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关键环节杜雪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1

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关键环节杜雪芬

杜雪芬

山东省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学266200

初中数学活动课,可以使学生从繁重的课堂任务中解脱出来,调节学习情趣,轻松有效地学习;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活动,实现学习参与的全面化;使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得到提高,培养思维的灵敏性、创造性。在遵循创设情景教学原则、分组合作交流教学原则、实践教学原则、能力培养原则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的前提下,我认为“数学活动课”教学应抓好三个关键环节。

一、情境教学的创设

情境教学可由两方面来体现:

一是根据特定的情感目标创设情感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可以利用语言、图像、影视、表演等手段,使学生感受这次活动课的轻松、愉悦。在组织学生相互讨论时,尽量让教室气氛轻松和谐,积极组织学生围绕某一任务或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活动,在交流的活动中提高认识、转变态度、培养情感。

二是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系统地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并组织好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活动,在活动时教师应注意考虑如何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问题,如何将学生从旧知引向或从现实生活实例引发学生思考新问题;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通过合作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正确的思维规律,从已知走向未知,以达到“再发现”科学结论目的,实现知识的广泛迁移。

二、小组讨论,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适时、猜测、归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发现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在这一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为了促进学生合作交流,教师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与同学间的互动,有效地促使学生间的共同进步。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合理分组。在分组中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背景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讲,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

2.明确合作目标,树立探究意识。合作学习是教师发起的,教师不是合作诸方中的一方,因此学生对合作目标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具备了探究的意识,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

3.课堂气氛要轻松、和谐。教师要特别重视适时地鼓励学生和激发学生热情,使学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合作的气氛中学习。

三、审视结果,实现再创

在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中,能否诱发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实现再创,关键是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因此,教师要提供已有结论和新知识相联系的材料,使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从而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教师在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研究对象一定数量的个例和特例,使学生能对例子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出一定的规律和性质。学生在这样一个再创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猜想,获得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思考的深入性和严密性,使学生了解任何知识的发现过程都是不容易的,都是要经历不断地挫折和尝试。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猜想和引导,大胆鼓励学生再探,即使错了,也不急于否定,提供方法由学生自己验证;当学生失去探究的方向时,教师应当作适当的提醒和暗示,帮助学生继续完成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