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班主任在德育中的无声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1

小议班主任在德育中的无声艺术

皮小静陈大容

重庆市江津区李市中学校重庆402274

摘要:在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往往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谁找学生谈话谈得多,谁的工作就会被认为做得仔细,做得好。当然,谈话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意味着无声方式可有可无。恰恰相反,在德育工作中,还应该利用心理学的一些知识,多运用一些无声技巧。

关键词:学生;谈话;无声

在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谈话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意味着无声方式可有可无。恰恰相反,在德育工作中,还应该利用心理学的一些知识,多运用一些无声技巧。

作为中学班主任,我们的德育对象是一群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他们好奇、敏感、浮躁、任性且最厌恶唠叨。如果我们在其耳边喋喋不休,他们不仅不能接受,反而反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我们就应该在德育工作中适时地运用无声技巧,所谓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目的。

无声,是德育工作者不用语言来不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陡然沉默,或眼神暗示,或动作相佐,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同凡响的震动。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在一个学生正在课堂上讲话或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教师突然停下正在进行的授课,让全班都保持沉默,那么学生会立即感觉到一种异样,进而停止说话或正在做的小动作。这便是无声艺术的不自觉运用。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和学生的冲突,节约课堂时间,而且还可以发挥出教育的最佳效果。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无声的同时,运用眼神暗示可以表达出各种用言语所无法表达出的焦虑、关切、怜爱、责备、激励等多种情绪。记得有一次,我班两位同学在课间时间,在教室走廊上追打,不注意时,其中一位同学的头部碰到了拐角处的墙上。顿时就碰出了一个小包我知道后,叫住了他们。当时我没有说话,只是用眼神暗示了我对这件事情的气愤和这位同学被碰后的关心,足足一分钟的时间,我一言未发。终于,这两位同学红着脸向我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以后,我就注意到这两位同学也再没有发生过类似情况了。

无声,也可以动作相佐,有时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宝贝,他们受不得委屈,如果我们再去用言语激怒他们,事情就会变得很糟。记得一次,班上有两个同学为一点小事打架,他们各自将对方的书有的撕掉,有的摔得满地。我知道情况后,当即感到现场,看到他们互不相让,怒气冲冲的神情,我明白此时用任何言语都不能平息他们的怒气。于是我默不作声,弯下腰很认真地捡起他们的书本,我捡得很认真,很专注,时不时还拍打书本上的灰尘,就如同爱护我自己的书一样。全班同学看着我的举动,突然,有几位同学走过来,帮我捡起地上的书,离我远点的同学顿时讨论开来,纷纷指责那两个摔书的同学。终于,在我的感动下和同学们的指责中,两名同学红着脸,也弯下腰来捡起地上的书本。捡完后,我正准备离去,两名同学紧跟我身后,并很惭愧地向我主动认错。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后来,他们也没有犯过类似错误,包括全班同学。

总之,无论是陡然沉默,眼神暗示还是动作相佐,都是无声艺术的具体表现,都是德育工作者特意设置的一种宁静肃穆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震动,从而收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武生花心的沟通,爱的浇筑[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

[2]张月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浅谈学生德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艺术[J].成功:教育,2012(1):274-275

[3]黄树莲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无声艺术浅谈[J]中学教学参考,2012(27):123-123

作者简介:①皮小静,1982.12,女,重庆江津,本科,一级教师,思想品德教育,402274,重庆市江津区李市中学校.

②陈大容,1986.01,女,重庆奉节,本科,二级教师,音乐教育,402274,重庆市江津区李市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