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临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临床效果评价

杨斌

(广安区花桥中心卫生院四川广安638008)

【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2月—2018年1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手足部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实施钢板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4.4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26.46%,P<0.05。结论:在手足部骨折治疗中,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效果理想,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推荐推广。

【关键词】手足部骨折;钢板螺钉;可吸收螺钉;自身增强可吸收棒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9-0121-02

手足部骨折临床较为常见,以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常规内固定治疗效果理想,可确保骨折骨骼免受生理应力影响,具体固定方式以金属内固定为主,但是术中容易干扰骨折处血运情况,且治疗后需行二次手术将金属内固定物取出,患者愈合时间较长,术后恢复不理想[1]。因此近年来临床日渐重视治疗方式的创新研究,其中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效果理想。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临床效果,现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2月—2018年1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手足部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5~47岁,平均(36.13±2.57)岁,骨折类型:骨干斜形骨折17例,骨干横形骨折12例,粉碎性骨折5例;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24~48岁,平均(36.24±2.67)岁,骨折类型:骨干斜形骨折16例,骨干横形骨折13例,粉碎性骨折5例。本次研究经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全部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上述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良好可进行比较研究。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钢板螺钉固定治疗,手部骨折患者行臂丛神经麻醉,足部骨折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将骨折部位常规切开复位,并沿着骨折线垂直方向扩髓,保证骨折端稳定,根据患者骨骼情况选择适宜的钢板螺钉行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麻醉、骨折复位和骨折端固定方式同对照组,选择适宜的自身增强可吸收棒,保证其长度大于钻孔3~5mm,若其长度过大,则应利用电刀截断,随后将其置入钻孔内,并使用助进器,引导自身增强可吸收棒进入助进器,随后将其轻轻敲入钻孔,结束固定操作。而对于粉碎性骨折、斜形骨折患者,在自身增强可吸收棒置入后,可利用5-0可吸收线进行捆绑,已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同时术后需石膏固定患肢,固定时间持续1~2周。

1.3观察指标

疗效评价,显效:X线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骨折愈合,疼痛明显缓解;有效:X线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骨折创面发部分愈合,疼痛稍微缓解,但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生活;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2];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体包括: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压疮。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率)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参照P<0.05。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4.47%,P<0.05,详见表1。

3.讨论

手足部骨折临床发生率较高,多由机械损伤、交通事故等造成,严重影响患者手部功能,临床多开展手术治疗,其中钢板内固定治疗较为常见,但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愈合不佳,因此临床日渐重视找寻一种高效的固定方式[3-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4.4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26.46%,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生物相容性较高,在机体组织内可自行降解,人体对其排斥较小,同时当吸收棒置入后,会随着组织改变而变化,无需二次手术取出,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但是具体操作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儿童或老人不宜使用,其在治疗中需行扩髓操作,不利于儿童骨骼生长,而老年人群常伴有骨质疏松情况,使用危险性较高。

综上,在手足部骨折治疗中,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效果理想,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推荐推广。

【参考文献】

[1]揭勇,张先林,谢远龙,等.生物可吸收螺钉与金属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临床比较的Meta分析[J].山东医药,2016,56(48):68-70.

[2]翁蔚宗,曹烈虎,周启荣,等.大转子截骨入路可吸收螺钉治疗股骨头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5(6):481-486.

[3]黄晓微,龚中华,禹宝庆,等.可吸收螺钉置入固定简单外踝骨折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4):559-563.

[4]陆定贵,彭维波,黄辉,等.小切口结合带线可吸收螺钉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髁间嵴骨折的临床效果[J].广西医学,2016,38(12):1757-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