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1

浅谈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问题

吴迪

吴迪辽宁省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110003

摘要:本文对体育旅游产品的概念、类型、特征以及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进行分析和阐述,探讨了在市场运营中开发体育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以适应现代旅游时尚要求,不断拓展和丰富旅游市场。

关键词: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原则营销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健身、运动休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而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产物——体育旅游开始浮出水面。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参加各种以体育为载体的旅游活动,与体育有关的度假方式也随之不断升温。体育旅游产品已成为旅游产品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愈来愈受到更多人的欢迎和青睐。

一、体育旅游产品的类型与特征

1.体育旅游产品的类型

(1)赛事型体育旅游产品。体育观赏型产品也称为活化体育旅游产品,是指组织各项体育赛事的观众前往比赛举办地进行观摩并参加各种节庆的旅游产品。如:奥运会、亚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等。

(2)休闲型体育旅游产品。休闲型体育旅游产品是指在体育旅游中能使旅游者既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又能休闲娱乐的体育旅游产品。如:高尔夫体育旅游、登山旅游等。

(3)刺激型体育旅游产品。刺激型体育旅游产品是指通过体育旅游冒险经历,使旅游者体验惊心动魄的场面、感受到激烈、紧张、惊险和眩晕等独特信息。如攀岩、漂流等。

2.体育旅游产品的特征

(1)体育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体育旅游产品虽然包括了一定的实物,但主要是无形的服务或劳务,即体育和旅游的参与者所得到的经历和感受等身心上的满足,这种满足或由此而形成的印象都是无形的。

(2)体育旅游产品具有不可转移性。体育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主要是由于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的空间位置无法移动,体育旅游产品的所有权无法转移到体育旅游消费者手中,消费者得到的是短暂的使用权。

(3)体育旅游产品的不可储存性。首先,体育旅游产品的不可储存性使旅游产品的销售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即体育旅游产品必须及时销售,否则其价值就会白白丧失,并无法补偿。其次,体育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很强的时间性。

(4)体育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体育旅游产品的无形性和不可储存性,决定了它的生产与消费是同时进行的。当消费者到来并对某产品有消费需求时,生产才能进行,才能正式提供服务以供消费,其价值才能完全实现。

二、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原则

1.体育旅游市场需求原则

以旅游市场需求特征为依据,开发出基本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因此,需从充分了解主要体育旅游目标市场的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历史背景、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入手,分析各地特别是主要体育旅游目标市场所在地的旅游需求特征。

2.体育旅游产品特色原则

突出特色原则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要以富有特色的体育旅游资源为依托来开发旅游产品;二是在体育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旅游资源、环境原有特色和面目;三是在体育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要突出地方特色、突出民族特色。

3.体育旅游产品质量原则

体育旅游产品的质量是增强体育旅游产品走向市场化的力度和加快体育旅游产品走向市场化的速度之根本保证。体育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导致旅游者无法在决定购买和消费体育旅游产品之前检验和验证体育旅游产品的质量。因此必须提高体育旅游产品的质量,始终坚持体育旅游产品质量第一的原则。

三、开发体育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

1.构建体育旅游产品的区域定位策略和营销策略组合

在体育旅游产品分析的基础上,按区域进行体育旅游产品的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研究客源市场,找出满足消费需求的体育旅游产品线和产品项目,这是市场分析的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可开发适应性较强的地域性体育旅游产品,易于建设特色体育旅游产品,有利于开发整体市场,从而确定区域定位策略和营销策略组合。

2.制定和选择合适的体育旅游产品策略

体育旅游产品策略是体育旅游产品营销的核心部分,要从市场机会、消费需求出发确立体育旅游产品品牌,让消费者易于辨识,刺激消费者的需求。

3.体育旅游产品的定价策略

体育旅游产品的定价策略既要保持大众旅游产品定价策略,又要具有专项旅游产品定价的特征。其定价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种:低价占领策略、高价定价策略、同价策略。

4.体育旅游产品的促销策略

吸引消费者进行体育旅游,还必须对已确定的体育旅游产品塑造鲜明的形象,提供内容详尽的、符合消费者需要的旅游产品宣传资料,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等大众传媒,以及参加旅游博览会、巡回展销会,做好广告宣传,将旅游产品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尽可能多的潜在游客。

参考文献

[1]张汝深《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J].体育科技,2002。

[2]汪德根陆林刘昌雪《体育旅游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J].旅游学刊,2002,1。

[3]杨丽娟《城市体育旅游产品及其产品策略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