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麻醉期并发支气管痉挛抢救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围麻醉期并发支气管痉挛抢救体会

程运鹏李元飞刘进何述莲

程运鹏李元飞刘进何述莲(湖北省沙洋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湖北沙洋448200)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5-0012-02

【摘要】目的探讨围麻醉期并发支气管痉挛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8例围麻醉期并发支气管痉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抢救处理方法。结果支气管痉挛的发生与麻醉用药不当有14例,浅麻醉下操作诱发4例。经抢救处理,18例病人病情缓解完成手术,预后良好。结论术前做好麻醉危险因素的评估、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良好的呼吸管理,是降低术中并发支气管痉挛发生率的重要措施,能有效提高围术期安全。

【关键词】麻醉支气管痉挛抢救

支气管痉挛是围麻醉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6%~0.8%,[1]临床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通气阻力增加,呼吸性呼吸困难,引起二氧化碳蓄积和缺氧,一旦发生严重的支气管痉挛,如不及时抢救处理,常因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致呼吸循环骤停而危及生命。就我院从2001年元月—2011年12月其诱发原因及抢救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6例;年龄3~6岁6例,22~72岁12例;术前ASA分级Ⅰ~Ⅱ级14例,Ⅲ级4例;择期手术6例,急诊手术12例;手术种类:胃及直肠癌根治术2例,肝、脾破裂2例,子宫全切术2例,颈部及甲状腺腺瘤切除4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术8例;麻醉方法: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1mg/kg或东莨菪碱0.01mg/kg、苯巴比妥钠2mg/kg。气管插管全麻10例,静脉全麻8例;支气管痉挛发生于麻醉诱导期10例,术中2例,术后麻醉苏醒期6例。

1.2诱发支气管痉挛的原因[7]①术前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史4例,长期吸咽30年以上者4例,1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咳嗽病史并接受治疗6例,有鸡蛋、奶、虾等食物过敏史2例,其它既往史无特殊2例;②采用琥珀胆碱诱导发生4例,阿曲库铵诱导发生2例,术中丙泊酚加深麻醉后诱发2例,氯胺酮麻醉后诱发6例,吸痰拔除气管导管后诱发4例。

1.3典型症状及处理①发生于琥珀胆碱、阿曲库铵静注插管后,手控制呼吸时感到气囊阻力很大,并且病人发绀,心率快,血压升高,两肺闻及哮鸣音,气道阻力和峰压增高,SpO2明显下降,PaCO2升高,PETCO2明显下降。其中6例发生加压给氧气道峰压高达3.92kPa时胸廓仍无起伏,听诊两肺呼吸音消失,持续2~3min后有4例病人才闻及两肺哮鸣音和呼吸音,胸廓开始随加压呼吸而起伏。②6例患儿入室肌注氯胺酮5mg/kg后,即刻意识消失,并频繁出现咳嗽、咳痰,呼吸急促,SpO2降至50%,两肺闻及哮鸣音和多量湿罗音,气道阻力大。③2例术中予丙泊酚静注加深麻醉后,出现呼吸困难,明显三凹征,两肺闻及哮鸣音,SpO2进行性下降,球结膜高度水肿如水泡状,在喉镜直视下见喉水肿,声门呈一窄缝。42例嵌顿疝手术时,术中出现呕吐返流误吸诱发支气管痉挛,紧急气管插管后吸引、生理盐水3~5ml/次从气管导管内注入、吸引、供氧交替应用,反复行肺灌洗。⑤4例病人手术结束,复苏清醒予气管内吸痰、拔管后诱发支气管痉挛。所有患者均立即紧急建立气道,气管插管18例,同时予地塞米松0.5mg/kg、氨茶碱5mg/kg静注,维库溴铵0.1mg/kg静注,手控呼吸,然后氨茶碱5mg/kg维持静脉滴注,其中有4例病人使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18例继续手术的患者在麻醉浅时12例静注芬太尼和丙泊酚、6例患者静注氯胺酮加深麻醉。

2结果

经过上述一系列的抢救治疗,18例患者5~9min后SpO2升到92%~98%,1~2h后两肺哮鸣音或湿罗音明显缓解,气道压力<1.96kPa,呼吸平稳,心率、血压在正常范围内。18例病人全部按原计划继续手术直手术顺利结束,术中及苏醒过程均未再发支气管痉挛现象。术后5例病人继续给激素、氨茶碱、雾化治疗3天。18例病人均恢复良好痊愈出院,无任何后遗症。

3讨论

3.1诱发的因素围术期支气管痉挛的原因很多,在麻醉中用药及操作也可诱发支气管痉挛的发生[8]。包括迷走神经兴奋、机械或化学刺激、组胺释放、药物直接作用等均可诱发呼吸道痉挛。尤其气道高反应患者[2],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支气管平滑肌处于应激状态,稍经激惹可导致支气管痉挛;琥珀胆碱、阿曲库铵有组胺释放的作用;异丙酚在特异性过敏患者有诱发组胺释放的作用;氯胺酮有使呼吸道分泌增多、易致气道痉挛的不良反应;胃内酸性物或其它异物误吸直接刺激支气管;上述因素均可诱发支气管痉挛。本组支气管痉挛的发生,多在呼吸道有炎症的基础上与麻醉用药不当有关10例,麻药过敏引起2例,误吸诱发2例,浅麻醉下操作引起4例。说明麻醉术中支气管痉挛发作前,多数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因此,术前做好麻醉危险因素的评估,充分的术前准备,即术前两周禁烟,呼吸道有急慢性炎症者,应控制炎症后再手术,饱食或肠梗阻的病人,术前留置胃管抽空胃液等,尽量避开各种诱发因素是降低围术期支气管痉挛发生的根本措施。

3.2适宜的麻醉方法:本组多数病例合并有气道高反应性,而气道高反应性的病人其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气管插管全麻为8.9%,高于不插管全麻0%及区域麻醉2.2%,高位硬膜外阻滞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而诱发支气管痉挛。[3]因此,此类病人的麻醉方法应根据其手术的部位、大小以及病人的身体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选择,能在局麻或低位椎管内麻醉下完成的手术应尽量选用,慎用高位硬膜外麻醉,对于头颈、胸部、上腹部手术以及难以控制的支气管痉挛以插管全麻最安全,喉罩替代气管导管更有利于降低呼吸道反应[4],18例病人通气效果良好,麻醉满意,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3.3合理选用麻醉药:气道高反应的病人,因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应禁用琥珀胆碱、阿曲库铵等麻醉药,可选用异丙酚、芬太尼、咪唑安定、七氟烷、维库溴铵等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又无组胺释放的麻醉药[5],但对异丙酚过敏者则禁用。氯胺酮是小儿麻醉最常用的麻醉药,但其有使气道分泌物增多、浅麻醉易致气道痉挛的副作用。因此,对小儿气道不稳定或有气道高反应者应慎用。

3.4抢救处理:术中支气管痉挛多在全麻状态下发生,因缺乏典型的呼气性呼吸困难症状,多表现为呼吸阻力突然增加,气道压力常>3.92kPa以上,SpO2随之下降,PETCO2波形减小,病人末梢循环有缺氧表现。如不及时抢救处理,病死率高达70%。[2]因此,术中一旦发生气道阻力短时间内大幅度增高时,应排除上呼吸道梗阻,即听诊两肺,如两肺布满哮鸣音则可诊断为支气管痉挛。发生支气管痉挛后,立即查明原因,及时消除刺激因素,同时建立气道正压给氧,避免缺氧。如麻醉用药不当引起者,应立即停用;麻醉过浅诱发者应加深麻醉;误吸所致者应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当排除诱因后,支气管痉挛仍不能缓解时,则应及时选用支气管扩张药。氨茶碱扩张支气管作用迅速,为首选。激素类药物有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抗炎、抗过敏、直接扩张气管平滑肌的作用[6],与氨茶碱合用,疗效满意。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良好的呼吸管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气道压力升至5.88kPa时,麻醉机通气每次约有0.5L气体未进入患者肺内,此时最好改用高动力的ICU呼吸机可降低患者自身-PEEP。本组观察也发现当气道压力很高时,呼出气量远较设定值低,且SpO2呈逐渐下降之势,故全组均采用手控呼吸,经联合用药,综合治疗1~2h后,18例患者SpO2达96%以上,病情缓解,顺利完成手术。

总之,围麻醉期支气管痉挛的诱发因素很多,但多数发生在具有气道高反应性的患者。因此,术前做好麻醉危险因素的评估、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良好的呼吸管理,是降低围麻醉期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提高围术期安全。

参考文献

[1]CheneyFW,PosnerKL,CaplanRA.Adverserespiratoryeventsinfrequentlyleadingtomalpracticesuits.Aclosedclaimsanalysis[J].Anesthesiology,1991,75(6):932-936.

[2]王嵘,邓硕曾.支气管痉挛的麻醉处理[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1,22(1):37-39.

[3]王德勇.围手术麻醉期支气管痉挛的防治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12.1035-1036

[4]张秀华,叶铁虎.气道处理技术的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7):437-438.

[5]周钦海,傅诚章,林雅芳,等.围手术期用药对气管平滑肌张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16(3):139-141.

[6]白春学,方晓惠,钮善福,等.地塞米松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5,11(3):403-405.

[7]刘俊国.全身麻醉围麻醉期支气管痉挛的诱因及处理方法研究.医问药2011年9卷12期46.

[8]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