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系统功能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系统功能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高述玲1周立波2刘双双2

1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康复医学科264400;2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264400

摘要:目的:观察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接收的行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3例,A组术后采取传统康复方法,B组术后采取系统功能康复治疗,观察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B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内固定术治疗后,术后通过系统功能康复治疗的开展,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系统功能康复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为骨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骨折后,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临床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时,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比较好,但部分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研究表明,于术后给予患者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可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提升治疗效果,本院在采用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时,于术后应用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接收的行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6例,男57例,女49例;年龄21~62岁,平均(42.1±3.3)岁;Schatzker分型:Ⅰ型31例,Ⅱ型17例,Ⅲ型27例,Ⅳ性19例,Ⅴ型8例,Ⅵ型4例;受伤原因:车祸伤38例,高处坠落伤35例,超负荷运动25例,其他损伤18例。纳入标准:(1)均为新鲜、单纯、闭合性骨折;(2)排除伴其他部位骨折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3例,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A组患者术后采用传统康复方法,由患者自主进行康复锻炼,术后1周,训练患肢肌群肌力,包含股四头肌等;术后4周,训练患肢膝关节被动屈伸功能及主动屈伸功能;术后3个月,负重训练膝关节。

B组患者术后应用系统功能康复治疗法,方法如下:(1)肌力训练:术后,训练患肢肌群的长收缩能力,下肢肌肉用力收缩后,保持10s再放松,重复20次,每天4组;术后1周,训练支腿抬高功能,重复10次,每天4组;术后6~8周,强化训练患肢肌力,需要注意,训练不可对骨折愈合及内固定稳定性产生影响,患者在床前取坐位,脚背上系好沙袋,屈伸膝关节,嘱咐患者缓慢、持续的进行,达到极限后,停止数秒,重复10次,每天3组,沙袋的重量视患者情况逐渐增加[1]。(2)关节活动训练:术后3d,借助CPM机进行康复训练,每次30min,每天3次,膝关节活动范围逐渐的扩大,直至扩大到120°,活动期间,膝关节疼痛采用药物缓解;术后4周,膝关节主动屈伸,每次30min,每天1次;术后3个月,延伸锻炼膝关节。(3)平衡和步态训练:术后1周,在双拐的辅助下患者下地行走,术后10周,在步行器的辅助下行走,依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的过渡到负重行走,且负重重量不断增加,术后3个月,患者独立行走,每次30min,需在患者行走及站立时给予患者保护,避免患者摔倒[2]。(4)物理、传统康复治疗:①物理治疗:术后2周,在患者股四头肌、膝关节等各部位利用热砂热敷,敷10min,于运动前进行;运动完成后,冷敷30min;于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肌腹处贴好电极片,给予患者电疗,电流设置为0.1mA,治疗20min,每天2次。②传统康复治疗:给予患者针灸及推拿治疗。

1.3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1年,分别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观察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利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评价。观察随访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情况,HSS评分≥85判定为优,70~84判定为良。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利用t和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HSS评分比较

A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HS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采用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术后较易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急需解决此问题。在发达国家的骨科治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术后功能康复治疗,通过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的开展,可将患者肢体功能有效的提高,促进患者康复。研究表明,损害伸膝装置、肌肉肌腱粘连在骨面上、破坏关节面、关节制动时间长导致其丧失肌力等均为导致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3]。康复治疗作为预防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有效手段,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重视,但传统的自行康复训练方法效果并不理想,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有限,系统功能康复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及训练方法,其中包含肌力训练、膝关节活动训练、平衡和步态训练、物理治疗及传统康复治疗四项,通过训练的开展,可促进关节软骨的再生,提升肌腱愈合的速度,显著的改善膝关节功能[4]。

综上所述,于内固定术后应用系统功能康复锻炼,可减少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并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丽明,傅瑞芸.中医综合疗法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3,25(12):56+58.

[2]朱宝发,丰小勇,谈斐等.中西医结合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中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2):60-61.

[3]杨治涛,葛广勇.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5):1658-1659.

[4]胡艳,严小蓉,李伦兰.关节镜监视下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09):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