDPP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选择罗氏有限公司提供的免疫球蛋白、总胆红素试剂盒进行临床检验,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

1.3观察指标

对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人员的IgG、IgA、IgM水平进行观察。

1.4数据处理

对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人员的IgG、IgA、IgM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束后,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使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对比和分析,P<0.05的前提下,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IgG、IgA、IgM水平与对照组相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详情如表1所示。

表1研究组与对照组各项临床指标检验比较表

注:与对照组相较,﹡P<0.05。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难度较大,主要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损伤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因此,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和诊断十分的重要[1]。

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具有抗体活性的抗体类似物,当患者的机体出现感染情况时,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就会显著增加,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近几年来,该检测方法凭借较高的检出率与灵敏度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对临床治疗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受到了众临床专家的一致好评[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病变后,其免疫球蛋白水平会不断的上升,其变化机制主要是:(1)患者的肝细胞遭到破坏后,其坏死产物具有强烈的非特异性佐剂作用,导致球蛋白水平增加;(2)患者受到体内病毒和自身抗原的刺激,机体内的多克隆淋巴细胞被激活,进而产生了多种抗体[3];(3)肝脏细胞受损后,不能及时清除自身或者异物的抗原,且肝细胞损伤程度越高,免疫球蛋白水平越高[4]。

IgG、IgA、IgM水平主要以IgG升高为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疾病早期其IgM升高并不明显,但是随着肝炎病情的加重,肝细胞的大量衰竭和受损,对抗原的处理能力下降,抗体的数量也明显的增多,IgG、IgA、IgM水平也会随之升高,IgG水平的升高幅度最为明显[5]。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IgG、IgA、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人员,研究组患者的IgG、IgA、IgM水平分别为(14.17±2.88)g/L、(2.22±0.52)g/L、(2.12±0.37)g/L;对照组人员的IgG、IgA、IgM水平分别为(11.42±2.08)g/L、(1.76±0.32)g/L、(1.48±0.24)g/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检验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律,范明亮,许沉龙等.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0):5110-5111,5120.

[2]谢婵,谢俊强,张宇锋等.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影响[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2):100-104.

[3]姚伟,辛杰晶,任劲松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Tim-3表达及意义[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2,05(1):33-36.

[4]谢冬英,刘琼,谢俊强等.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表达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的水平及其与肝脏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3,31(5):285-289.

[5]陈川英,涂相林,程全红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妊娠早期替比夫定抗病毒的疗效及母婴阻断的临床观察[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23(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