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课的“五合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3

音乐欣赏课的“五合一”

杨利

摘要:音乐欣赏课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听讲、简单听赏,并没能真正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重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听说结合、情境结合、内外结合,充分挖掘学生在课堂主体作用,拓宽学生艺术视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音乐欣赏结合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06-0045-02

音乐由于特殊的传播形式和音乐作品本身所包含的丰富的社会伦理内容,更由于音乐作品的特殊表现形式,使音乐教育在对大学生的现代社会伦理及道德品质教育中凸现其功效。音乐欣赏带给欣赏者的感染和震撼是其他艺术形式取代不了的。音乐家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学生被美妙的音乐形象所感染,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浓浓的气氛中受到情感的陶冶。

传统的音乐欣赏课一般是教师简介作品背景及作者生平,然后让学生初听作品,感受形象,分段欣赏作品,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及表现作用,熟记音乐主题。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听讲、简单听赏,并没能真正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因此他们也不可能能真正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不能有效地走进音乐,深人体验音乐。想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音乐欣赏全过程,必须有效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加强教学环节中的“情”“境”交融,开发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资源。引导他们在听、学、唱、说、舞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避免音乐欣赏课流于形式。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音乐欣赏课的“五合一”教学法。

一、动静结合促进学生审美兴趣的持续发展

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我们常发现,当学生听到热烈、欢快、富有激情的音乐时,他们的情绪就很兴奋,身体也会随着音乐富于动感地摇摆;当学生听到低沉、舒缓、抒情性强的音乐时,他们的神态就很安详,身体的动作也变得轻柔起来。这就是学生对音乐的最初感悟,是他们用自己的身体语言传达的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这些只是学生的短暂兴趣,短暂兴趣不可能使学生获得娴熟的技巧和系统深入的知识,也不可能很好地提高音乐欣赏和审美的能力。教师此时需要因势利导稳定学生兴趣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融入音乐作品中,而“动”“静”结合则是很好的方式。比如在赏析藏族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时,告诉学生藏族民间舞蹈中,松胯、弓腰、曲背等是常见的基本形象,它和高原地区繁重的劳动生活,虔诚的宗教心理、宗教礼仪及习俗有密切关系,他们跳舞时,这些动作会自然地体现在舞蹈中,使动态形象带有明显的宗教心理因素。然而,这些动作主要来自劳动者为减轻体力负担的自我协调,从舞蹈角度来看,具有另外的一种劳动形成的身体各部分协调的美,带有艺术性的创造。再听音乐时,让学生配合着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学生们便能很快掌握了藏族民歌的风格特色。

二、视听结合完善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

视听结合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欣赏方式,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CD、VCD、DVD等介质大量涌现,为我们音乐欣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和高质量的音乐艺术精品。选择媒介注意以听为主,视听并重。教师在讲授音乐欣赏课时,在向学生展示画面之前,首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听作品,当他们有了一定的感受之后再结合这些画面进行教学,将会更加丰富、完善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其次要根据音乐语言的特点以及学生的音乐心理特征,展示多种可能出现的艺术形象或与作品的情感表达有联系的艺术形象,并且让学生结合自己欣赏时的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来进行交流和补充。教学过程坚持围绕作品,精讲多听,使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气氛中,接触音乐、感悟音乐。这样他们便逐步从听不进到听得进,再到沉浸其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逐步形成,也为教师提供了进一步组织开展教学的相宜环境。例如在音乐欣赏课《洪湖水,浪打浪》的教学活动中,我先用多媒体播放了电影《洪湖赤卫队》片段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我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了解《洪湖水,浪打浪》就是在赤卫队员荡舟洪湖时,韩英看到湖面上荷叶田田,荷花朵朵,莲蓬累累,她深深地为家乡的美丽所打动,情不自禁的唱起了这首《洪湖水,浪打浪》,当同学们听到“人人都说天堂好,怎比我洪湖鱼米香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韩英内心最为真挚和炽烈的情感,对家乡、对人民,这是一份厚重的情感,因为她时刻准备着为了捍卫这美丽付出生命的代价。欣赏作品的时候也会发自内心的敬仰和赞叹,我们也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向先烈致敬、向红色经典致敬。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洪湖赤卫队》中的音乐形象,给了学生更多的艺术想像和生活联想。

三、听说结合调动学生能动性,培养学生创造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的一切实践活动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的参与是欣赏教学的核心。音乐欣赏课的主要任务不是对学生“晓之以理”,而是“动之以情”,聆听音乐,在精神上进人音乐。学生在聆听音乐时,根据音乐主题展开联想、想象和思维。感知与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紧密相联的,只有焕发思维才能提高学生的感悟水平,才能达到启迪理智、愉悦情感的审美效果,也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了前面环节的铺垫,学生对音乐作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教师可以运用语言介入的方法,采用启发性的设问引导学生讨论。要求学生用恰当的术语描述欣赏范例中具体的音乐事件。分析各种欣赏作品中音乐基本要素的运用。如有关节拍、节奏、调性、音程及和声进行的基本原理的知识。根据听到的音乐,说出自己的感受。例如在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中《黄河船夫曲》的欣赏教学时,我在欣赏之前让学生分组讨论对黄河和对黄河船夫号子的感受。这时,有的组说黄河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有的组总结黄河船夫身上有一种不屈不挠、拔山盖世的气概。有的组总结船夫号子节奏急促,短领短和,呼应紧凑,多呼喊性音调。听说结合不仅使学生对作品产生了亲切感,表现出欣赏欲望之后,能主动的去欣赏和了解音乐作品,更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兴趣。

四、情境结合激发学生想象力,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

情境结合是通过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似或相应的情景进行教学的方法。情是情绪、情感;境是环境、场景,二者合一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的内在感觉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特有的情感场。良好情境的创设,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引发欣赏者面对音乐形象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音乐作品,为学生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更多的审美愉悦,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陶冶。

(一)音乐欣赏教学的环境创设,营造良好欣赏氛围

音乐欣赏教室的环境创设要营造出艺术气氛和观赏氛围,这样可有效增强音乐欣赏的情境。室内音响、多媒体等教具摆设合理、整洁,采用固定的桌椅,减少来回搬动产生的噪音,以防破坏本来良好的视听效果。灯光也可配合音乐的要求变化,比如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时候可配以亮光;而在欣赏小夜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时候则配以暗光。教室的墙壁上悬挂著名音乐家的头像、乐器的照片等,可使学生更直观的领略到音乐家的风采和加深对乐器的了解。

(二)情境交融,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丰富审美感受

创设情境指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作品因势利导,使学生在“直观体验”中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来欣赏音乐作品,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情感内容。教师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深化情感过程中进入审美想象的意境,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从而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如笔者给学生欣赏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时,在给学生概述故事情节以后,告诉学生这是一段发生在天鹅湖边的浪漫爱情故事,然后留下问题:根据故事情节和音乐中的著名乐段,描述他们脑海中的场景,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了讨论中,他们描述的情景:

场景一:公主和女伴们在天鹅湖畔游玩,被恶魔施展魔法,把她们变成了天鹅,只有夜晚她们才能回复人形。

场景二:王子游猎天鹅湖,邂逅了美丽的公主,两个人一见钟情。

场景三:盛大的皇家舞会,激情四射的西班牙舞,王子决定宣布奥杰塔为他的新娘。

场景四:四只美丽的小天鹅在湖边嬉戏、玩耍。

场景五:王子和公主之间的忠贞爱情,战胜了魔法,公主回复人形,与王子结成了幸福的伴侣。

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共同见证了王子和公主历经磨难以后的忠贞爱情,在体验意境美的过程中,师生同是情境的创设者,也是同时被情境所感染、陶醉、启迪与激励的情感主体,思想和情感的交融中体验意境美,也同时达到了“真实的感受就是对音乐的理解“的目的。

五、内外结合,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欣赏课不能仅仅局限于音乐欣赏课上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还应该注重音乐课堂以外的知识扩展与延伸,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从多元文化角度来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在欣赏音乐时不能把音乐同其他艺术割裂开来,而应该把音乐作为文化艺术的一部分。

(一)音乐与文学。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抒情诗人海涅说过:“语言的尽头便是音乐的开始”,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每一篇都可以合乐歌唱。歌曲《涛声依旧》是九十年代红极一时的歌手毛宁的代表作,如果老师能带领学生认真解读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相信对这首歌曲会有更好的理解。所以说文学是音乐植根的土壤,而音乐是文学的翅膀。

(二)音乐同绘画。音乐与绘画是艺术领域中两种不同的门类,但音乐和绘画存在着许多相通之处,两者借助不同的媒介物,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向人们传达着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音乐史学家安勃罗斯曾经说过“音乐是心灵状态最伟大的画家,也是一切物质最不高明的画家”。由于音乐艺术本身在速度、力度、音色、音量等方面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层次和情感的差别,形成了旋律、节奏的起伏和对比,并赋予了音乐以生命力,我们在欣赏多声部音乐的时候,就可以借用“色调”这一视觉概念,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表现音乐。此外,音乐与哲学、音乐与戏剧的结合都可以更好的挖掘音乐的文化内涵,拓宽学生艺术视野。

综上所述,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实施“五合一”教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拓宽学生艺术视野。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来育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其对美的爱好和追求,为铸造高尚的灵魂和锤炼健全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杨利,女,汉族,河南扶沟县人,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合唱指挥(河南鹤壁,458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