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联药物超前镇痛法在混合痔围手术期中镇痛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两联药物超前镇痛法在混合痔围手术期中镇痛的临床观察

黄瑾涛

黄瑾涛

龙岩人民医院福建龙岩364000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超前镇痛疗法在混合痔围手术期中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混合痔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前不用任何镇痛药,观察组术前1小时肛内塞入1粒双氯芬酸钠栓联合耳后乳突处贴敷高乌甲素贴片(维持72小时),切口疼痛采用VAS及BCS评分标准评分,分别记录两组术后6h、12h、24h、48hVAS及BCS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术后6h、12h、24h及48h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C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差异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栓联合高乌甲素贴片超前镇痛法用于混合痔手术中可有效缓解术后切口疼痛,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

【关键词】双氯芬酸钠栓;高乌甲素贴片;超前镇痛;混合痔;围手术期

临床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痔病患者需手术治疗,然而手术的痛苦及术后肛门并发症的发生却令患者望而却步,以致延误病情,鉴于此种情况,我科自2018年起采用双氯芬酸钠栓肛门给药联合高乌甲素贴片穴位贴敷超前镇痛的方法应用于痔病手术中,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选择自2018年6月-2018年12月在我科住院混合痔病人80例,将所入选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1-57岁,病程2-19年;观察组3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5-64岁,病程1.6-20年;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混合痔的诊断,入选病例均符合2006版《痔临床诊治指南》诊断标准【1】;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疾病程度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1)完善术前检查,如血、尿、粪常规、凝血全套、生化全套及心电图等,排除手术禁忌症,术前常规给予开塞露40ml塞肛通便;

1.2.2对照组术前不作特殊处理;术后每日换药时肛内塞入1粒双氯芬酸钠栓。

1.2.3观察组:术前1小时肛内塞入1粒双氯芬酸钠栓联合耳后乳突处贴敷高乌甲素贴片(维持72小时);术后处理同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行混合痔采用外剥内扎术。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观察并记录术后6h、12h、24h及48h疼痛及舒适度评价;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中度疼痛,10分为重度疼痛;

舒适度采用舒适度评分法(BCS)评分:0级为持续疼痛,1级为安静时无痛,在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重,2级轻微疼痛,3级为深呼吸也无痛,4级为咳嗽时也无痛。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各项指标之间配伍进行方差分析,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用Ridit分析。

2、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6h、12h、24h及48h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差异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

3、讨论

目前混合痔术后主要并发症是切口疼痛、水肿,加之术后排便等因素刺激,疼痛、水肿程度加剧,解剖因素影响,以肛管齿线为分界线,齿线以下部分为皮肤,主要受阴部神经的分支支配,其中主要以肛门直肠下神经对痛觉最为敏感,而前括约肌神经、会阴神经和肛尾神经则协同对痛觉做出反应,因此肛管及肛周皮肤对痛觉异常敏锐【2】。疼痛感是一种复合性主体感觉,手术损伤的细胞可释放的“疼痛因子”,刺激神经末梢后引起疼痛,有时呈持续性发作。

超前镇痛以“外周及中枢敏感化为理论指导”,即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身体之前采取措施预防及抑制外周及中枢神经敏感化,从而消除或减轻术后疼痛的一种疗法【3】;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在术后常规生命体征监测中发现,疼痛除直接刺激机体产生疼痛感外其还可以引起产生其他并发症,如便秘、肛门痉挛及精神心理疾病,如焦虑、抑郁、失眠等【4】,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因此术后疼痛的处理刻不容缓,积极解决,但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的止痛措施仍为口服阿片类及非甾体类镇痛药为主,其副作用明显,常见有腹痛、头晕、呕吐及呼吸抑制等,对机体损伤较大,且疼痛缓解程度也因人而异,诸多的药物副作用无形中增加患者术后痛苦,造成二次伤害;通过在混合痔围手术期采用超前镇痛法,运用外周止痛措施可明显有效的减轻术后疼痛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双氯芬酸钠作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其镇痛机理主要是通过阻断环氧化酶的活性,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及释放,从而达到镇痛作用。其栓型制剂使用方便,经直肠给药后起效快,对机体局部刺激小,无损伤,无中枢神经性抑制作用,镇痛作用时间长【5】。高乌甲素是从高乌头根中提取、分离而得的二萜类脂类单体刺乌头碱的氢溴酸盐,药效持久,镇痛作用强,无成瘾性及无蓄积作用,其剂型外用贴片,为新型的透皮吸收镇痛剂,使用方便,与经皮治疗系统(TTS)相结合可使药物吸收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相较于口服及针剂镇痛药,在减少有效成分破坏率的情况下可提升药物利用率,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超前镇痛法在围手术期使用不同镇痛作用机理的药物联合用药可使疼痛的程度显著降低,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率及不良反应,笔者通过应用术前高乌甲素贴片联合双氯芬酸钠栓塞肛,可对外周及中枢敏化现象进行同时抑制,可以有效降低混合痔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舒适度,因其使用方便,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461-463.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80.

[3]刘萍,黄红,栗俊,地佐辛超前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10):57-60;

[4]刘琴韦惠娟.痔疮术后超前镇痛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3):118-119;

[5]吴世民,张成伟,李跃琼,温伟浩,吕波.双氯芬酸钠栓预镇痛对肛肠术后的镇痛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