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高龄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赵辉敏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中心医院骨三科内蒙古赤峰024200)

【摘要】目的:研究高龄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实施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21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予以研究。结果:21例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针对高龄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加强其围手术期护理工作,能够提高患者恢复效果,应予以临床推广。

【关键词】高龄;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230-01

我科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31日,共实施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21例,本文对围手术期护理作一总结。

1.临床资料

本组21例,均为股骨颈骨折,年龄72~89岁,平均年龄84岁。其中男性5例,女性16例。其中新鲜骨折18例,陈旧性骨折3例。右侧6例。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科慢性疾病(内含高血压7例,糖尿病3例,心律失常2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3例,肝硬化、低蛋白血症1例)。住院时间最长66天,最短27天,平均45天。除一例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20例均康复出院。

2.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针对老年人骨折后紧张、焦虑、悲观、痛苦等多种情绪反应,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护士要以热情和蔼、关心同情的态度,讲解有关疾病知识,耐心回答他们的提问。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麻醉方法和术后要用引流管、牵引的注意事项。介绍同种疾病治愈病例,使病人思想上获得安全感及信任感,从而减轻焦虑、恐惧心理,配合治疗。另外,老年人还担心经济问题,为此做好家属的细想工作相当必要,使患者解除后顾之忧。

(2)评估健康状况,提高手术的耐受性。对高龄患者进行术前健康评定,仔细了解病史,作全面详细的全身各系统检测,及时发现和治疗合并症,进行全身综合调理,使机体各重要器官功能接近正常,以提高手术耐受力,降低并发症。

(3)术前常规准备:术前戒烟酒,训练床上大小便及深呼吸。做好常规生化检查。严格皮肤准备,手术前一天备血、皮试,术前半小时应用镇静剂及抗生素静脉给药,还需要做好特殊手术器械及材料的准备。

3.术后护理

(1)选择合适的体位,防止人工股骨头脱位。高龄患者术后继续维持皮肤牵引或者丁字鞋固定2周,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有助于保持股骨头与髋臼的正确位置。在搬动患肢和抬高臀部时,应由二人将臀部托起,不能只牵拉肢体,因体位的改变是发生脱位的重要原因。应严防患肢股骨内收内旋,一旦发现肢体有挛缩,应及时复位,并纠正导致脱位因素,一般不影响疗效。

(2)观察切口及负压引流情况,切口辅料渗湿时要及时更换,观察切口负压引流的颜色、性质、量的变化,负压引流24~48小时内在200~350ml左右,一天量超过400ml,提示伤口有出血,及时报告医师。反之,引流量太少,易引起局部肿胀、感染。更换引流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早期活动。患者年老体弱、反应迟钝,,我们应帮助病人从被动活动逐步过渡到自觉自主活动。麻醉消失后在不改变体位的情况下做股四头肌自主收缩及足背伸跖屈活动,2周内注意避免半坐位时勿超过45°,2周后可完全坐起,3周后扶拐下地不负重行走,1~3月可双拐行走,3~6周单拐或弃拐行走,进行屈膝屈髋等功能性活动,但不宜盘腿及侧卧,谨防摔倒。

(4)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发生。高龄患者病情复杂,且合并其他内科疾患,故应勤巡视、定时检查生命体征、皮肤黏膜、意识状态、呼吸道的通畅度、面色及尿量等的变化,做好保暖工作。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感觉、皮温、足趾活动情况,警惕并发症的发生。①在早期并发症中,以感染最影响疗效。为预防感染,术后应大量应用抗生素,注意抗生素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早期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必要时输血、白蛋白,增强机体免疫力。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速度及量,防止发生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同时,及时测定血电解质及酸碱度,并保持其平衡。②老年人的各种生理机能均降低,加之长期卧床易并发褥疮、坠积性肺炎、便秘、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故首先应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必要时用气垫床或使用气圈,每2~3小时协助病人抬臀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每班次应加强责任心,三班床头交接班,了解皮肤受压情况,以防褥疮发生。其次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或自上而下拍打背部,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再者,鼓励病人多喝水,保持日尿量在1500ml以上,防止泌尿系感染。另外,要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每天行腹部按摩以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有便秘者,应多食香蕉、蜂蜜,必要时给予麻仁丸、果导片口服及开塞露塞肛等处理。③预防下肢静脉栓塞。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假体置换术中,由于手术创伤、应激反应、制动等因素作用,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报道发病率可达25%。在加强物理疗法的同时,给予静脉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入七叶皂甙钠20mg,每天一次,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一旦出现患肢肿胀、压痛和浅静脉曲张,应考虑静脉血栓形成。需卧床休息2周,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肺、脑、心脏栓塞,并给予抗凝、溶栓治疗。

【参考文献】

[1]金佳,艾红珍.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1,26(3):256-258.

[2]刘云凤.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临床误诊误治,2009,22(7);51-52.

[3]张燕,陈睿.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