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1

86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邓洁敏

邓洁敏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1医院214000

【关键词】骨盆骨损伤;骨折;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

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共86例,经采取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54例,女32例;年龄17~73(平均34.5)岁。交通事故伤48例,高处坠落伤38铡。合并失血性休克35例;并发伤:肝、脾破裂5例,尿道和会阴损伤9例,膀胱破裂2例,直肠损伤2例。治疗方法:内固定手术治疗53例,牵引保守治疗33例。

1.2护理方法

1.2.1休克的护理抢救休克是入院急救的重点。快速建立双路静脉输液通道,通道宜建立在上肢,必要时行深静脉插管,补充液体并加压输血。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压、观察尿龟.以正确指导输液。动态监测并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减少搬动,以免骨折端再刺伤血管、神经.加重或造成继发损伤。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减少缺氧对组织器官造成的损伤,提高抢救成功率。

1.2.2合并损伤的观察和护理骨盆骨折易损伤腹腔内多种脏器,因此必须严密观察腹部情况,如出现腹痛加重、进行性腹胀、腹肌紧张及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或经积极抗休克治疗无法纠正休克成考虑有腹腔内脏器破裂;如出现血尿、小便不能自解、导尿时尿管难以进入膀胱或膀胱侧漏试验阳性可考虑膀胱或尿道损伤;对会阴部有损伤的患者,常规做肛门指检,如指套染血,提示直肠损伤;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保护各引流管引流通畅,要特别注意不要过早使引流管脱出。尿道口每F{消毒2次,观察尿液量及颜色,必要时行膀胱冲洗。保持会阴部的清洁,注意观察伤。分泌物的色泽、气味,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因腹膜后血肿刺激肠麻痹出现腹胀者,给予禁食水、肛管排气、胃肠减压、针灸等来缓解症状。

1.2.3术后护理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卧床时间长、且体位改变困难,极易发生褥疮。应根据骨折部位,采取恰当的预防褥疮的有效措施,要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及时更换。骨突处垫以气垫、棉圈,每2h翻身或托空臀部、背部1次。对受压皮肤发红者经常用50%红花乙醇按摩。骨牵引患者应保持牵弓}锤悬空、滑车灵活,避免足部抵住床尾,影响牵引效果。每天用70%的乙醇消毒牵引孔四次。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病情允许者可协助翻身拍背、更换体位。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增加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骨盆骨折刺激腹膜造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加之患者长时间卧床,肠蠕动减慢等导致腹胀及便秘。应鼓励其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以利通便。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可服用缓泻剂。

1.2.4康复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可防止肌肉的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促进骨折的愈合。所以应耐心向患者讲解其重要性,在医护人员的正确指导与帮助下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早期重点活动上肢及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屈伸及足趾活动,并辅以局部按摩;4周后开始练习髋、膝关节的屈伸活动;8周开始扶拐不负重行走,并加强下肢各关节的活动;12周后逐渐负重行走。

2结果

本组中除2例因不可逆性休克死亡外,其余84例治愈。未出现褥疮、泌尿系感染、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8~24个月,骨盆骨折均骨性愈合,无伤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发生。

3讨论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是损伤重、出血多、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疾病。护理人员要熟练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及相关技能,制订出相应的护理计划,进行有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护理。骨盆骨

折伴有并发症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而病情的观察是临床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敏锐的洞察力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叫。及时观察病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有效防止并发症、提高疗效的关键。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步适应,鼓励患者坚持不懈,使其早日痊愈。

【参考文献】

[1]何斐英。陆关珍.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6,5(3):184一185.

[2]刘志容,奠丽君.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志,2008,21(5):40—41.

[3]冯妙?鞋。梁远兰,卢丽琼.实施临床护理观察管理制度的效果评估[J].南方护理学报,2009,11(7):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