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职工的不安全行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矿山职工的不安全行为研究

李春福

伊春鹿鸣矿业有限公司黑龙江伊春152500

摘要:矿山职工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存在众多因素,根据不安全行为的分类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因素,提出预防各类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措施,从而控制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矿山;不安全行为;研究

引言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据美国劳工部统计分析,其中96%的事故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加强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和研究是矿山企业的重要课题,对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定义与分类

不安全行为是指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人为错误。包括引起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动作,也包括应该按照安全规程去做,而没有去做的行为。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不安全行为的类型不同,它产生的原因也是不同的,因而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措施也要因地制宜[1]。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定义矿山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为矿山职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实施的可能直接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冒险行为或疏忽行为。其中,冒险行为是指当矿山职工在已经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遭遇危险或受到伤害的情况下,因为某些利益驱使,故意违反企业的规章制度或冒险作业;疏忽行为是指矿山职工因为职业禁忌、安全知识欠缺、心态异常等原因,造成人员、设备设施等方面损失。

2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因素分析

根据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分类来看,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很多,要实现安全生产就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个体因素、管理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三大因素,这三个之间并不孤立,相互联系[2]。

2.1个体因素

对不安全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个体因素很多,例如:性格、工作经验、工作态度、心理因素、预警能力等。其中工作态度和心理因素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可能表现不同,工作经验和预警能力能够通过培训进行提升。

2.1.1性格

矿山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时会遇到挫折,产生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由于性格原因,控制自己情绪差,带着这些负面情绪开展检修、高空、动火、进入有限空间(下井)等作业就容易发生不安全行为。若管理人员不关注矿山职工的性格,加强管理和心理疏导,就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2.1.2工作经验

事故统计分析显示,工作经验越丰富的矿山职工,事故发生率越低。这表明矿山职工随着工作经验、工作阅历的增加,对不安全行为的危害及后果的认知越深刻,在工作中就会按章操作,避免不安全行为[3]。相对而言,新上岗和换岗矿山职工则要求必须经过三级安全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2.1.3心理因素

矿山职工的不良心理因素与不安全行为关系密切。主要有无所谓心理、侥幸心理、盲目自满心理、浮躁心理、逆反心理、好奇心理、厌倦心理、盲目跟从心理等。存在这些不良心理因素,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从而导致不良后果。

2.1.4预警能力

预警能力指的是在矿山生产中对影响安全生产的关键性、苗头性、倾向性风险的预感知能力。每个矿山职工对风险的预感知能力不同,有的对熟悉的工作场所的异常变化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有的则熟视无睹。这就要求工作现场整理、整顿、清洁、规范、素养,增加安全警示标志标识,防止矿山职工异常情况下的不安全行为[4]。

2.2管理因素

管理层对安全的态度对矿山职工有很大的影响。管理层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化安全文化建设,提升职工安全素养,强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控,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等工作,做好矿山职工节假日和特殊时期的收、安心教育,坚持干部值班和现场带班,放假停产的单位复产前全面检查,日常经常深一线,以上率下,对不安全行为严格教育和考核,矿山职工们就会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做好管理层关注的事项。如果管理层对安全工作不重视,工作不细不严不实,矿山职工的安全弦就会放松,不安全行为随之增多。

2.3环境因素

矿山职工在不良的工作环境中,不安全行为就会增多。工作强度比较大时,矿山职工由于身体机能的原因,不安全操作和失误就会增加。在存在高温、低温、高湿、噪声、振动等不良因素的作业环境中时,矿山职工的生理和心理会受到不良影响。另外工作节奏的变动,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也容易使矿山职工发生不安全行为。

3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

通过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定义与分类和分析,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减少和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促进矿山安全生产。

3.1改善工作环境

增加安全投入,合理增加安全防护设施,矿山职工误操作时,防护装置能够及时启动,保障矿山职工人身安全。设备设施要摆放合理,便于人员通过和疏散。设备设施要避免有尖角突出,防止伤人。要采取降温、降噪、降尘等防护措施,使工作环境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要发放劳保用品,并培训施工能够正确使用[5]。

3.2加强安全管理

认真开展安全培训,新入厂、转岗、复岗职工均要经过三级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严格执行作业票制度,进行动火、有限空间等危险作业时,必须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批准后方可作业。严格执行安全隐患销号制度,对上级检查和自查发现的隐患要建立台账,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整改一个,销号一个。严格执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责任人和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3.3严格奖优罚劣

惩罚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对事不对人,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让矿山职工明白惩罚的原因和力度,并要进行通报,使其他矿山职工引以为戒。奖励除采用物质奖励外,也可采用精神奖励,如授予“安全生产工作者”、“安全生产标兵”、“优秀安全管理人员”等,并号召广大矿山职工向他们学习,引导职工的安全行为。

3.4突出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矿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生产的软实力,是安全生产发展之本,它对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管理层要对安全文化高度重视,通过核心理念提炼、安全文化宣贯、典型示范培塑、视觉文化建设、亲情引入等多样化安全文化活动,弘扬安全文化理念,强化职工对安全文化的认同,固化安全行为,把安全文化融入企业管理全过程,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培育良好安全行为规范,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养,促进矿山长周期安全生产[6]。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不安全行为的因素分析不断深入,对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不断扩展,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提高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激励矿山职工工作积极性,实现矿山企业安全文明岗,本质安全人,为避免或减少职工不安全行为出现提供有效依据,减少矿山事故的发生,从而真正为矿山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佚名.基于安全管理大数据的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演化规律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263(18):97-98.

[2]佚名.不良情绪对胶轮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8,45(5):121-125+131.

[3]佚名.煤矿职工心理资本对安全行为的研究——基于安全动机的中介效应[D].山东科技大学,2017.

[4]刘艳萍.基于不安全行为的煤矿安全培训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No.253(08):113-114+162.

[5]陈静,曹庆贵.煤矿井下职工个体不安全行为心理致因机理[J].现代矿业,2017(05):227-230+236.

[6]黄萍,徐晶晶.基于熵权物元可拓模型的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评价[J].煤矿安全,2017,48(5):24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