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写作中“认认真真”所致的中式德语现象及其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析写作中“认认真真”所致的中式德语现象及其对策

傅瑶

傅瑶(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外语写作在各类考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德语也不例外。德语学习者在写作中常会犯一些错误,动词位置,介词用法等,大多是由汉语和德语中的不同习惯造成。本文列举并分析了在德语写作中常见的错误,同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为德语写作的初学阶段提供参考。

关键词:外语写作;中式德语;对策

当学生们应用外语进行写作的时候经常会遇见这样的问题:明明自信满满地撰写了一篇作文,又经过工整仔细的誊抄,可是最终得到的分数却让人大失所望,于是觉得自己的用心和结果不成正比了,其实却不知自己正“认认真真”的犯着语法错误。

在写作中,大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所要表达的中文意思,尤其是初学者。接下来仔仔细细地把汉语翻译成德文,生怕落下一个字,勤勤恳恳地捧着字典完成写作。殊不知这种把中西方语言直接对应正是外语写作中的大忌!尤其是对于德语这种句法结构要求严明的语言,稍有不慎就会把德文的工整性破坏掉,导致句子支离破碎,难以理解。那么下面本文就基于德语的几个特点谈谈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

1动词位置出错

在德语中,谓语动词为句子的核心,由它去支配各格的宾语和各种补语。在一般的陈述句中,主语或其他句子成分均可居于句首,但是谓语动词总是居于第二位。如果谓语动词由两个部分组成,那么可变部分(时态助动词或情态助动词)仍然要居于第二位,不可变部分(动词的不定式或第二分词)则要放在句尾,形成德语特有的谓语“框架结构”。基于这样一个特点,初学者的第一个错误开始产生了。比如“我会弹琴”这句中文,常看见学生的作文里写着“IchkannspielenKlavier.”。按照德语的要求,要把情态动词“会”放在第二位,而真正的表意动词,也就是“弹”字放到句子末尾才对。这个错误就好像一个德国人学中文时把“我会弹琴”写成了“我会琴弹”,那么一个没有德语背景的中国人就很难理解其所要表达的含义了。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务必牢记一个原则,“框架结构”,这就好像在搭建一栋房子,我们不妨先搭建好框架,先把句子第二位的动词和末尾的动词写好,然后再在两者中间添加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以及宾语,待语言结构习惯完全形成便可保证万无一失了。

2动静介词出错

德语中的方位介词短语有动态介词和静态介词之分,而动态介词和静态介词之后接第三格或第四格形式的宾语所表达的含义则大相径庭。如果介词后面加了第三格,那么此时的介宾短语是地点状语,描述动作是在哪个地点做的;如果介词后面加了第四格,则此时为方向补足语,也就是在解释动词向哪个方向发生。此时最典型的一个中式德语句子产生了:ErmoechtenachDeutschlandstudieren.直译过来的意思是“他想要去德国读大学”。这句话表面上看太完美了,但是偏偏在德语中,“学习”这个动作是没有方向性的,只能说某人“在某地”学习,不能说某人“朝哪个地点”学习,所以根本没有加动作补足语的可能性,此时使用nach这个动态介词就是不搭配的,应该将其换为可表静态的介词“in”才行。直译成中文是说“他想要在德国读大学。”这种错误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过分遵守中文,觉得既然中文中说“去”,表示动态,那么德语中索性也用个动态介词,所以调整中文思路此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当我们脑海中一旦中文表达形成,不要立刻动笔写下对应的德语,我们可以花些时间对中文进行“加工处理”,也就是做句型转换,想想怎样把同样含义的句子通过调整语序或者换词,使其更贴近德语语法,这时再去动笔就要稳妥多了。

3形容词理解出错

这已经成了一则笑话。一个初学德语的学生曾在给一个德国人的短信中抱怨冬季的天气寒冷,写了一句“Ichbinsehrkalt.”这四个词的意思分别是“我”“是”“很”“冷的”,看上去似乎跟“我是很美的(Ichbinsehrschoen)”,“我是很勤奋的(Ichbinsehrfleissig)”没什么区别,但是在德语中“kalt(冷的)”这个词指的是物体本身冰冷,也就是说,当你想表达天气冷导致的“我很冷”,在德语中要说成“天气对于我来说是冷的”,即Esistmirsehrkalt.“Es”指代天气,“mir”是“对我来说”。同样的天气对不同的人感受不同,对于有的人很冷的天气,可能对于其他人来说还觉得热,所以不可简单的说为“我冷”。当然如果有人执意说“Ichbinsehrkalt.”也没什么不可以,但是意思上可就完全改变的,即“我为人冷漠。”相信没有人想要对新认识的朋友说这样一句话吧!

4简单句子复杂化

另一个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就是简单句子复杂化,繁琐罗嗦,热情洋溢的写了一个从句套从句的句子,不能说这种表达完全是错的,但确实很别扭。比如在有学生写过这样一句话,想表达“我的父亲帮我抬了箱子”,他写道“MeinVaterhatmirdabeigeholfen,denKofferzutragen”。当脑海中中文一出,立刻确定出两个动词“帮”和“抬”,却忘了德语中的“帮助”一词功能强大,这个“抬”字对于德语是多余的,只要写成“MeinVaterhatmirbeimKoffergeholfen.”,一个简单句,就已经是最漂亮的表达了。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有同学煞费苦心的写出“LiebeisteinromantischesDing”,中文直译是“爱情是一件浪漫的事”。我们中文时常把一些抽象的情感拟人化或者拟物化,借以增加文学色彩。德国人的思维似乎没有那么浪漫化,他们认为“Ding(东西)”一词是要看得见摸得着的,这种中文式的直接嫁接只会使人一头雾水,这句话只要说成“Liebeistromantisch(爱情是浪漫的)”就最好了!同样的句式结构也发生在伟人邓小平的名言里“发展才是硬道理”,同学们曾小心翼翼的选取“硬”这个形容词来修饰“道理”,估计德国人看见这句话一定想要伸手捏捏“道理”这个东西了。然而在德国,这句引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至理名言被译为DieEntwicklungistbedeutend.(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才是最精妙最地道的表达!

这样的道理在与德语同属印欧语分支日尔曼语系,也更为大家所熟悉的英语中也经常出现,比如上面说过的“爱情是一件浪漫的事”常常被翻译为Loveisaromanticthing.对母语的过度遵守造成了目标语表达意思上的混淆。但在英语和德语间的转换则可能要更灵活一些,如Liebeistromantisch.和Loveisromantic.则用同样的结构表达出了非常相近的含义。所以对于大多数二外学习者来说,利用本专业第一外语来推理德语的表达,其效果要远远好于母语对目标语表达的干扰性。

5不够地道的德语

提起如何让自己的德语够地道,实在是既艰难又简单的问题。说它难,是因为只要没见过,没听过,就一定不会用得地道;说它简单,是因为只要一次遇见,那特殊的表达恐怕便终生难忘了。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留心积累,时常运用。在此我举一例:电脑的开机速度太慢了,我们通常顺口抱怨一句“langsam(慢的)”。其实这是并不地道的表达,我们应该说成“Esdauert.”,直译成中文是“这事持续了”。这句话也同样可以用在很多人排队买票,站在后面的人心急,嘀咕的一句“太慢了(Esdauert)”。同样,这与不同语系的表达习惯关系很大,当然也有文化等因素的干扰。

综上所述,本文对德语写作中所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但导致德语写作表达中式化的原因还有很多,在此难于一一列举了。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我想第一步便是我们要善于对中文进行拆卸和重组,使之符合德语思维,再去落笔写作。学生们完全没必要过分纠结生僻的词汇,很多优秀的德国文学作品都并不是来自生僻或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成。所以真正的语言高手未必是个“字典通”,但必须善于用有限的词汇表达无限的思想!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基础词汇早已了熟于心!

参考文献

[1]李忠民.实用德语信函[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2]李哲.德语高级写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