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CT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核磁共振、CT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评估

窦启林

(甘肃省临夏州中医医院甘肃临夏7311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核磁共振、CT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评估。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纳入研究对象;均分别给予核磁共振检查与CT检查;检查结束后将两种检查方法相关数据资料及诊断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核磁共振检查的阳性率、胰周渗液检出率及全胰局部增大检出率均优于CT,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检查的临床价值高于CT检查,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核磁共振;CT检查;急性胰腺炎;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158-02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急腹病症之一,该疾病发病突然且迅速,预后凶险等临床特点,若患者不能及时接受对症治疗,则生命会受到严重威胁[1]。急性胰腺炎主要是由于机体胰蛋白酶自身消化而导致胰腺出现炎症反应;患者会表现有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黄疸等,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更会有低血压、或者高热、或者皮肤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表现[2]。因此,快速有效的诊断急性胰腺炎,找出病因是有效改善疾病预后的重点。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分析核磁共振、CT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评估。现将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纳入100例病例资料完整且征求患者或者本人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工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男性患者有69例,女性患者有31例;年龄:年龄最小的患者有24岁,年龄最大的患者有7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19±9.28)岁。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包括有:剧烈腹痛、高热及黄疸等,经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血清淀粉酶水平(或脂肪酶水平)>正常上限3倍或者以上。参与本次研究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已排除有合并严重器官功能异常、排除有合并严重高血压疾病、排除有休克等。

1.2方法

分别给予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与CT检查;患者收治入院开始嘱咐禁食禁水,并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相关检查准备工作;安排患者进行CT检查及核磁共振检查;检查均有2名临床经验>5年的医师进行操作,并将检查所得的所有影像学资料作分析比较,最后统一并得出诊断结果。

1.2.1CT检查检查者采用常规平扫+动态增强扫描方法进行;首先将CT扫描设备调整适合的参数设置,电流120kV,电流调整至250mA;采集层厚调整至5.0~7.0mm、重建的层厚调整至1~2mm;检查者指导患者调整体位为仰卧位,扫描自患者的肝顶部直至肾脏下极。平扫完毕后,给予患者进行动态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给予患者肘静脉注射碘海醇(300mg/ml浓度,100ml对比剂),注射速度为3.0ml/s。动脉期扫描调整为25~30S、静脉期扫描调整为70~80s、延迟扫描调整为180~300s。

1.2.2核磁共振检查检查者在给予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前进行针对性的呼吸训练;检查者采用8通道体部线圈,层厚调整至5mm、层间距调整至1.0mm;并得出患者的横断位影像以及冠状位影像。横断位的T1(WIFSGR)序列对比剂剂量、T2(WIFSEFS)序列等的对比剂剂量均为0.10mmol/L,速度调整为2.0~2.5ml/s。通过上下饱和技术、呼吸补偿技术从而降低由于呼吸运动或血液流动所产生的伪影。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收集核磁共振检查与CT检查的相关数据资料及诊断结果,研究结束后作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分析数据,P<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分析核磁共振检查与CT检查结果

从研究结果表1可知,应用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阳性率100.00%(100/100),胰周渗液检出率100.00%(100/100),全胰局部增大检出率97.00%(97/100);应用CT检查结果显示,阳性率78%(78/100),胰周渗液检出率70.00%(70/100),全胰局部增大检出率80.00%(80/100);两种检查方法对比,P<0.05,均有显著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

表1对比分析核磁共振检查与CT检查结果[n(%)]

3.讨论

急性胰腺炎发病急促,若不能给予及时诊断及时对症治疗,发展至重度胰腺炎则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为严重的危险。尽早通过影像学辅助检查确诊,可以有助于临床及时救治,提高生存质量[3]。

本次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探讨分析核磁共振、CT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评估,特选取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核磁共振检查、CT检查,从研究结果可知,核磁共振检查的诊断率比CT检查的诊断率更高,漏诊或误诊更低。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疾病病变情况以及临近组织器官的具体结构,采用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更了解小范围的坏死情况以及出血情况;但动态增强扫描需要应用对比剂注射,而存在有辐射危害[4]。应用核磁共振检查则对软组织有更高的分辨率,可以更好更清晰反应机体胰腺的具体形态变化,胰周渗液情况等,而且检查结果更精准,更直观[5]。

综上所述,应用核磁共振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明显高于CT检查,更能够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辅助检查参考,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钟先金.核磁共振和CT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6(11):56-57.

[2]屠淑敏.主动脉夹层40例急诊诊治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6,16(20):3083-3086.

[3]郑瑞莲,胡文江,魏云.用超声检查诊断胰腺炎的准确性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5(12):50-51.

[4]陈静.核磁共振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治中的应用研究[J].心理医生,2016,16(29):133-134.

[5]马明昭.核磁共振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治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5):15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