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郭冠亚

郭冠亚吐哈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安全环保部新疆哈密839009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进一步深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也随之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干部和职工愈来愈认识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实现安全、舒适、高效活动的理论与实践指南,是人们获得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规范及标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创新企业安全技术水平的探索和尝试。

一、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职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安全行为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和企业安全进取精神;保护职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和条件;防灾避难应急的安全设备和措施等企业安全减灾工程技术能力;安全的价值观、安全的审美观、安全的心理素质和企业的安全风貌、习俗等种种企业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之总和。

二,目前我国企业安全文化的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虽然健全了各类生产安全规程与规章制度,建立了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制,控制各类安全事故的措施也非常齐全,但是,安全教育的形式不够多样,企业安全文化内容不够丰富、氛围不够浓厚,全体员工认同、接受安全价值观的程度还比较低。

三,企业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1、企业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企业安全生产决策者是在一定的观念指导和文化气氛下进行的。它不仅取决于企业领导及领导层的观念和作风,而且还取决于整个企业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气氛。因此,积极向上的企业安全文化可为企业安全生产决策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健康的精神气氛。

2、企业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具有激励作用。

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可以形成强烈使命感和持久的驱动力。积极向上的企业安全生产精神就是一把员工自我激励的标尺,他们通过自己对照行为,找出差距,可以产生改进工作的驱动力,同时企业内共同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又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能使员工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

3、企业安全文化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起凝聚、协调和控制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系统管理理论告诉我们,组织起来的集体具有比分散个体大得多的力量,但是集体力量的大小又取决于该组织的凝聚力,取决于该组织内部的协调状况及控制能力。积极向上的共同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是一种内部粘结剂,是人们意识的一部分,可以使员工自觉地行动,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协调。

五、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

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具体体现,是统一全体员工从事安全生产的行为准则。作为企业员工,若对这个行为准则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或有抵触情绪,那么这个企业的安全生产是搞不好的。对于企业领导而言,本着“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责、权、利统一的原则,企业第一领导者就是安全的管理者和责任者。因此,只有做到分级负责,分级管理,才能使安全管理工作走向全面、全员、全过程、全天候。

2、强化教育培训

安全工作既是企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同时又是企业的一项“天字号”工程。要顺利推进这项“天字号”工程,就必须在抓好安全工作各细节的基础上,狠抓员工队伍建设,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

3、构建安全管理体系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追其要源,是管理失误的表现。防止事故必须从加强管理入手,充分利用管理机能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构建安全文化的核心是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4、全员参与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建设除了关注人的知识、技能、意识、思想、观念、态度、道德、伦理、情感等内在素质外,更重视人的行为,以及安全装置、技术工艺、生产设施和设备、工具材料、环境等外在因素和物态条件。因此可以说,安全文化是企业的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体现在全体人员的行为中。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员工的安全积极性、责任感,使每一位员工都认识到企业的安全离不开自身的努力。

五、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提高安全认识,领导身体力行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各级领导的安全文化素质和身体力行抓安全的态度。领导者要用自己对安全生产的责任心,确保安全意志和安全价值观,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企业的每一名职工,进而通过严格的奖惩实践不断强化安全观念,才能有效地加快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生产事故的发生虽然有其突发性和偶然性,但事故是可以预测、预防和预控的。“预防为主”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因此,领导要坚定事故可控的信心,不仅要旗帜鲜明的表达自己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更要身体力行,严于律己,敢管善管,尤其要对安全投入不打折扣,处理安全问题不手软,动员一切力量,调动一切资源,搞好安全生产。

2、运用各种方法,营造安全氛围

良好安全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多管齐下,持之以恒,方能见效。对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懈。首先是法律法规的教育。其次是安全技术的学习,组织职工开展技术研究,搭建技术交流平台,形成学习型企业氛围。再次是通过事故案例教育,对发生的事故及其隐患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对历史的典型事故经常组织讨论,吸取教训,强化意识。第四是运用正负激励的手段,严格奖惩兑现,树立正面典型,激励先进。最后是培育“预防管理”的文化氛围。

3、利用有效手段,制止“三违”现象

通过对事故的实例分析我们得出,真正是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而导致的事故,是很少见的,而绝大多数事故都可以找到违章的原因。因此,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是安全管理的大忌,可以说“三违”阴影不除,则事故的幽灵不散。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人的自觉行为,减少甚至是消除“三违”现象以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真正做到“落实规章制度,严格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检验安全文化建设成效的标准。持之以恒的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反“三违”行为活动,加大查处力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使职工从行为到习惯,从习惯到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安全理念,营造全员参与,遵章守纪的良好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七、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是处理好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关系。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亚文化,必须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作支撑。因此,在设计和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和企业的总体价值观相融合,与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相一致。

二是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创新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动力。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针对工作环境的变化,既要继承优良的安全文化传统,又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职工需要变化,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和发展安全文化建设的手段和内容,使安全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是处理好与企业管理的关系。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活的灵魂,但它不能代替管理制度。因此,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过程中,仍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使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是处理好与安全设施投入的关系。安全管理是基于安全设施的可靠性之上的管理,必要的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保证,要加大安全投入,消除设备隐患,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使职工心情舒畅,乐于接受企业的文化观念和管理手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任重而道远的。尽管如此,做为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监督监管人员,将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积极工作,勇于挑战,努力让企业多一份安宁,让社会多一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