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唑来膦酸针与伊班膦酸钠针治疗恶性骨肿瘤临床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探讨唑来膦酸针与伊班膦酸钠针治疗恶性骨肿瘤临床对比研究

朱江张磊赵大航王保新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0001

省卫计委课题:β紫罗兰酮对骨肉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课题编号:2010-03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唑来膦酸针与伊班膦酸钠针治疗恶性骨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4月该院接收的62例恶性骨肿瘤(28例原发性骨肿瘤和34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唑来膦酸针治疗,观察组采用伊班膦酸钠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45%,对照组为32.2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伊班膦酸钠针治疗骨肿瘤患者效果显著优于唑来膦酸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唑来膦酸针;伊班膦酸钠针;骨肿瘤

[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andanalyzetheeffectofzoledronicacidneedleandibandronatesodiumneedleinthetreatmentofmalignantbonetumors.MethodsFromFebruary2016toApril2018,62patientswithmalignantbonetumors(28primarybonetumorsand34metastaticbonetumors)wererandomlyp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31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zoledronicacidneedle,whiletheobservationgroupwastreatedwithibandronatesodiumneedle.Thepainreliefand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ofpainreliefintheobservationgroupwas93.55%,which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70.98%,P<0.05);thetotal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intheobservationgroupwas6.45%,andthatinthecontrolgroupwas32.26%.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P<0.05).ConclusionIbandronatesodiumneedleissuperiortozoledronicacidneedleinthetreatmentofbonetumors,and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islow.Itissafeandworthpopularizing.

[keywords]zoledronicacidneedle;ibandronatesodiumneedle;bonetumors

恶性骨肿瘤是具有极高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骨肿瘤和转移性骨肿瘤两种类型[1]。恶性骨肿瘤患者常伴有强烈疼痛感,严重的威胁生命和影响生活质量。临床医学对该疾病的治疗主要是保持骨的稳定性,避免发生病理性骨折,缓解患者疼痛感,提升其生活质量[2]。为对比唑来膦酸针与伊班膦酸钠针治疗恶性骨肿瘤的效果,该研究方便选取2016年2月—2018年4月该院接收的62例恶性骨肿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别采用不同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8年4月该院接收的62例恶性骨肿瘤患者(28例原发性骨肿瘤和34例转移性骨肿瘤)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19~71岁,平均(45.1±4.33)岁,其中原发性骨肿瘤16例,转移性骨肿瘤15例。对照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18~72岁,平均(45.3±4.28)岁,其中原发性骨肿瘤12例,转移性骨肿瘤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唑来膦酸针(国药准字H20113138)治疗,每次注射唑来膦酸针5.0mL与0.9%氯化钠溶液100.0mL混合液,1次/月,共治疗6个月。观察组观察组采用伊班膦酸钠针(国药准字H20123094)治疗,每次注射唑来膦酸针5.0mL与0.9%氯化钠溶液500.0mL混合液,1次/月,共治疗6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缓解情况评定标准[3]为:治疗后无疼痛感评定为完全缓解;治疗后有轻微疼痛感但可忍受评定为部分缓解;治疗后疼痛感无任何减轻甚至加重则评定为未缓解,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信息,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对比

观察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原发性骨肿瘤和转移性骨肿瘤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发生1例发热、1例恶心,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45%(2/31),对照组发生2例发热、2例恶心、3例呕吐及3例乏力,总发生率为32.26%(10/3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原发性骨肿瘤和转移性骨肿瘤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

3讨论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而转移性骨肿瘤是诸多恶性肿瘤疾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该疾病通常并发于前列腺癌、多发性骨髓瘤、肺癌等疾病,两种恶性骨肿瘤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4-5]。唑来膦酸针与伊班膦酸钠针两种药物化学分子结构极为相似,属二磷酸类药物,并且均含有氮成分[6]。唑来膦酸针虽可取得一定效果,但不良反应多于伊班膦酸钠针。有研究指出[7],伊班膦酸钠针作用机制是在骨吸收过程中产生强烈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宋玲琴[8]等研究中,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率分别为78.3%、7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该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患者病情及药物用法用量有关,临床应加大病理进一步深入研究。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的3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伊班膦酸钠针治疗骨肿瘤患者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采用伊班膦酸钠针治疗恶性骨肿瘤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感,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孟令英,崔骞.趁疼散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5):139-140,144.

[2]邓智勇,刘鹏杰,贾莉,等.89SrCL2与唑来膦酸联合治疗乳腺癌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分析[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14,38(5):300-303.

[3]朱晓兵,叶招明,陶正刚.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15,30(2):179-182.

[4]杨慧,孙萍,张阳,等.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医学与哲学,2012,33(6):23-25.

[5]李英华,赵海东,田晓峰.唑来膦酸和伊班膦酸钠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2,6(5):330-334.

[6]李梅,王火强.89SrCl2联合伊班膦酸钠对肺癌骨转移骨痛的疗效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3,26(4):390-392.

[7]郭忠,吴乃宝.99Tc-MDP与伊班膦酸钠在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59-60.

[8]宋玲琴,何建军,王西京,等.两种双膦酸盐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3):55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