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估算成为小学生的一种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让估算成为小学生的一种能力

李玉芹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实验小学四川雅安6251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3-038-02

"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现实生活中,有大量事实是不可能也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的。如果学生有了较强的估算意识和一定的估算能力,那么他们就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估算来解释和解决问题。

怎样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呢?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我教学中的做法和思考:

一、掌握策略,选择估算方法

估算是一个估计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并不是一个漫无目的,胡乱猜测的过程,而是一个有目标、有选择、有方法运用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估算情境,合理渗透估算,教给各种估算方法,形成估算策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逐渐感悟形成自己的估算策略

1、掌握估算的一般策略

虽然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也并非唯一,但估算也不是无章可循,可以总结一般策略。一是数据的简化。简化的目的是使数据变得较为容易。如198+203简化为200+200;二是对所得出的结果进行调整。由于前面实行的"简化"都会使结果变大或变小,因此要作出调整,使运算结果比较准确。

当然,估算是一种开放的创造活动,往往带有许多不确定性。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使学生在运用中内化为熟练的估算策略方法。

凑整估算。就是在教学中,教学生把数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是在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最基本的估算方法。

性质估算。如:958+252-342=998,根据"减去的数比加上的数大,其结果应比原数小"可判断为998是错误的。

尾数估算。如1048-468-205=368是错误的,因为8-8=0,10-5=5不是8。所以得数是368是错误的。

经验估算。如人数、衣服件数、车的辆数等一定是整数;一项工作,两人合做的时间一定比一人独做的少;成活率、发芽率等最高只能是100%等。

位数估算。根据因数、被除数、除数的位数判断积或商是几位数;根据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判断积的小数位数等。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了解他人的算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促进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让不同的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策略的有所不同。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思想得到交流,思维得以碰撞,能力得以提高。

2、采取有效合理的估算评价方法。

在估算评价中我们要注意三点:一是正确评价估算结果。在课堂中,我们经常听到"比一比谁估得最准"、"某某同学最能干,估得结果最接近准确值"等类似的评价。这样的引导评价只关注了估算结果的精确度。我认为估算结果是多样的,不是越接近就越好,而要关注估算结果是否合理。二是重视估算方法的交流与评价。在估算教学中只要切合估算的目的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就是好方法。因此不同人情况会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有时把两个或几个数同时估大比较合理。三是对"四舍五入法"的思考。不过在第一学段要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严格按"四舍五入法"这个方法,可以让学生根据问题的需要,运用生活经验,灵活选择估算方法。

二、培养估算意识,让估算成为学习的一种习惯。

以往的数学教材中估算内容少、散,而且是选学内容,在新教材中却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进行编排。但是,如果仅仅依赖教材中编排的估算内容,学生就估算做估算,没有估算意识。要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并使之养成估算的习惯。需要我们教师长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和训练的。

1、把估算目标融入计算教学。教学中我一直注重挖掘估算教学素材,把握教学契机,让估算教学纵向贯穿每一个年级,横向蕴涵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和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各个领域。有目的、有意识地随时、随材进行估算训练。如在学习了长度、面积后,让学生估测家校的距离、教室地面的面积等;在统计与概率中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让学生估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让学生从唯一的计算策略--精算中"走"出来,去灵活、合理地选择算法。

笔算、估算都是计算方法,如果在解决问题中能有机结合,会提高解题的速度及正确率。所以,在计算教学中一直把估算和精算有机结合,促进精算的正确率。但其中必然要经历被动估算到自主估算的过程,为此,设计计算练习时,常常考虑到让学生在精算前运用估算对结果进行预测,计算后再要求学生运用估算对结果进行验证。

2、精设计估算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计算策略。计算能力应具有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四个品质。所谓合理就是策略简捷可行,有理有据;灵活就是能自如应用多种方法或选择一种方便的方法进行运算。因而能否把估算内化为算法策略,也是判断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设计练习中,我是这样做的:一是要有选择算法的空间,(如"估算下面各题"、"不计算比较算式的大小"等);二是设计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运用己有知识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估算的兴趣和习惯。计算时检查得数要用到估算;除法中试商要用到估算;解决操场的周长约多少米要用到估算;了解上学路上要花多长时间要用到估算;购物要用到估算……估算天天有用,估算日日存在。

当然,估算与一般计算相比,它具有综合应用知识的特征,而且估算能力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直觉化、跳跃化与内隐化特点,因而估算能力的培养并非轻松之事。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数学知识,有较好的心理基础,准确熟练的口算,要具备把握数的大小关系的敏感性,分析估算误差时必须以理解运算意义为前提,估算与计算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可见估算的内涵是很多的。教学时,我们教师要做到能把握准目标,正确引导学生去了解、经历或体验估算的内容、意义和方法,那么估算才可能内化为学生算法策略的一部分,渐渐实现估算教学的目标。

我们期望"基于估算的计算策略"能成为学生自觉而明智的一种选择,让估算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习惯,并逐步成为一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