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探析

韦武

韦武(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543200)

【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6月到2011年6月来我院进行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的患者90例,其中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的48例,接受后凸成形治疗的42例。在术后,比较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案患者对疼痛镇痛药的使用、活动能力及影像学结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在随访中(随访时间为9个月)椎体成形术组的视觉类比评分术前的7.4到术后的2.5,镇痛药使用评分由术前的2.2到术后0.6,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的2.9到术后1.7。后凸成形术组的视觉类评分由术前8.1到术后2.5,镇痛药使用评分由术前2.3到术后0.7,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2.5到术后1.3。因此,椎体成形术组和后凸成形术组都能对患者椎前中柱高度进行恢复,后凸成形术组效果更加明显且无一例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减少对镇痛药的依赖,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椎体成形术相比,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的治疗更能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更好地恢复患者的伤椎高度。

【关键词】脊柱骨折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267-01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速度的加快,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发病率明显提高,严重影响我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传统的治疗方法很难解决骨折所引发的疼痛,加大患者对镇痛药的依赖,本文通过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进行分析,比较术后两种治疗方法患者在视觉类比、活动能力、镇痛药的使用等方面的差异,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4年6月到2011年6月来我院进行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的患者90例,其中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的48例,接受后凸成形治疗的42例。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7.8岁。大多数患者有外伤史。主要症状为腰背部疼痛且活动时情况加重,相应棘突有压痛、叩击痛。患者在术前服用非类固醇消炎药及麻醉类镇痛药均无明显疗效。症状持续时间5d至1年,平均为28d,压缩程度为35%-65%,患者椎体后壁经CT证实完整。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体检及影像学检查确定患者术前并无脊髓及神经根受损等症状和体征、无手术禁忌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1.2.1椎体成形术组全麻或局麻后,对患者取俯卧位,让患者腹部悬空。于“C”型X线机透视下,根据患者的弓根位置确定双侧皮肤的进针点,并做以标记。术区常规消毒铺巾。在椎弓根处将导针由一侧椎弓根穿刺进入伤椎,让导针针头靠近于椎体前1/3处,在导针的引导下把空心管钻入伤椎,在“C”型臂X线机的观察下,确保手术的位置和深度,使用同一方法在另一侧进行穿刺。把造影剂注入一侧的空心导管,在确认无椎体缺损性外漏和其他异常静脉交通的情况后,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粉末和液体单体进行调和(调和比例2:1)。同时将其吸进多个1ml的注射器内,排出每个注射器的空气,用低压力缓慢的推入患者的伤椎内。同时从两侧进行推注,每个椎体大约3-10ml,平均4ml。若发现泄漏则立即停止对其进行注射。在填充完后,轻轻转动导管,观察5min后缓慢转动拔除导管,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结束手术。术后患者卧床24h,使用常规抗生素3d.

1.2.2后凸成形术组在“C”型臂X线机的引导下由皮穿刺通过一侧椎弓根进入伤椎。在导针的引导下把空心钻钻入患者伤椎,建立直径4.5mm的中空通道,通过“C”型臂X线机进行观察,保证手术位置和深度正确,同样方法从另一次穿刺。把特制的高压球囊通过一侧的通道送进患者伤椎的松质骨内。用高压注射器向球囊内缓慢注入造影剂,随着球囊扩张把松质骨向四周挤压,让患者伤椎膨胀以恢复原高度。在经“C”型臂X线机确认恢复高度后测量压力和容量,并抽出造影剂,当球囊回缩后抽出,两侧使用同样的操作方法。当伤椎内的四周都为骨臂的空腔后,可选择含钡低粘度骨水泥,均和调和后通过两侧的通道同时注入。注入量3-4ml,总共注入6-8ml。当确认空腔内被骨水泥充满后,抽离工作通道。

2结果

2.1治疗效果在术前、术后1d内对患者进行随时访问,评定患者的疼痛强度(视觉类比评分)、镇痛药使用、活动能力和椎体高度的变化。椎体成形术组与后凸成形术组都为安全耐受型手术,手术平均时间为(33-55)每节段。两组患者术后2d后均能进行地下活动,术后对患者的X线片进行复查,患者的椎体高度基本得到恢复。两组患者的视觉类评分、镇痛药使用评分、活动能力评分等比较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后凸成形术组的患者在手术后椎体高度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椎体成形术(P<0.05),详见下表1。

2.2并发症的情况两组患者在手术中均没有发生术中、术后神经及脊髓损伤等状况。并且后凸成形术组中的患者渗漏情况要明显少于椎体成形术(P<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临床症状、无感染、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状况。

3讨论

综上,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在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上,有着较为广阔的前景。椎体成形术通过经皮穿刺向患者的伤椎内注入低黏性的骨水泥,固定好伤椎的位置,止痛效果比较理想,但是对患者脊柱的畸形起起不到根本性的根除作用,骨水泥发生渗漏的概率也较高。与椎体成形术相比,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的治疗更能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更好地恢复患者的伤椎高度。参考文献

[1]邓钢.郭金.何仕诚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的治疗现状与进展[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04).

[2]田云虎.刘亚.管春和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