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治疗与预防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佝偻病治疗与预防的体会

李中芳

李中芳(江苏省溧阳市新昌卫生院江苏溧阳213372)

【中图分类号】R59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7-0125-02

【摘要】目的探讨佝偻病的病因与预防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佝偻病的病因。结果佝偻病的病因是预防佝偻病的关键。结论佝偻病能够预防

【关键词】佝偻病病因预防

佝偻病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营养不良症,主要是因为身体中缺乏维生素D,致使钙与磷的吸收不正常,如果钙磷代谢失常形成恶性循环,就会引起神经、骨骼肌肉及造血系统病变。其中以骨骼变化最为显著。儿童佝偻病的主要病因不外以下几个方面。

1钙磷代谢异常,正常胎儿全身所需要的钙与磷是由胎盘通过脐带传输的,每天从母体中得到的钙大约在100-150ug/公斤左右。当母体患严重骨软化症、先天性佝偻病,或因患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膳食中缺乏钙磷肠道吸收障碍等所致血钙血磷降低时均可导致胎儿钙磷代谢障碍性佝偻病即胎生性佝偻病或者叫先天性佝偻病。

2日光照时间不足,北方冬季时间长,日光照射不足使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婴幼儿存在着维生素D不足的问题。所以北方地区是婴幼儿佝偻病和先天性佝偻病好发地区。在我们南方地区光照因素影响较轻。

3摄入不足,在北方,冬季时间长,新鲜蔬菜和水果少,使孕妇所摄取的维生素来源少。母体患有长期慢性疾病或妊娠时反应导致少食或偏食也可发生。胆固醇不能转变为维生素D,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不足,儿童没按时添加辅食,尤其是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蛋黄、猪肝泥等。

4疾病因素,多数胃肠道或肝胆疾病,肾脏病更为明显

5药物影响,如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及糖皮质激素。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12年9月,我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筛查出佝偻病患儿220例,多见于3月~2岁的小儿,其中男孩125例、女孩95例。以营养不良、肥胖儿多见。

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每年0~3岁儿童,按时进行体格检查,在体检过程中我院详细登记儿童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出生情况。测量体重,身高、根据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三项指标,采用百分位法以p20、p80为价值点可分为三个等级,即﹤p20为“低”,在p20~p80之间为“中”﹥p80为“高”对小儿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儿童维生素AD与钙剂的服用情况,对儿童颅骨、肋骨形状观察。辅以实验室手指未梢血查碱性磷酸酶,(利用BALP金标法来测定碱性磷酸酶)当BALP≧250u/l可以确诊佝偻病。

佝偻病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活动、防止骨骼畸形。但治疗效果与佝偻病临床分期又有密切联系。在佝偻病初期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易激惹、烦燥、多汗、枕秃等。此期常无骨骼改变,治疗应以维生素D为主。在激期时应在维生素D治疗时,加以钙制剂的药物,并视临床与X线骨片改善情况,在2~4周改为维生素D预防量。对脊柱后突或侧弯,全身肌肉松弛、乏力、肌张力降低等。可以先通过增加户外活动,训练患儿俯卧、抬头、展肢与爬行。下肢畸形如“O”形、“X”形,患儿避免久站,同时对腿部肌肉按摩,可改善形状。对已有严重骨骼畸形的后遗症期患儿可考虑外科手术矫治。

预防补充维生素D有效预防先天性佝偻病的发病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及居住条件显著感变,生活方式明显变化。户外活动明显减少,各种防晒护肤用品显著增加,使接触紫外线的时间明显减少,而紫外线的波长短易被阻隔。不能有效作用于人体皮肤,现在大多数人已认识到日照不足这一因素,及口服补充维生素D重要性。

讨论虽然儿童佝偻病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呈现出连年下降的趋势。但发病率仍然比较高,而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佝偻病占佝偻病总数的95%。因此预防佝偻病应引起全社会重视。只有妇幼保健医生和儿童保健医生充分掌握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策略。具体措施,孕期就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原因在于大多数女性怀孕后认为,现在生活水平高,饮食丰富,根本不会缺乏维生素D,因此不补充维生素D、钙和磷丰富的食物。而怀孕后大部分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妊娠反应,导致食欲欠佳、精神萎顿。因而缺乏必要的户外活动,不能经常晒太阳。结果导致外源性和内源性维生素D缺乏,为先天性佝偻病埋下隐患。另外消除一些家长的误区,认为缺钙就是佝偻病,补钙就是预防佝偻病。这种认识虽然比过去明显减少,但仍存在。还有一些年轻的家长,通过看书、或上网等途径,了解到维生素D会中毒,以至于在喂婴儿维生素D预防剂量时,仍心有余悸,经常中断服维生素D。还有一些家长,干脆买一些保健品,替代维生素D,以至于佝偻病越来越重。所以补充维生素D是预防佝偻病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刘菊珍.先天性佝偻病.新生儿科杂志1989.4(1):24.

[2]王加义.王庆成.小儿佝偻病诊断用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研制成功.中华儿科杂志.1994.32.52842013.

[3]马贤才.先天性佝偻病的诊断与防治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5.3(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