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高校校园水景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浅谈我国高校校园水景设计

王丽颖

王丽颖(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学院06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辽宁兴城125105)

摘要:校园环境设计是我国高校面向新世纪战略的重要方面。而我国从传统到现代的人居环境设计都非常重视水景的应用,人本身具有的亲水性使得它越来越受到设计者们的青睐。水体不仅能改善人的居住环境,还具有美学效应和文化意义,符合校园环境设计传承文化、以人为本的要求。我们可通过水景来丰富建筑物内外空间、引领建筑物群落,以及组织校园环境小品。同时也应注意与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相适应。

关键词:水景;亲水性;环境小品

中图分类号:TU-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2-060-01

当今时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景观设计已不再仅仅考虑实用功能,而是融入了审美、环保、生态平衡等多方面的诉求。水体作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现代环境设计中,依水而居不仅仅是历史上的一种居住形式,也成了现代都市人装点人居环境的必要选择。其中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又担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它的环境设计更是不可小觑。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其新园区的设计中运用了水景景观,如何更好地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引入水景设计,值得我们深入进行研究。

水自古便是与人的生活相亲近的一种自然资源,所谓“逐水而居,因水而兴”,古代文明发源地往往依水诞生。我国古代文化先贤也往往对其进行赞美。老子的“上善若水”,用水之德来比拟天下的道理。《论语》中也说“智者乐水”。围绕着水文化,更是形成了一门“风水学”,被广泛地应用于后人的生产劳作、建筑选址中。今天我们可以通过科学角度进行解读,从中发现古人归纳出来的经验学说的价值。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园林也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理水是整个园林设计中的关键步骤,好的园林建筑更能通过水来体现它的灵性与生命力。

那么,为什么要在校园设计中融入水景呢?第一、水能有效改善人的居住环境。它能起到降温、增湿、减尘、隔噪等的作用,水环境产生的负氧离子能改善人的健康环境;第二、水具有良好的美学效应。不同的自然环境能引起水的姿态变化,丰富多样的态势又能引起人的愉悦心情。在不同光线、风力等的作用下,再加上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水可以呈现出喷泉、瀑布、溪流、跌水等的景观,丰富人的生活;第三、水还具有文化意义。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命诞生和延续都离不开水,这给人带来一种与生俱来的亲水性。

首先,高校环境建设需要遵循如下原则:一是要传承历史文化,高校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百年大计,崇尚历史文化的价值不能被丢弃。二是协调统一的原则,校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系统,它要有一个整体的生态空间。三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才培养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和重中之重,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所有环境是为了给人打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要警惕脱离师生实际需求,一味照搬其它建筑风格的做法。牢记上述几点原则之后,具体的设计工作可从如下几个具体的方面展开。

高校校园设计规划的基础在于利用自然地形,规划的关键就在于使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名校往往将校址选在依山傍水的风景至佳处,这给我们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水体提供了条件。例如武汉大学,它的外围被东湖所环绕,绕湖一面的校门就利用这一带的湖光山色做开放式设计,体现了周围风景的气势。而学校的中心地带则利用夹在两山之间的中心湖,打造出以中心湖为主题的绿化带,让周围建筑通过倒映与湖交相辉映,周围则开发出供学生游憩的花园。将周围景观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现如今响应大学扩招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兴建大学城、新校区,它们则采取人工水景与自然水景相结合的方式来丰富校园环境。高校校园的主体包括校园标志、大门、教学楼、雕塑、环境小品这几个方面。而水体以其流动性则可成为有机的成分,为这几部分进行点缀衬托,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水景作为视觉对象,应有丰富的视觉层次”,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水多样的形态和可塑性,灵活组织点、线、面式水景,”“构成立体三维空间”[1]。而水景的主要处理方法有:与建筑物结合、联系引导建筑群落、校园环境小品等几种。

与建筑物结合主要是引入水体来丰富建筑物的内外部空间,经常以如下几种形式出现:建筑物傍水而建、或建筑物内外的喷泉设计。傍水而建的建筑在水平面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秀美挺拔,而室内的喷泉的采用,让整个建筑物的环境显得更加和人亲近,增添了一丝活泼的意味。因水本身的灵性和文化内涵,这种设计突出了建筑物的诗意和文化品格,比较适合高校建筑采用。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到造价,和环境、功能配合等问题。

以水景联系引导建筑群落,是以溪水、河流、湖泊等一定量的水体作为主题,沟通了一定区域内的建筑群。水流能够引导人的视线。它本身的流动性让它具有形成多种形态景观的可能性,像人的“血脉经络”一样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由于水形的曲和汇改变水和空气的流速分布,早就更适宜人类生存的生态场,这就是曲水有情的真谛”[2]。如郑州大学新校区的规划建设就以水为主体,利用人工溪流沿着整个主体教学楼群落的西侧平行展开,并在校园中心区以湖面映衬整个教学楼,在校园北侧的公园内形成假山泉水的景致。水流沟通了整个环境,让原本刻板分割的几个板块活动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不仅美观,而且让整个建筑与环境结合起来,上升到人文追求的层次。

校园环境小品是高校设计中常常采用的方式,中心花园或文化广场的形态为高校师生休憩和学习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场地,水面与周围的桥、亭、台阶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宜人的环境。这方面的水景设计往往借鉴我国古典园林的经验,形成了湖、桥、假山、亭台错落有致的局面。这方面更加需要注意的是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自然资源形成景致。

纵观现今我国的高校校园的水景设计,引领者校园建筑的风潮,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充分注意:一是要创造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校园环境,既要重视对这个教书育人的氛围的营造,打出文化品味和品牌,同时又不能喧宾夺主,过于气派,造成资源的浪费等负面效应,一切应以整个环境的协调配合为主;二是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水景的设计要能够很好地和当地自然环境融合。如北方夏季由于蒸发,水体消耗量很大,而冬季水又易结冰;三是水质本身的问题,要考虑水中可能滋生藻类、蚊虫等,给学生们的学习居住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要以设计和管理并举,在提升高校竞争力的同时,让它的环境能够与之相宜,更好地衬托出高校本应具有的文化品格。

参考文献

[1]龚明.浅析水景在居住环境中的运用[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2(3)

[2]曾蕾,余敏.水景设计与传统文化[J].艺术探索.2009(1)