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节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节日分析

吴勇彪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潭小学

摘要:我国在2007年把中秋节、清明节以及端午节作为我国法定节假日,这进一步表示国家以及社会都比较重视传统节日。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一种,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分析传统节日文化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本文主要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科如何分析传统节日,进而提出以下内容,希望能够为所有教育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语文;传统节日;分析

引言:语文和文化这两者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语文在教学过程中的目的让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一定的语言文字技能,同时还要通过语文的学习能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对其加以的继承和发扬。语文这门学科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体系,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地质层,对民族独特的性格精神进行蕴含,对我国民族的精髓起着积淀的作用。所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应该对我国传统节日积极渗透,例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等等,这样做的目的能从小培养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同时还能促进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1.语文是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载体的重要性分析

语文和文化存在着相对来说比较密切的联系,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主要载体就是语文教材和课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时期必然性,所以语文是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首先语文和其他相关学科进行比较,语文教育自身存在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语文学科属于一门工具性学科,同时也是对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担负着传承正统思想的使命。对于语文是传播传统文化而言,只要语文教材不断丰富传统文化,同时要有效的体现出语文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主要功能;还要让学生不断在浓厚而又亲切的传统文化中得到熏陶。

其次由于现阶段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一些外来的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带来比计较严重的冲击,尤其一些的商家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断鼓吹洋人的节日,影响大多数青少年对我国传统节日比较冷漠,甚至会忘记哪天是传统节日等,不知道端午节和中秋节的来源,节日是哪天,有什么样的习俗等,但是却对圣诞节或者感恩节、情人节盲目追求。这种现象的出现进一步影响我国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对传统文化带来了比较大的威胁,所以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学生实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势在必行,语文教育属于母语教育,要把我国传统文化有效的纳入到语文教育中,这是对语文教材编写上的一种创新与突破,能培养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和继承,全面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的不可缺少的土壤。

2.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传统节日课文的分析

结合对当前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和传统节日有关的课文进行有效的统计可知,小学语文教材中能够对传统节日涉及到的课文一共有9篇,完全属于传统节日的课文只有5篇而已,和传统节日有关的课文几乎都分布在小学中年级以及高年级,在教材课文中能够对传统节日提到的只有2篇,其余的3篇都是在课文阅读中体现出来的。所以语文课后阅读和正文进行比较,教师在实际讲解过程中的深度相对来说会比较浅,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小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认识程度不高,课文的影响力远远不足。

当然,对于小学语文教材而言,对传统文化进行介绍的单元或者某一课文还是相对较为丰富的,例如: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在第五组课文中就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讲述。另外在单元导读的过程中也充分的提到“中华传统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以自豪的心理阅读课文……”。在该单元中,课文主要有: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扬名中外的画等文章,在课文中都是对我国古代名人、名事以名物的介绍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能培养小学生从小就接触文化以及优秀的历史,对他们的爱国情怀积极培养,但是在该单元没有涉及到和传统节日有关因素的课文,导致在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不能让学生较好的接受传统节日的熏陶。

另外在其他年级的小学语文,虽然会涉及到不同方面的传统文化,例如:汉字的由来等,但是却很少能涉及到传统节日。进一步导致课文布局存在着不足,传统节日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所以要具有相应的比重,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从小就能接受传统节日教育,对我国文化有所了解和掌握。

3.人教版语文传统节日分析措施

3.1对相关的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添加

人教小学语文教科书虽然会涉及到传统节日文化,但确实非常少的,课文中蕴藏的传统节日文化篇数不多,几乎都是以课后阅读的形式出现。所以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合理的添加和传统节日有关的课文,这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在对该类课文加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就是:一是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添加的传统文化节日的课文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同时还要利于他们了解,结合学生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分别加入不同的课文内容;二是要保证课文添加分布均匀,也就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小学六年级结束,每一册都要涉及到和传统节日文化有关的课文,不能集中在某一个年级;三是在课文添加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多涉及传统节日,如果小学语文教学中已经涉及到的节日,就不能再涉及,可以添加没有涉及到的传统节日,例如:元宵节或者端午节等,一定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相关课文进行添加,这样才能帮助小学生能够对我国传统节日有着更加全面的了解,知道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等。

3.2对习作和课外读物科学有效的运用

大多数情况下,一套教材不能对所有学生的需求都能照顾到,所以教师可以运用以下措施对其中的不足进行弥补: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积极的引导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在学习完相关课文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和传统节日有关的读物或习作,例如:“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为作文题目,写一篇作文。这种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通过查阅资源,了解自己喜欢传统节日的由来,了解传统节日的信息,能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进一步了解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查询的资料和班级学生共同分享,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具有高效性,同时还能具有较强普及性的特点。

其次含有传统节日的文章可以充分运用到教材中,例如:小学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师一方面积极组织深入文本的教学活动,这样做的目的能加强学生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了解,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渗透课文中没有提到的关于春节人为的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寻找一些和传统春节有关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为学生提供有关传统节日的丰富的文体素材。

最后如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实施校本课程进而达到培养学生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目的,还可以把传统节日课程转变为专题练习的形式合理的融入到校本课程中。这种方法能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的基础上,还能对年龄较高的学生学习传统节日的文化,去不断深入阅读,搜集有关本地乡土的人为素材进行整理,并赋予情感,写出有血有肉的习作,由表面的情感感知升华到实践创新,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育人高度。

3.3对其他课程资源进行有效运用

对于语文教学科书而言,是现阶段传输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有效措施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途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其他相关课程的积极辅助,如果语文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内容,可以通过其他课程对其弥补。例如: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向学生补充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内容,或者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中也可以讲解传统节日等等,引导小学生从生活中能够对传统节日有所了解。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对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而言,它对现阶段小学教育发护重要作用,它不仅关系传统节日的传承,同时也和传统节日的继承存在必然联系,能全面加强民族影响力,提高民族自信心。进一步把语文教科书作为主要载体实施传统节日教育,具有着相对来说比较独特的作用,目前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对传统节日设计的课程不是很多,对小学生产生的影响力是远远不够的,所要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不断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利于当代小学生更好的了解我国优秀传统节日。

参考文献:

[1]韩丽.传统节日文化在小语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初探[J].吉林教育,2017(32):123-129

[2]梁静,包海诚.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节日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7(11):152-155.

[3]梁琪.中华传统节日资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利用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18(08)123-129

[4]达煜琪.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节日渗透的策略和方法[J].新课程(上),2016.19(12):122-125

[5]章杰兵.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5.19(53):123-128

[6]丁华娟.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师,2013,19(16):153-155.

[7]梁红敏.浅谈让民族传统节日走进小学语文课堂[J].新课程学习(中),2013,18(04):123-129

[8]蒋莉萍.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意义[J].新课程(小学),2012,18(06):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