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素质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大学校长素质之我见

江俊

德宏职业学院云南德宏678400

【摘要】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舵手,是引领学校朝着正常方向前行的航标。因此大学校长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的发展,校长决策直接关乎到学校的未来,可以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名睿智的校长,往往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这些素质既是做好校长工作的必备条件,也是引领一所大学健康发展的财富,更是培养高素质大学毕业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大学校长;素质;看法

为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中国大学的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学校数目不断增加,学生入学率显著提高,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大变革。几年来,逐渐增加的大学毕业生满足了社会大多行业的需求,甚至有的专业的毕业生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随着学生数量增多,满足社会需求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不仅是数量上的变化,更多的是质量的高标准、严要求。要求大学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伴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日益竞争激烈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变化,学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培养什么质量的学生成为学校和社会广为关注的焦点,而大学校长的素质对培养大学毕业生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大学校长应具备的素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大学校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国家教育部早提出,应转变教育理念,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格局,实施素质教育,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提高质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要达到这一基本要求,就要转变高校的办学理念,改变管理模式,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满足社会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而要完成这些目标,则要求高校校长必须具有更高的基本素质,因为校长的基本素质是一位校长能否成为一名好校长的基本前提。当今世界,美国拥有占全球70%的世界一流大学群体,与其拥有众多素质优秀的伟大校长不无关系[1]。在中国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校长不仅应具有政治家的远见、思想家的睿智、教育家的素养;还应具有较高的理论素质、政治素质、知识素质、作风素质和个性素质,这样才能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这一重大的历史使命,引领学校健康发展。

1、大学校长较强的理论素质,对指导实践工作起到决定性作用。大学校长必须加强学习,学习国家高校办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深刻理解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精髓,不断追求新知识、新理论,夯实理论功底,具有较强的理论素质。用哲学思维和睿智的眼光及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创新性开展工作。

2、大学校长具有坚强的政治素质和政治敏锐力,就能把稳学校前行的政治方向。作为校长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始终不渝地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作为校长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对教职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培养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使老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对学生进行信念教育、理想教育、爱国教育、生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师生清清楚楚做人、明明白白做事,明辨是非,认准努力的方向,摈弃错误观念和陋习,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战斗力。如果校长航标和灯塔的指示偏离,师生就会迷失方向,找不准前行的目的地,甚至偏离航线,走歪路、走错路。

3、大学校长博大精深的知识素质,对教师有很好的榜样作用。博大精深的知识素质是校长素质的关键。作为高校校长必须具备渊博的学识,超人的智慧,敏锐的思维,既是教育的专家,又是管理的能手,必须具备更为合理的综合型、复合型、通才型的知识结构。知识是高校校长从事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做好学校发展的保障。因此,作为高校校长必须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行政业务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带出一支富有较高知识素养的教师队伍,才能不断地给学校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对教师才能起到榜样作用,在教师中才会有威望。

4、大学校长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带领教职工前进的基础。高校教育的目的,不仅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专业特长,满足社会需要。要达到培养目标,这就需要教育的主导者作出全方位的努力,不仅需要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更需要校长身先士卒、以身垂范,既做素质教育的倡导者,又做素质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如果校长工作不踏实,不能吃苦耐劳,不具备高度的奉献精神,工作不讲求科学性,办事不讲原则和规矩,不按教育规律办事,不尊重教师,不廉洁勤政,能让教职工佩服吗?这样的校长,不仅会带坏一伙人,更是误人子弟的杀手。这样的校长,管理的学校必定会被社会淘汰。

5、大学校长积极健康的个性素质,是感教职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就必须具有积极健康的个性素质,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热爱生活、憧景自然、关爱学生。一个具有健康个性素质的校长必然会对学校的校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及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校长积极健康的个性素质不仅是校长素质的风范,而且是感染教职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二、大学校长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学校的发展

依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魅力是指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所谓校长的人格魅力,就是指校长的性格、气质、思想、品质、学识、才能、情感等个人因素,是在长期的领导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吸引力、号召力等的总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校长。”振兴教育,希望在教师,关键在校长。可见一个大学校长如果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不仅能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引领教职员工向着共同的目标奋进;还能产生巨大的鼓舞力量,激励教职员工努力拼搏。因此,大学校长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学校的发展,使广大教职员工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

三、大学校长高强的管理能力是保障学校健康发展的正能量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因此,校长的管理能力,是一位校长能否成为一名好校长的关键所在。面对中国飞速发展的现状,大学校长是否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是学校办学的灵魂,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行为与实践,决定着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形成合理的办学理念,是学校校长的立足点,是立校之本,管理之魂,是实践教育创新的基础。大学校长强大的管理能力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努力积累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管理经验,善于谋划学校发展。从美国经验来看,一位著名学者,若要成为领导和管理一流大学的校长,他或她必须从基层做起,逐步升迁,努力积累丰富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学术行政管理的经验[2]。可见,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管理经验对管理好一个学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校长还要善于谋划学校的发展,明确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因为办学目标是学校发展的指路灯,是全校师生应该共同为之奋斗的方向。如果大学不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关门办学,闭门造车,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不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就会使学校迷失发展方向,终究被社会淘汰。

2、要善于宏观管理,抓大放小。大学校长学校应该仔细分析学校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抓主要矛盾的解决,发扬优势,克服不足,进行宏观管理,善于抓大放小,不能抓住芝麻大的问题不放,要有伟人的胸怀。

3、要做事讲原则,对人讲感情。大学校长说话必须一言九鼎,不能朝令夕改;做事必须讲原则,依法依规办事,不能因人而异;对同事、对下属要用真情,不能虚情假意。在生活中,对人要讲感情,有人情味,不能给人居高临下的感觉,避免冷冰冰的上下级关系,使同事、下属感觉到领导的关爱和温暖。

4、要善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学校的发展,应该整体的进步,而不是一个部门、一个科室的发展。学校关系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既有内部关系也有外部关系,但其主要关系还是内部关系。从内部关系来讲,这些关系既有校长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又有校长与各学院、处室的关系,这些关系纷繁复杂,处理得当会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处理不当则会变积极因素为消极因素。因此,校长在处理这些关系的时候,既要民主,也要集中,充分听取意见,广纳民意,处理好、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

参考文献:

[1][2]耿有权,刘琼。美国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群体的素质特征及启示———以上海交大2011年美国大学排名前20名为依据。东南大学校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