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门诊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廖玉英梁春梅陈惠茹柯吴坚(通讯作者)

廖玉英梁春梅陈惠茹柯吴坚(通讯作者)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性病科/广东省皮肤病医院性病科广东广州510500)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90例门诊性病(尖锐湿疣和HIV)患者为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服务,实验组应用基础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门诊性病患者满意比例;患者对性病发病原因的了解程度、治疗的配合度;护理前后患者SCL-90量表心理因子;护理缺陷出现率。结果:实验组门诊性病患者满意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性病发病原因的了解程度、治疗的配合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SCL-90量表心理因子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SCL-90量表心理因子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缺陷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础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门诊性病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使其更好了解疾病和配合治疗,提高满意度,减少护理缺陷。

【关键词】门诊性病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304-02

心理护理是护理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求护理人员通过转变态度、行为等感染患者,纠正其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促使患者建立健康理念和健康行为。对于门诊性病患者来说,多数存在焦虑、恐惧、羞耻和自卑等心理状态。护理人员更密切地接触患者,因此在与患者互动的过程中,其言行和心理均可影响患者,需要以患者为中心,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1]。本研究以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90例门诊性病患者为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析了门诊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90例门诊性病患者为对象进行随机分组,按照信封法分组,实验组男性、女性分别是31和14例。年龄21~59岁,平均(38.11±2.67)岁。工人10例,干部10例,农民8例,学生5例,其他12例。疾病类型中:尖锐湿疣有35例,HIV有10例。

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是31和14例。年龄21~58岁,平均(38.11±2.67)岁。工人10例,干部10例,农民9例,学生6例,其他10例。疾病类型中:尖锐湿疣有34例,HIV有11例。两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服务,实验组应用基础护理联合心理护理。(1)加强心理护理。通过良好沟通,护士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关系,充分尊重患者,倾听患者诉说,给予患者耐心解释疾病和保护患者隐私。(2)为患者提供适当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想法,并对其进行性病知识传播,促使其更好规范自身行为,建立对抗疾病信心。(3)加强患者伴侣和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帮助患者一起对抗疾病,建立治疗信心,并给予患者情感支持,消除患者的自卑和恐惧情绪,使其在家庭的温情中更好完成相应疗程的治疗。(4)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健康手册、介绍性病传播途径、播放视频等方式介绍疾病的发病机理和传播方式,提高患者和家属的认知。(5)做好门诊感染控制工作。门诊护理中需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职业暴露,正确处理废物[2]。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门诊性病患者满意比例;患者对性病发病原因的了解程度、治疗的配合度(100分最高分,分值和性病发病原因的了解程度、治疗的配合度为正比);护理前后患者SCL-90量表心理因子;护理缺陷出现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软件统计计量以及计数数据,并分别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显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门诊性病患者满意比例相比较

实验组门诊性病患者满意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3.讨论

性病的发病率与个人生活理念、行为习惯和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多数性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焦虑和恐惧心理,无法很好配合治疗,需要转变护理模式[3-5]。通过优化护理模式,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更好了解心理问题,树立正确性观念,掌握性疾病传播途径和治疗方法,使其建立治疗信心,并向患者宣传性病健康知识,促使患者懂得自尊,自爱和自强,以减少性病的发生,保护自身健康[6-8]。

本研究显示,实验组门诊性病患者满意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性病发病原因的了解程度、治疗的配合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SCL-90量表心理因子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缺陷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基础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门诊性病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使其更好了解疾病和配合治疗,提高满意度,减少护理缺陷。

【参考文献】

[1]吴维莲.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门诊性病患者焦虑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1):77-80.

[2]余春仪,宋丽娟,黄剑桥,李鹏飞,梁锐炯.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门诊性病患者不良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4):192-193.

[3]张金霞,黄蕊.关于性传播疾病患者心理问题的质性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5,24(12):115-117.

[4]赵平.262例门诊性传播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体会[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2014:2.

[5]陈舜玉,章快芳,张璇君.健康教育路径在门诊性病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04):290-292.

[6]皮晓玲,孔德明.心理护理对性病患者治疗效果影响的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3,22(11):69-72.

[7]林燕会,李海燕.人文护理在门诊性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09):182-183.

[8]王旭梅,冯敏芝,张巧巧,董峰.门诊性病患者心理分析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04):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