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招商引资中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浅谈我国招商引资中的问题与对策

安永辉/

安永辉/杨凌示范区招商一局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经济迅猛发展,导致了全国各地招商引资热度的不断升温。在进行招商引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分析我国城市或地区招商引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关键,并想办法解决或予以规避,才能使招商引资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关键词】招商引资;问题对策;经济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中,招商引资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全国各地,招商引资又被视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且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世界500强、著名外企的进驻,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税收,同时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和文化,更能解决国内很多人得就业问题,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但是,在招商引资迅猛发展的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事相关工作,就如何处理问题的关键,谈谈自身一些看法。

一、我国招商引资问题现状

(一)盲目招商

招商引资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其具有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在选择招商项目时应该严格结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产业特点、资源环境优势等,科学分析,审慎决择。然而实际中,很多地区不能坚持原则,急功近利,什么项目都招,什么项目都要,拾到篮子都是菜,最终无法形成自己的产业特色,不能形成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上下游配套和产业链延伸更无从谈起,就会违背产业规划的初衷,既浪费了资源,又不能将产业做强做大,核心问题在于缺乏科学长远的大局观念。

(二)为完成任务急功近利

为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各地纷纷出台各种鞭策奖惩办法,有的地区还同干部晋升降级紧密挂钩。为此,在面对巨大招商压力的同时,很多干部就很难做到自信从容。一方面在项目质量把关上不能坚持原则,致使劣质项目入区,埋下隐患,结果即害了企业,同时也给当地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危害。另一方面,夸大事实,虚报数字,明明是一千万的项目,非要说成两千万,自欺欺人,最终影响到整体决策。综上所述,就要求招商干部面对压力和挑战的同时,一定要恪守原则,履行使命,确保招引好商、优商和能带动促进当地发展的大商。

(三)恶性竞争

随着各地招商竞争的日益加剧,一些地方出现了为招商项目而恶意竞争。不能认认真真的算算账,权衡利弊,而是一味的乱许愿、乱让利。很多地区最终无法实现承诺,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被客商称之为“言而无信、开门招商、关门打狗”,给地方投资环境带来危机。

(四)低价出让土地

目前各地在招商中,纷纷以低价出让土地,有的甚至以零地价方式将土地出让,以此作为重要手段来吸引投资。不仅经济欠发达地区如此,在沿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亦是如此。低价出让土地引发的主要问题和危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①引发投资领域不公平竞争。一些地方为了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在工业用地出让上,外资企业和外资项目优于内资企业和内资项目。内资一般以评估地价取得土地,而外资却以大大低于评估地价的标准取得土地,从而导致投资领域内资与外资竞争不公平。

②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由于工业领域内投资者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成本比较低,而土地随着时间的推延有潜在升值的机会,所以投资者往往在投资时多圈地,圈地后又不进行实际项目经营,待价而沽,从中牟利,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五)污染环境

伴随着FDI的引入,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由发达国家转移到中国。转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产业投资转移。发达国家一般是以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投资的名义或直接通过跨国公司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劳动密集型的夕阳产业转移到我国,从而实现环境污染转移。二是通过国际贸易方式进行污染转移。发达国家主要通过向我国出口垃圾废物转移污染,占据我国的洁净环境。这些不仅直接破坏引资地生态环境,损害当地居民身体健康,加重生态环境负担,同时增加环境治理成本。

(六)由于经济环境欠佳,难以形成安商富商、以商招商的良性循环。有些地方在招商过程中,夸大本地优势,掩饰自身不足,轻率许诺一些很难兑现和落实的事项,却没有在提高服务水平和公民素质,营造良好环境以及各项承诺的跟踪落实狠下功夫,外商不满意,致使一些项目的流失。

二、处理招商引资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我国招商引资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还有明显的差距。在我国招商引资工作中,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解决,很多工作环节需要落实。当前,应认认真真、切切实实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改善招商引资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到达一个更高的高度: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从人的福祉角度看待经济增长,不能急功近利,对浪费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项目,严格审批,严格执法,各级政府在考虑招商引资时,应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使本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相辅相成。要对外商投资流向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审批,不能盲目地以促进本地经济发展为借口,放纵外商投资企业对当地环境的污染,从而导致环境资源恶化。对外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政府机关应当依照有关外商投资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时履行职权。

(二)坚持以人为本,努力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利益。无论是论证项目还是落实优惠政策,解决具体问题,都应该统筹兼顾投资者、地方财政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群众才是社会的主题,任何的社会活动,都必须以群众为中心区进行,因此,法律政策规定的群众权益,必须坚决维护。

(三)提高招商主体的项目运作和谈判能力,实行科学决策,减少失误,防止受骗。在招商活动中,热情中保持冷静,信任中保持警惕,宽容中保持严谨,是非常必要的。参与招商引资活动的政府官员、企业人员,都应该熟悉国家的产业政策、金融政策,掌握项目论证和经济合作的必备常识。

(四)规范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应更有力度,更加扎实;政务公开工作应更加广泛深入,保证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各类生产经营者创造公平竞争、文明安全的法制环境;为外来投资者和各类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招商引资在我国的热度有增无减,又能够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但是,我们不仅要对招商引资中获得的成果感到喜悦,还应当正视招商引资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只有利用合理、科学的措施处理手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这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相信经过不断的探索,我国招商引资工作一定会更加严谨和完美。

【参考文献】

[1]李惠茹.外商直接投资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03

[2]王洛林.宏观经济效应及前景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01

[3]魏杰.中国经济之变局.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08

[4]高德志.浅谈我国招商引资现状,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