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全科医师社区急救能力重要性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2

培养全科医师社区急救能力重要性的思考

刘燕江丽华

刘燕江丽华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急诊科442008)

【摘要】社区急救是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与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交汇点,是二者的完美结合。如何培养全科医师的社区急救技能是社区医疗的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培养;全科医师;社区急救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400-01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健康保障的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各地逐步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二者的完善与发展是对传统社会医疗卫生系统的必要补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故提高全科医师的社区急救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全科医师是接受过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训练、经过考试合格的新型专科医生,他们必须树立整体医学观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掌握系统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能熟练运用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并在实践中整合内、外、妇、儿等各临床专科的知识和技术以及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于解决社区常见健康问题,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以预防为导向的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整体性、个体化、人性化、防治保康一体化的医疗保健服务。

1现状

目前阶段,在我国各地建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培养了大批服务一线的全科医师,而医疗服务过程的不同阶段,全科医师有不同的职责,基本概括为:(1)医疗服务职责包括社会各种人群提供基础的医疗保健(2)对临终病人,慢性病人及老人等重点人群的医疗保健(3)社区家庭出诊(4)社区卫生工作的职责及其他来自政府的职责。虽然如此,但目前社区医疗提供的服务项目相对单一,对社区内日益增多急危病的救治手段相对欠缺,在面对社区内的危重疾病时,大多数社区医疗组织显得束手无策,只有呼叫120进行院前急救,所以人们在对急危重症病人初期救治需求更加迫切的同时,也对社区医疗结构和功能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但现阶段医疗基础薄弱,医疗资源配置失衡,急救体制,设施行为标准不尽规范,以全科医师为主的社区医护人员,缺乏专门的社区急救医疗教育,整体上理论基础相对较差,对危重疾病的认知水平有限,特别是对专业的急诊急救医学知识掌握更少,亟待培训[3]。大型综合医院急救中心多由于城市居民区分散,急救半径长,道路拥挤等因素,使急救反应时间长。现有的急救网络与社区缺乏联系,对社区情况了解不够,院前急救医师与社区全科医师缺乏沟通,导致院前急救医师常独自在现场面对各种复杂情况,难以有效组织社区医疗资源进行综合救援。

2重要性

2.1社区急救是社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区的逐步建立与发展,据统计83.27%的急救突发事件发生在社区,所以社区医疗服务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提供的服务已不再局限,将承担更多的院内医疗服务和社区急救工作。其中危重症病人的先期救治是否到位成了衡量一个社区医疗水平的标准,社区急救进一步延伸和完善了社区医疗服务[4]。

2.2社区急救是急救成功与否的根本保证:社区内急危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文献报道,急危重症病人死于原发病的<10%,多由于抢救时机延误,并发症加重而死亡,而在发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的“黄金时间”,如果能够得到社区急救的及时救治,则可大大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目前社区急救在利用救治的“黄金时间”方面具有得天独厚优势,能及时准确的将急救医疗送到病人身边,最大程度的减少病人治疗的空白时间(即发病后到获得救治的时间),为专业的院前急救医护抢救赢得了时间,为病人的后续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我们所倡导的社区急救是急救医学的前沿,是急救成功与否的根本保证。

2.3社区急救是全科医师必须掌握的技能:社区急救逐步转变了以往坐等急救的传统观念,在送医疗救护到病人身边的创新思路中前进了一大步,但社区急救技术并不能完全独立于各医学专业技术之外,在全面掌握各专业技术的基础上,为各种危重病症的平稳过渡,专业治疗的延续和深入创造有利时机,对于社区的全科医师来讲,亦只有全面系统学习掌握各相关专业知识,才能在社区环境中为更多的病人提供及时准确的救治服务。

3设想

3.1由当地卫生部门统一指导,在现有的120急救网络模式上与社区联网,建立一套统一可行的社区急救医疗运作机制,加强各医院急诊急救医师与社区全科医师的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交流工作心得,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法规并逐步完善。故有专家推荐:在加强城市急救的同时,各地应因地制宜,将急救医学与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以便更好的为广大群众服务[5]。

3.2加大社区全科医师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我们提倡以地方的高等医学院校为主导,依托其附属临床医院急诊科或急救中心,加强对广大社区医护的理论知识的更新和充实,培养一大批能立足于社区的全科医师,为基层人民群众生命保驾护航。

3.3结合当地情况,使各个大型综合医院所辐射的社区能与其结成帮扶对象,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定期培训所辖社区全科医师,做好传帮带,提高他们的现场急救技能,使之能熟练掌握急救设备的使用,培养成为院外急救的得力助手。

3.4创建由120统一指挥调配的社区急救网点,本着就地抢救就近转诊的原则,加强各社区的现场救治能力。合理配置现有急救医疗资源,依靠社会支持,全民参与,增大社区等基层急救设施和装备的投入,将急救理念延伸到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

综上所述,全科医师社区急救能力的提高在院外急救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在中国急救医学走向国际化的今天,它的普及和发展是我们广大急诊和社区同仁所共同面对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杨萍芬,陈志.论城市院外急救网络社区化.中国急救医学,2001,10:619-620

[2]余玲,熊光华,万体华,等.院前急救4740例病种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12):1824

[3]刘林成,鄢春梅,任义.浅论院前急救与全科医生在社区急救的协作.中国全科医学,1999,2(6):501-502

[4]吕传柱,周才旺,张玉霞,等.院前急救在急救医学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急救医学,2002,6:370-371

[5]王一镗.面向未来,迎接挑战,促进我国急救医学全面发展.中国急救医学,2000,11:629-630

作者简介:刘燕,女,本科,主管护师,从事急诊护理工作。江丽华,女,本科,副主任护师,科护士长,主要从事急危重症护理、护理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