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应用于哮喘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张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健康教育应用于哮喘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张鹏

张鹏

邵阳市中医医院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哮喘患者采取健康教育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到我院治疗的92例哮喘患者,按照所实施的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46例。参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措施,将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哮喘发作次数、患者家属对于健康常识的认知评分、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44例(95.65%)显著高于参照组32例(59.57%),研究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患者家属对于健康常识的认知评分、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哮喘患者采取健康教育指导,能够提高患者家属对于健康常识的认知评分和满意度。

【关键词】健康教育;哮喘患者;护理效果

哮喘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临床研究认为,由于我国环境污染的情况逐渐加重,导致近几年来的发生几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患者一旦发病,将会表现出喘息、气促、胸闷以及咳嗽等临床症状,并且易于反复发作,若未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护理干预,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2]。本次研究择取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到我院治疗的46例哮喘患者,通过给予健康教育指导,加强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于哮喘疾病的有关常识,如:哮喘疾病的发生机制、预防措施等,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防范意识,远离引发哮喘的过敏原,进而能够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研究结果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过患者家属的同意和批准,择取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到我院治疗的92例哮喘患者,按照所实施的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46例。其中,参照组男性30例,女性16例,最大年龄45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年龄(34.12±6.28)岁;研究组男性28例,女性18例,最大年龄48岁,最小年18岁,平均年龄(34.54±6.6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相应数据基本相同,即为组间对比并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按照医嘱展开护理指导。

研究组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措施。首先,及时向患者家属讲解有关哮喘疾病的发生机制,提高患者以及家属对于哮喘疾病的预防意识,同时,告知患者的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的安全性;其次,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解有关哮喘疾病的相关常识,进而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再次,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于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指导,告知引发患者出现哮喘的原因,定期进行房间的清扫和消毒,禁止摆放引发患者过敏的物品,并且叮嘱患者家属对于患者日常生活的保护和预防,积极为患者构建一个舒适而又良好的治疗环境;最后,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家属定期开窗换气,并且将患者的使用物品放置于太阳下暴晒,进而达到消毒、杀菌的效果。此外,还需要指导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前饭后洗手,按时休息,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确保患者睡眠充足的同时,增强患者的抵抗能力和防御能力。

1.3临床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哮喘发作次数、患者家属对于健康常识的认知评分、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均使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总结归纳并分析两组哮喘患者临床保护治疗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资料。实验对象之间的数据在计算后P<0.05,则可以判定本次实验存在十分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对

研究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44例(95.65%)显著高于参照组32例(59.57%),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对[n(%)]

2.2两组其他指标的变化情况比对

研究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患者家属对于健康常识的认知评分、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见表2:

表2两组其他指标的变化情况比对[()]

3讨论

临床研究认为,气道慢性炎症、遗传机制以及变态反应等原因将会导致患者出现哮喘病症,该类疾病一旦发生,具有病情反复发作、治疗难度大等特点,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和控制,将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上对于该类疾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4]。相关数据显示,临床上不仅需要给予对症的治疗措施,同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健康教育指导,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家属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家属的防范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哮喘的发生次数,对于控制患者的病情效果显著[5-6]。本次实验研究结果充分表明:研究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44例(95.65%)显著高于参照组32例(59.57%),研究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患者家属对于健康常识的认知评分、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由此可见,临床上通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健康教育护理指导,对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给予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和干预,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有关该类疾病的发生机制、归转以及有效的防护措施,进而使得患者处于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远离引发哮喘的原因,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促进患者以及家属形成一个良好的预防观念。

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于哮喘患者采取健康教育指导的方式,能够减少哮喘的发生次数和住院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和认知度。

参考文献:

[1]曾涛,江丽洪,陈开容,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6,37(16):2519-2520.

[2]哈海霞,刘辉,李娟,等.儿童互助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学龄期哮喘患者随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3):60-63.

[3]刘晓明,谭玉婷,张银华,等.基于信息技术的健康教育方式在非急性期哮喘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4):474-476.

[4]马颖,弓玉红.综合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5):577-578.

[5]曹秀清.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17,38(5):470-472.

[6]顾菁.护理干预在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24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